2018美国中期选举:
去反对特朗普,还是去拥护他
特朗普牌是把双刃剑,打好了可以成为催票机器,但也可能自食其果
文/张腾军
11月6日,美国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参议院35个席位、36个州长席位以及诸多地方议会及公职席位进行改选。备受瞩目的是国会层面的选举,关涉两院归属与国家的未来。
美国国会每两年举行一次选举,改选众议院全部席位和参议院三分之一席位,其中与总统选举不重合的一次则被称为中期选举。与大选年受总统选举较大影响不同,中期选举基本上是关于国内和地方事务的选举,实际上这更能反映选民对当前国内状况及所处地位的真实看法。因此,对总统及其所在政党而言,中期选举更像是一次民意公投。
众议院方面,选前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人数比例为193:235。因在任议员辞职或去世,众议院产生了7个空缺席位,其中2席(密歇根州第13选区和纽约州第25选区)原由民主党控制。因此,民主党在保住现有席位数的情况下,再取得23个席位,便可夺回众议院的控制权。由于众议院选举中选情胶着的选区以共和党居多,外界普遍认为民主党有望跨越半数门槛拿回主导权。
参议院方面,选前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人数比例为47:51,剩下2位独立党员通常参加民主党的党团活动。民主党需要保住这49个席位,并再夺得2席才能重新执掌参议院。由于参议院改选的35个席位中有26个为民主党控制,因此民主党维持现有席位的压力比共和党大得多,重夺控制权则难上加难。
基于对中期选举重要性的考虑,今年两党均拼尽全力投入竞选、寸土必争,使之成为史上最烧钱的中期选举。这次选举的意义还在于,它身处美国政治深刻变革的周期之中,不仅直接影响到特朗普未来两年的执政生涯及2020年的竞选前景,更是观察美国政治未来发展的一扇窗口。
鲜明的党派立场划线特点
10月22日晚,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出现在拉斯韦加斯的集会现场,为内华达州民主党参议员候选人杰姬・罗森站台,此时距离中期选举日不足15天。自卸任以来,奥巴马努力避开外界的关注,鲜少出现在竞选集会的现场,此次选择内华达州,主要源于该州胶着的选情。
在过去三次总统选举中,内华达州均把票投给了民主党候选人,但民主党的领先优势不断受到蚕食。在此次参与参议员换届的35个州里,内华达州是唯一曾在2016年支持希拉里但同时有共和党参议员谋求连任的州。
在内华达大学的体育馆里,奥巴马一身经典白衬衫,发出一贯干练而坚定的声音:“11月的选举,比我这辈子记忆中的任何选举(包括参选的那两次)都重要。”这一席话,也出现在特朗普11月1日在佛罗里达的演讲中。类似的话,奥巴马时期的副总统拜登讲过,特朗普两年前的大选竞争对手希拉里和现在的“副手”彭斯在2016年讲过,再往前,2012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和竞选副手、现众议长瑞安也讲过,其最早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至1856年的选举。
几乎每一次总统或国会选举,美国政客总是强调当下选举的唯一重要性,目的当然主要是为吸引选民的重视和支持。这句话大概是任何想要叩开白宫或国会山大门的政客的金句,如果以此作为诚实测试的标准的话,那么估计没有人能过关。
无论是否具有历史可比性,对两党候选人来说,这次中期选举无疑是最重要的选举。对两党的铁杆支持者而言,这也是一场关键选举。民主党人希望借以捍卫民主制度和自由主义遗产,共和党人则希望用选票表达对自由派的虚伪和谎言的不屑。从某种意义上说,两党都在试图维护各自认同的美国式生活。
有兴趣了解美国政治的人士,多半会被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异常的运作机制绕晕。而美国式选举是更为复杂的一套系统,关系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相关力量博弈的集中体现。简单而言,看中期选举的门道,要做到三点:
