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再谈来了就不想走的安徽阜阳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35967   来源: 海内外资讯
       记者虽然离开了阜阳,但是余兴未消,前天写了一篇《再谈安徽阜阳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动因》,因文中数字太多怕出差错报给了阜阳校对,因为对阜阳发展前景期望值比较高,感觉还需要提笔写写阜阳,就从阜阳的区位优势、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高质量发展、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医药产业、农业、王家坝蓄洪区的奉献精神、阜阳技师学院“三转四像”模式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等方面简单的聊聊,题目就叫《再谈来了就不想走的安徽阜阳》,实际上若从某一方面入手深入的展开写一下会更有阜阳味道。
        阜阳拥有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这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阜阳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部,全境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这种地理位置使得阜阳成为了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具体来说,阜阳的区位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连接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桥梁‌:阜阳位于南京、武汉、合肥、郑州等大城市之间,形成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地理优势,是长三角联动中原城市群的“双桥头堡”。
‌      交通枢纽地位‌:阜阳是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铁公机水四位一体的交通优势。它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第二大空港。此外,阜阳还是安徽省高等级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颍州港成为皖北地区唯一的千吨级集装箱码头,淮河、沙颍河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      政策支持‌:由于阜阳的独特地理位置,国家和省多次重磅规划中明确了阜阳的战略地位和基础,如《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政策进一步凸显了阜阳的区位优势,并赋予了其在皖北乃至更广泛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
       总之,阜阳的区位优势不仅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还包括了交通枢纽地位、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阜阳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潜力‌。

       阜阳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旨在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来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全面感知、宽带泛在互联、应用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生态。这一建设不仅包括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等内容,而且已经成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阜阳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如5G、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等的发展迅猛,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成效明显,数字惠民水平不断提升,数字产业的发展激发了城市发展的新动能。这些成就使得阜阳市在2020年成功入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权威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研究白皮书》和《2020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白皮书》。
       阜阳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围绕打造皖北现代产业集聚区、全国现代农业先行区、全省和谐稳定区和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的目标,通过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激活阜阳优势,集聚阜阳特色,创造示范价值,建设智能化、民生化、效益化、生态化的智慧城市。具体任务包括建立市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服务中心、城市资源决策中心等,并形成“一平台、二中心、三体系”的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机制。此外,阜阳市还探索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欠发达区域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道路和平原型、农业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形成了初步的智慧城市框架。
       阜阳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包括了具体项目的实施,如市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智能交通服务工程、智慧环保、城市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智慧城管等,以及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如智能手表、智能井盖、智能座椅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阜阳市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此外,阜阳市还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和服务商业模式,明确试点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主体等,以推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阜阳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阜阳市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快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步伐,包括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强新能源产业链的升级、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等。
‌      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阜阳市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例如,阜南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通过安徽经发中电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设备智能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新能源产业链的升级‌:阜阳市制定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到2027年实现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900亿元,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0家,引育5家百亿级产值企业和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梳理目标企业、精准招引龙头企业,加强与央企的合作,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阜阳市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新能源汽车企业来阜阳投资兴业。例如,立讯精密工业(安徽)有限公司在临泉县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做出了贡献‌。
       此外,阜阳市还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招引科技型创新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安徽赛拉弗能源有限公司利用阜阳的地理位置优势,将绿色能源输送至全国各地,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
       总之、阜阳市通过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强新能源产业链的升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等措施,加快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步伐,为建设区域性制造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阜阳的新材料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阜阳市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填补国内空白,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旨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高地。该市聚力打造十大特色产业,紧密对接“高新基”全产业链需求,大力实施煤基、磁性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为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阜阳出台了“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实施方案,建立了本地链主企业清单、产业链招商路线图谱等,以强化“双招双引”,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
       阜阳市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煤基新材料、磁性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硅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阜阳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例如,安徽昊源化工集团作为煤基新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实施好合成氨、甲醇等传统化工项目的同时,积极延伸到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通过向“新”而行、“链”上发力,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此外,阜阳市还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与东华大学的合作,成功研发出耐寒性达到零下40摄氏度的保暖新材料,实现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总之,阜阳市的新材料产业通过科技创新、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以及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阜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情况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以高技术制造业为重点,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了多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阜阳市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以高技术制造业为抓手,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六大类。这些领域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过两成,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阜阳市还通过实施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和“三个百亿”行动,加快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等八大先进制造业的集聚集群集成发展。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阜阳市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发展,提高了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此外,阜阳市还注重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通过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阜南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功转型为智能化生产企业。
