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当“永乐宫”遇见“大运河”

发布时间:    浏览量: 60300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开展首日,利用午休时间刷了‘观妙入真’特展,在家门口见到老朋友,倍感亲切,思绪又回到四年前的那个夏天。”

“‘地上文物看山西,果真名不虚传’。跨越千里而来的鸱吻、八角藻井、琉璃、雕塑,形制丰富、神工意匠。以《朝元图》为代表的永乐宫壁画承袭了唐宋‘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绘画风格,也被视为中国绘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幅人物画,对古建、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一定要冲。”

……

日前,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特展,看到这些洋洋洒洒的评论,言辞间皆是对永乐宫文化遗产的欣赏与珍惜。该特展为全国巡展,首站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广受好评;今年1月,永乐宫艺术瑰宝首次集中走出山西,来到深圳罗湖美术馆,实现博物馆与美术馆的一次跨界“牵手”。这一次,永乐宫沿着中国古老的大运河,走进扬州岸畔的“国字头”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展览从9月30日持续至明年2月5日。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黄河在风陵渡掉头向东,从芮城永乐宫身旁,浩浩荡荡一路向东,在山东聊城与大运河相遇,这是地理因素上永乐宫得以在中运博展览的契机。从文化角度来看,永乐宫作为黄河文化的杰出代表,保留有丰厚珍贵的文化遗产,与大运河文化同属于重要河流文化。后经过专家、学者多方研讨,中运博邀请永乐宫作该馆“文化遗产”系列展览的首展,全面展示永乐宫传世精品171件(组),涵盖了永乐宫的建筑、壁画、雕塑等珍贵艺术,凝炼迁建过程中展现出的文物保护精神,多维度加强观众对永乐宫的认知,以此完成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一次珍贵的交融。

“基于地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的考量,本次特展不同于前两次主要展示本土文化、山西文化,而将重点放在了如何让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这两个地域文化激荡出的更精彩的浪花上。所以,本次特展基于中运博的空间特点、文化底蕴,也由原先的‘永乐宫的保护与传承’更名为‘永乐宫的传世之美’,在空间利用、内容呈现、视觉展示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副研究员、“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特展策展人安海介绍说,永乐宫传世之美有三:一是建筑雕梁画栋,二是壁画旷古绝伦,三是迁建精神坚忍不拔。在对传世之美的表达上,要从策展的重点“沉浸感”和“互动力”上来解读。

空间之美打造场馆“沉浸感”

 

在安海看来,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空间之美,空间也是做古建筑展览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中运博作为去年6月新成立的国家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兼顾旅游休闲与对外交流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博物馆。“得益于中运博的空间特点,本次特展的展厅达1400平方米,层高6米,对于展示永乐宫大型文物如古建、鸱吻、藻井等给予极大便利,视觉效果更为震撼。”安海说。

永乐宫

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的一座元代官式建筑群,建筑风格在继承宋、金时期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和创造,总体布局疏朗,单体建筑宏伟宽阔,粗大的斗栱层叠交错,雕饰简洁明朗,形成了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能够完整保留到今天,弥足珍贵。为取得更好的展览效果,本次展览在入口处以永乐宫宫门为参照设计成古代宫殿建筑入口的形式,参观者一经踏入,便恍若置身700年煌煌官式建筑之中。在参观者脚下,地板由青砖铺就,引领众人走进数百年前的时光,一抬头,便可看到天花藻井,就如同游客来到千里之外的芮城永乐宫。“为营造出永乐宫殿内效果,专门定制了仿青砖的塑胶地板铺设在原来的展场地板上面,天花板将现代场馆常见的格栅顶、石膏板重新进行天花藻井的喷绘,力求对古建的还原。这是对空间‘沉浸感’的利用,希望游客自始至终都处在古建筑的氛围感中游览,不会对永乐宫文化遗产有时代的隔阂感。”安海说。

除此之外,中运博的场馆空间为完整展示“三清殿琉璃鸱吻及正脊”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清殿琉璃鸱吻及正脊是一套首次展出的、完整的三清殿屋檐顶端的琉璃构件,其华美之势创后世堆花脊筒之先河。这套琉璃构件长17米、高3米,鸱吻的整体造型为巨龙盘曲式,红泥作胎,孔雀蓝釉色,鸱吻张口吞脊,怒目圆睁,炯炯有神,脊身花束艳丽,釉面斑驳,釉色以黄、绿、蓝三彩为主,观众可以360°环绕式近距离观看这件元代琉璃上品。

数字技术赋予文物“互动力”

特展单从空间营造还略有不足,要让观众沉浸在展览内容中,让文物“活”起来,与文物对话、互动,才能更好地延伸历史文化内涵,实现文物“新表达”。

“现今的永乐宫,出于文物保护的考量,游客无法近距离去感受、接触三清殿壁画,再碰上殿内光线不佳的情况时,壁画细节实际上是无法看清的。因此,即使游客真正走进永乐宫,更多是震撼于殿内宏大的艺术瑰宝,而对壁画细节的观赏,往往限制于观赏距离、殿内光线等客观因素。”安海在本次特展利用数字技术对壁画的展示上,特别强调艺术上的代入感,“展厅内的《朝元图》,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数字修复,将壁画上细微、精美的图案提取出来,通过投影和镜面的方式在展厅空间内营造出四周皆壁画的效果。数字技术还将壁画色彩还原而出,甚至壁画上的颗粒也清晰可见,可以让观众真正走近壁画,用最近的距离去触碰壁画中的艺术痕迹。游客可以看到元代工匠是如何一笔笔将线条转化成仙人,又如何将古朴的墙壁填色成绮丽绚烂、气势恢宏的艺术画廊。”

对永乐宫壁画的数字化表达和数字化解读,将文物与观众联系起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同时,也通过兼顾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的实践,紧抓社交属性,让永乐宫壁画进入大家手机中的“朋友圈”。在特展中,游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永乐宫壁画的朋友圈,在这里,中西方壁画艺术均有呈现,还记录了从最初策展、各地巡展、观众评价的全过程,为文化传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社交之路”。

AR技术对三清殿壁画的深入解读,加之拍照识别技术的运用,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来扫描壁画人物,通过一个个弹窗问题,来让观众识别、辨认清楚壁画人物。“这里设计成知识问答的模式,如果8道题全部答对,那么整幅壁画会形成动画内容,观众可以在手机上保存、分享这个动画,在互动中,让更多人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安海指出,这一系列数字化的策展,主要为丰富展示内容,让观众更好被代入到已经架构好的知识框架中,更好对文物本身价值进行解读。

永乐宫10年搬迁,是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展览中,还有一部讲述永乐宫迁建的一部静默片。观众通过一幕幕情境画面,完整了解永乐宫迁建调查、画草图、施工、复原、文物保护的全过程,进而将这份文化的传承与责任传递给更多人。

来源:运城新闻网

上一篇:亲情中华黄河故事|天鹅聚湿地 婀娜舞翩跹
下一篇:以“侨”架“桥” 贵州增设11个“贵州绿茶”境外经销点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