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鸨羽》:最早反映运城盐工辛苦劳作的诗歌

发布时间:    浏览量: 85729   来源: 海内外资讯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鸨羽》:最早反映运城盐工辛苦劳作的诗歌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诗305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周代多地的歌谣,有“十五国风”,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诗经》之精华,更是华夏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民间诗歌。

  “十五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愤懑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真正的魅力是在民间的传达、传播与实践;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民间通过长时间积淀,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十五国风”中的“唐风”“魏风”,就是在今运城地区流传下来的民俗、风情、民意,通过艺术加工,而整理上升成为《诗经》中的诗歌。在“唐风”中有一首《鸨羽》,就是最早反映在运城盐池服役的盐工痛苦劳作生活状态的诗歌。其内容曰: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

  曷其所有?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

  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

  曷其有常?

  《唐风·鸨羽》是控诉繁重徭役给盐工们带来的痛苦,诗以不宜树栖,只适合在湖泽生息的鸨鸟却集落在柞树起兴,抒写奴隶们长期在盐池服役,不能耕种稷黍以养活父母而呼喊苍天,表达了对征役之事的厌倦和无奈。其诗歌大意是:

  涉水的大雁(在运城盐池生存的一种大鸨,比雁大)簌簌地拍动着翅膀,成群落在密集而茂盛的柞树上。盐工们在盐池服役,为主人采捞盬盐的差事没完没了,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家里的田地不能耕种,成为荒田长满野草。靠谁养活我的父母爹娘?高高在上的老天爷,什么时候回到家乡,才能有个安身之所?

  涉水的大雁簌簌展翅飞翔,成群地落在盐池岸边的酸枣树上。盐工们在盐池服役,为主人采捞盬盐的差事没完没了,无法去耕种黍子和高粱。拿什么去赡养父母?高高在上的老天爷,盐池徭役做到何时才能收场?

  涉水的大雁簌簌扇动着翅膀飞成一行行,成群落在桑葚树上。盐工们在盐池服役,为主人采捞盬盐的差事没完没了,无法去种稻子和高粱。拿什么东西去给父母吃?高高在上的老天爷,生活何时能恢复到常规、常态?

  《唐风·鸨羽》是最早在诗歌中反映周代运城盐池劳作的文化记录,也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今运城地区在西周时期为周穆王第五个儿子的封域,其用于祭祀的盬盐,出自运城盐池的池盐。《周礼》记载:“凡齐事,鬻盬以待戒令。”周《穆天子传》说:“戊子,王至自于盬。”意思是公元前928年戊子月,周穆王到运城盐池“观于盐泽”。

  这也说明在周之前,运城盐池生产的池盐称为“盬盐”,运城盐池称为“盬池”,这一称谓有4100多年的历史。

  周代是奴隶制社会,各级奴隶主(王、诸侯、公卿、大夫等)对奴隶们进行各种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奴隶们远征服役,长期背井离乡,不能回家。田园荒芜,无人耕种,父母无依无靠,生活困苦,无人照顾,奴隶们在盐池采盐供养奴隶主的享受,却又遭受着极大的痛苦和折磨。

  于是,奴隶们祈祷上天,用运城盐池独有的“大鸨”不宜树栖,用比兴的手法,发出了对奴隶主们的控诉和斥责。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一种创造,也是在诗歌中最早反映周代运城盐池劳作文化的真实写照。(宋万忠 赵波)

 

  来源:运城新闻网

上一篇:亲情中华黄河故事|​明代进士姚诚立与《河东盐池赋》碑
下一篇:第三届消博会期间,海口旅游饭店客房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