一是看趋势。这个趋势主要指历史演变的规律和政治学的基本常识,包括以往选举数据的统计、两党的表现情况、议席归属的普遍性等等,也可称为经验。从中期选举的历史规律上看,总统所在政党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遭遇席位损失。自内战以来,总统所在政党平均丢掉32个众议院席位和2个参议院席位。从1918年到2016年的中期选举数据来说,总统所在政党平均丢掉29个众议院席位。而从新当选总统的首次中期选举表现上看,情况也很不乐观,总统所在政党的众议院席位只在两次选举中得到增加,分别是1934年民主党增加的9席和2002年共和党增加的8席。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中期选举结果出炉前的预测普遍认为民主党的胜算比共和党大。但特朗普两年前当选的典型案例告诉我们,历史经验仅具有参考价值,并不必然反映当前现实。
二是看形势。观察选举,离不开观察美国整体政治经济形势的状况及其趋势性特征、总统的执政表现、两党所处地位及内外动向等宏观环境因素。其中,总统的执政表现尤其重要。上台近两年来,特朗普力推大量内外改革,多数无疾而终,而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税改、移民改革等均成为两党激烈博弈的议题。对特朗普执政的评价呈现鲜明的党派立场划线特点。
自1970年以来,当总统支持率在50%及以上时,所在政党仅在中期选举中平均丢掉14个席位;而当总统支持率等于或低于49%时,平均损失席位达36席。特朗普上台初期支持率一度低至三成,选前各家民调在40%至46%之间,总体状况并不乐观。
三是看具体选区。大势确定总体策略,但选票归属还要看具体选区的争夺。对具体票数的预测,需要对每一个选区进行仔细评估。对选举胜负的判断,则要重点看摇摆选区的变化。在美国政治中,有一句经典的谚语: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在现代选举中,理性选民基本上是个神话,选民的投票考虑多数是与自身利益或意识形态相挂钩,哪怕其可能以牺牲更广泛的其他利益为代价。
面对相对“狭隘”的选民,候选人常常无所不用其极,为潜在支持群体送上各种大礼包,甚至不惜得罪本党领导层。例如,在年初的宾州第18选区补选中,民主党参选人康纳・兰姆为在这个深红选区翻盘,选择了“不支持堕胎”的立场,以至于被调侃更像是共和党候选人。这一策略大获成功,消灭了特朗普两年前获胜时的20%领先优势。
此外,还要关注其他突发事件的影响,例如所谓的“10月惊奇”。当科米在两年前宣布重启邮件门调查时,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选情受到较大冲击,以至于后来出书仍不忘指责科米的搅局行为。刚过去的10月,出现了邮包炸弹、犹太教堂枪击案以及非法移民大篷车等事件,它们都不同程度引导了选举话题的走向,但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
“蓝色浪潮”来袭?
怀抱2016年惨败的不忿,民主党蓄力待发,试图收复失地。自3月初选起跑以来,民主党便投入极大热情进行竞选,采取人海战术,积极开展筹款活动,试图让共和党疲于奔命。
据布鲁金斯学会的统计,参与众议院竞选的2009名参选人中,民主党参选人达到了1077名,比2016年多了三百余名,而共和党方面仅有874名,这改变了过去两次竞选民主党参选人数均落后于对手的状况。又如,3月得克萨斯州初选,成为民主党自1992年以来首次在所有36个众议院选区均有参选人的选举。再如,民主党候选人占据众议院筹款数额的前三,和参议院筹款前十名中的七名,零散个人捐款居多,展现了普通选民的活跃度。
诸此种种,民主党将今年的攻势称为“蓝色浪潮”(Blue Wave),不遗余力地向选民推销这个概念,希望将此塑造为美国人改变现状、维护自由民主体制的运动。
从参选人数和筹款能力的提升,到选民的动员,整体形势似乎在印证“蓝色浪潮”的存在。多数近期民调显示,民主党支持率高共和党7个百分点以上。著名预测网站“538”最新预测,民主党有85.8%的可能性取得众议院的控制权,获得低于20个席位的可能性仅为10%。还有观点认为民主党也有机会拿下参议院。
