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好生态真的能“当饭吃”

发布时间:    浏览量: 57450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王荔

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内湖光山色风光旖旎。

 

  万顷碧波荡漾,两岸芦苇婆娑,鸟儿或在天空高飞,或在湖面嬉戏觅食,鸟鸣声声入耳……
  初夏时节,位于亳清河、沇西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内,两岸青山在浩渺的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湖光山色风光旖旎,是我省首家获批的国家湿地公园。
  近年来,垣曲县通过科学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小浪底库区水质和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过去餐馆的卖点是粗粮、野菜,现在的卖点就是湿地公园的风景。湿地公园越建越漂亮,我们的日子越来越舒服!”湖边,垣曲县古城镇古城村村民韩军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湿地公园建成后,来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多。

公园成为村民共享的绿色空间

  天刚亮,村民乔小战沿着湿地公园散步,耳边凉风阵阵,眼前湖水清澈。放眼整个湿地,芦苇丛丛,杞柳挺立,白鹭鸟群在水面嬉戏。
  “以前哪有这番光景,泥沙淤积,杂草遍地。别说跑步了,饭后遛弯都不想往这边来。”乔小战说。
  改变,源自古城湿地公园的建设。
  作为黄河流域中下游、小浪底水库上游,垣曲县把建设湿地公园,修复沿线自然生态,作为改善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确保小浪底水库运行安全、实现库区沿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0年来,垣曲县对古城湿地公园周边3个乡镇、19个行政村、2万余人搬迁后靠;为严控污染源,要求20平方公里集雨面积内,不准修建养殖场,作物不施农药、化肥。
  席兰英原本是当地的果树种植户,承包了10亩消落区土地种植杏树:“以前一年到头能挣三四万元就算不错,还经常被淹,但对于生活多年的地方,大伙都不愿离开。”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从建园开始,我们就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大家退耕还湿,连年来累计退耕还湿1.8万亩,由此解决了群众长期以来围垦湿地的现象。”公园保护中心主任庞卫民介绍。
  如今,席兰英和老伴两个人管理湿地公园的温室大棚,里面试种了30多种南方果树,稳稳当当年收入5万多元。“这湿地公园建得好,不仅改善了环境,我还做着自己最喜欢的果树管护,管理的还是南方水果,以前想都不敢想。”席兰英乐呵呵地忙碌着。

湿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鸟类是一些地方环境优劣的“生态试纸”,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湿地公园,成为鸟儿的天堂。
  “现在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数量增加至20余只。”庞卫民对记者说,“白鹭、苍鹭最大种群数量达300余只。前年首次发现针尾鸭、反嘴鹬、领雀嘴鹎、灰头麦鸡等物种。”
  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来之不易,湿地保护在当地深入人心。
  “你们知道水鸟怎么打瞌睡吗?”看到大伙疑惑的眼神,湿地工作人员刘剑接着说,“绿头鸭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鸳鸯则是缩着脖子。”
  “不仅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心中根植湿地保护理念,还发动孩子们对周边社区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编印发放通俗易懂的图文宣传资料,有效促进了社区居民湿地保护意识的提高。”
  除了让大家“走进来”,刘剑还积极“走上门”教学,在中小学开设自然教育课程,并以“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等为契机,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爱护鸟类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我要守护好家乡这一方土地,发动更多人一起保护自然。”站在观景台上,刘剑指着远处说,“你看那里,就像诗里说的: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绿色生态造福百姓生活

  湿地修复,物种筛选尽量结合产业,实现多赢。
  但古城湿地公园是以小浪底水库为基础,库区水位季节性消涨,水来成河,水去成滩,种什么植物既不怕淹,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呢?
  经湿地保护中心多次观察和试验,有一种叫杞柳的植物,不但没有被淹死,反而生长出新的枝丫,而且还可以作为编织原料。
  2018年,古城村开始种植杞柳,注册成立了杞柳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2019年,在垣曲县的支持下,投资700万元建了3000平方米的大厂房,并成功招来了客商。
  在杞柳编织厂展示厅内,一捆10斤1米多长的烘干杞柳枝条出口到法国和西班牙就可以卖到26美元。据企业负责人张士红介绍,国外市场喜欢不剥皮的原始枝条和简约风格的编织品,“现在因为疫情受点影响,但货还是供不应求。”
  将国外市场的设计理念融入当地传统的柳编产品,凭借这样的发展思路,村民用手中的一根杞柳条,打开了海外市场。
  “过段时间,村里将邀请专业的老师来现场授课,教村民编织技巧,初步估算,集体经济将增收近40万元。”古城村党支部书记姚红权说,发展柳编产业能盘活村内剩余劳动力,让农民转变为民间“手艺人”。
  下一步,村干部们还计划线上探索电商模式,开展网络直播,展示杞柳编织过程、编织成品等,线下依托荷花节、旅游节等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画卷正在古城湿地公园周边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态环境美了,每个人都舒心。垣曲县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抓手,突出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实施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为该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大河有水小河满”。在找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绿色路径上,垣曲县发展了旅游和杞柳种植加工产业,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当绿色生态成为当地群众赖以为生的资源,村民们便自觉增强了湿地保护意识,不仅杜绝了原来乱捕滥猎湿地鸟类、鱼类的现象,还自发肩负起保护湿地资源的任务,使湿地生态资源保护提高到新水平。

转自:运城侨联

上一篇:“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壬寅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隆重举行
下一篇:热点关注|惠企政策落地,山西市场主体加快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