“蓝色浪潮”成为媒体报道这次中期选举的热门词汇,以至于特朗普也抛出了“红色浪潮”与之抗衡。但回归概念本身,据美国网站“选票百科”(Ballotpedia)的定义,一场“浪潮选举”应当满足以下几项条件:民主党赢得48个众议院席位、7个参议院席位、7个州长席位和494个州议会席位。从这个角度上看,民主党只需拿下23席即可重掌众议院,但只有获得48席或更多才能被视为“浪潮选举”。对民主党而言,“蓝色浪潮”无非是一张造势的牌,而非轻易可以企及的目标。真要论如何制造“浪潮选举”,共和党恐怕比民主党经验丰富。
当前美国政治的典型特点,在于选票的归属,并非比拼道德上谁更高尚和代表正义,或智识上谁更出色,赢得选举的关键在于提供解决方案。对民主党而言,真诚唤不回因失望而转投共和党的选民,必须要正视美国阶层分化的现实,照顾底层民粹的情绪,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尽管民主党来势汹汹,初选表现确实不错,却也有策略有余、内涵不足的弊端。这种策略在共和党后方打游击可以,但对于到普选阶段如何成势,民主党内并没有形成共识。
大体上说,选举政治的规律并未失效,民主党如果拿回众议院的控制权,也在情理之中。但“蓝色浪潮”的真实性及其背后的实质内容,还需另行商榷。
身份政治成X因素?
2018年是女性政治大放异彩的一年,不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女性大游行”,出现席卷政治及娱乐圈的metoo运动,更有中期选举中冉冉升起的女性力量。在这次选举周期中,女性参选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新高(591人)。众议院435个席位中的281席,参议院33个席位中的28席,州长36个席位中的33席,均有女性参选人的身影。与此同时,女性参选人赢得提名战的比率(39.9%)也比男性参选人(24%)高。
民主党是这次“女性主义浪潮”的幕后推动者,33%的民主党参选人为女性,相较而言,共和党女性参选人只占到其总数的14%。民主党还制造了多个第一,例如首位跨性别参选人赢得佛蒙特州长的提名战,首位康涅狄格州黑人女性议员,首位巴勒斯坦裔国会穆斯林女议员等。
民主党一贯擅长打身份政治牌,试图通过植入性别政治的议程,吸引女性选民的支持,并通过渲染特朗普及共和党候选人对女性的不尊重,最大程度打击共和党的女性选民票仓。民主党打身份政治牌的背后考虑,在于短期内难以撼动特朗普的基本盘,选择了一条相对容易走的路。民主党希望通过继续强化多元包容的政治标签,吸引年轻、女性和少数族裔的群体,以与共和党相抗衡。
这种策略也许在四年或八年前还能适用,但在反政治正确的特朗普时代,打身份政治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不仅因为性别问题本非这种选举的重要议题,更在于过度强调身份容易物极必反。例如,围绕对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诺性侵女性的指控,民主党方面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运动,在听证会上喧闹影响秩序,电梯里围堵共和党参议员,在最高法院门前制造声浪,这些画面通过电视直播出去后,造成了反向效果,反对者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人群,反而对共和党的选情起到正面作用。
针对民主党的策略,共和党也做出反制,将中期选举塑造为一场有关卡瓦诺、非法移民大篷车、法律和秩序的选举。
撇开身份政治的剑走偏锋,或许两党都该回到议题政治的正道上来。基于美国政治深度极化的现实,两党在主要议题上的对垒泾渭分明。据布鲁金斯学会的调查显示,共和党人最为关注的议题依次是税收政策、移民、枪支管控、医保和商业监管,民主党人最为关注的议题依次是医保、气变、枪支管控、移民、教育。如果两党都能在这些选民关心的议题上好好下功夫,那么对选情的助益可能要比操作其他标签类议题大得多。
特朗普效应能多走远
不过,说到底,特朗普时代的第一次中期选举,最大特点就在于特朗普。民主党希望借助反特朗普运动,将共和党与特朗普紧密捆绑,以最大程度地损伤、分化共和党的选民基础,并吸引中间选民向己方靠拢。共和党则充分认识到特朗普在党内的高支持率以及强基本盘的影响力,希望尽可能发挥特朗普的正面效应,使其成为吸引选民的最大王牌。
特朗普深知这一点,在中期选举中也格外卖力助选。但吸引特朗普的最大动力,恐怕是对竞选式集会的痴迷。特朗普是一个极其自恋的人,只有置身于山呼海啸的人群中,才能忘却华盛顿的繁琐政事和党内党外的反对声音。因此,助选集会往往变成了特朗普的个人秀。这种个人秀,基本上是2016年竞选活动的翻版。据统计,特朗普发表演讲平均不到30秒内,就会开始攻击民主党人。虚假媒体、非法移民、民主党是他助选活动的热门词汇。
在共和党初选中,特朗普效应似乎大行其道,这是共和党无奈而现实的选择。一方面,经过2014年到2016年的攻城略地,共和党大获全胜,难免有所懈怠,对中期选举并无有效的准备与合适的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共和党出现特朗普化迹象,特朗普的党内支持率将近九成,是除911事件后的小布什总统外,现代美国总统中最高的党内支持率。
尽管共和党高层不太认同特朗普及其部分政策,但特朗普仍然是这次中期选举的决定性因素,其执政表现直接关系选民是否用脚投票。从这个意义上说,反特朗普就等于与本土票仓做割裂,无异于政治自杀。因此,几乎所有重要的参众议院席位参选人,都在千方百计向特朗普表忠心,向选民传达自己作为挺特派的形象,并攻击对手表里不一。结果就是,反对或与特朗普有所疏远的共和党参选人几乎没有赢得提名。
以印第安纳州参议院共和党初选为例,参选人迈克・布朗在广告中大赞特朗普铺平其竞选之路,并反复强调自己的商人背景与特朗普如出一辙;卢克・梅瑟支持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托德・罗基塔戴上“让美国再度伟大”的帽子,并在众议院提出议案要求停止穆勒的通俄门调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既然这种策略能够奏效,那么共和党就不会断然抛弃,毕竟问题的关键在于选票。但与此同时,共和党也深知当前艰难的状况。打特朗普牌能在多大程度上动员2016年的选民出来投票,共和党没有把握。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投票率大不如前。对此,共和党已有心理准备。
或许是担心中期选举的前景,共和党内选择退休或辞任竞选其他公职的议员高达40位(3位参议员和37位众议员),其中包括众议长保罗・瑞安和多位两院重要委员会的主席,这一数字为2008年以来最高,比2016年增加近一倍。在这种情形之下,共和党内对中期选举的期望值降到很低。即便卡瓦诺提名案对动员共和党选民起到了正向刺激,共和党的目标仍然是力保避免出现滑铁卢式的惨败。
特朗普牌是把双刃剑,打好了可以成为催票机器,但也可能自食其果。特朗普恣意妄为的言行是最大不可控因素,当特朗普还在不断给共和党挖坑,共和党就难以进行有效的选战,只能期望选举日之前不要再生事端。此外,特朗普牌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经济表现虽好,普通民众获得感并不强,实际收入未有增加;另一方面,共和党国会的支持率依旧很低,选民希望有其他力量对其进行制衡。
观察特朗普时代的选举,不仅要看竞选的过程及其折射出的政治现实,更需从中窥见美国未来发展的蛛丝马迹。中期选举之后的美国会怎样,没有人能言之凿凿给出答案,否则多半是信口开河。
两年前的选举夜,当特朗普拿下胜选的决定性一票时,许多人睁大眼睛、难以置信,社交媒体上震惊的表情历历在目;当特朗普在2017年初踏进白宫时,誓言要将美国团结在一起,做全体美国人的总统,但时至今日,美国政治和社会的裂痕仍在加深。一些人认为特朗普的上台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将被强大的反特朗普力量赶下舞台,一些人则相信,不管特朗普连任与否,其留下的印记难以抹去,美国已经被特朗普重新定义。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特朗普确实给新时代的美国打下了深刻的个人印记,但人们仍旧难以对其政治生命及美国的未来做出相对确定的判断。这次中期选举,无疑是一次重新审视美国政治的机会,但愿有心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不再误判。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4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