       阜阳市政府还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产品的研发。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阜阳市的创新能力,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阜阳市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改造,以及政府的有效支持,推动了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发展,实现了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阜阳市的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安徽省阜阳市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医药产业在阜阳市的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以下是阜阳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的简要概述:
       产业基础与地位‌:阜阳市依托其市场优势和资金积累,通过“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策略,不断推进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太和县作为阜阳市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医药销售市场,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格局,其中安徽华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全国医药商业的“晴雨表”,是阜阳市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
       产业发展策略‌:阜阳市通过搭建科研孵化平台、共享制造平台、营销网络平台,利用产业引导基金吸引优质医药资源集聚,致力于打造中国医药产业总部基地。这种策略使得以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为核心的医药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全产业链医药生态体系。
       创新药研发‌:阜阳市的医药企业注重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例如,安徽硕佰制药有限公司作为北京硕佰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创新药产业化基地,成功生产了代号为“101BHG”的吸入气雾剂,这是一款全球首款受体亚型选择性长效M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哮喘和慢阻肺(COPD),具有较高的药效和较低的副作用。
       市场与销售‌:阜阳市的医药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还通过“域外创新、太和制造、全国销售”的发展模式,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际市场。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阜阳医药产业的知名度,也为当地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政策与支持‌:阜阳市政府通过现代医药产业链工作会议等机制,加强了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和引导,确保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全市医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阜阳市的医药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拓展,正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基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阜阳市作为农业大市,其发展战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粮食安全与产能提升‌:阜阳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通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努力在多种粮、种好粮和保障粮食安全各环节上当标兵、走在前。目标是到2027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9万亩以上,粮食单产提高到750斤/亩以上‌。
       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优化‌:阜阳市将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暨肉牛振兴计划,优先发展绿色食品及肉牛产业。同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品牌粮油、生猪、肉牛肉羊、特色蔬果等十大产业集群,实施饲草饲料供给保障提升、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模养殖体系构建等十大行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阜阳市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通过实施良田增粮行动、加强大中型灌区和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等措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加强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与市场拓展‌:阜阳市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入对接拓展沪苏浙农产品销售市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2.8:1,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600亿元以上‌。
       乡村全面振兴与改革‌:阜阳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格局‌。
       总之,阜阳市的农业大市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加强粮食安全保障、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以及促进农产品加工与市场拓展等方面,旨在建设高质高效的区域性农业强市‌。阜阳作为农业大市,其综合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优越‌:阜阳位于淮河流域,拥有沃野千里和众多的水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种地理位置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农业资源丰富‌:阜阳用不足全国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近1%的粮食,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在18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连续16年超过100亿斤,被誉为“百亿江淮粮仓”。这种农业资源的丰富性是阜阳作为农业大市的核心优势。
       农产品种类繁多‌:阜阳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甘薯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瓜果、油料、棉花、中药材、食用菌等多种经济作物。此外,养殖业也十分发达,包括生猪、黄牛、羊、禽类、水产品等,形成了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
       农业加工能力强‌:阜阳的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强,累计创建了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93家,其中省级示范基地34家。这些加工基地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为阜阳的农业产业链增添了重要的价值。
       政策与战略支持‌:阜阳被纳入多个国家发展战略中,如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这些政策支持为阜阳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阜阳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常年在外务工人口众多,大中专在校学生数量也不少,这些均为阜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总之,阜阳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业资源、多样的农产品种类、强大的农产品加工能力以及丰富的政策和人口资源支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对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家坝蓄洪区的奉献主要体现在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以及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
       王家坝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南部,紧邻淮河,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3年王家坝闸建成以来,该区域已经多次开启蓄洪,以保障下游城市的安全。这些行动背后,是王家坝人民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每当淮河洪水威胁到淮北大堤、能源基地、工矿城市以及京九、京沪交通大动脉时,王家坝人民就会用一次次开闸蓄洪的壮举诠释“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伟大意义。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王家坝人民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也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自强不息。
       在具体的行动中,王家坝蓄洪区的居民在洪水来临时,甘愿承受蓄洪带来的损失和灾难,以确保下游城市不受洪水威胁。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们的牺牲精神,也展现了他们的团结协作和同舟共济的精神。同时,王家坝人民在长期的抗洪斗争中,还形成了尊重自然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提高防洪抗灾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王家坝蓄洪区的奉献不仅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也被视为淮河流域文化的优秀特质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赓续。这种精神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为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树立了光辉典范‌。

       阜阳三转四像模式‌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促进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走出一条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子。这一模式不仅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作为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刊登报道,入选2022年“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并由人社部向全国推广。阜阳技师学院通过探索“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三转四像”办学模式,成功结合就业市场需求,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奇瑞集团、江淮集团等150多家企业开展以生产型实训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道路。这一模式的推广,旨在让学生出校门就能进厂门、上班就能上岗,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支持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技工院校,推动技工院校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支持技工院校围绕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优化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在十大新兴产业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从而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阜阳三转四像模式对社会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以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条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办学道路。‌
       阜阳技师学院通过实施“三转四像”办学模式,即“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成功地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教育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服务,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这种模式,阜阳技师学院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此外,阜阳技师学院还积极探索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的办学路径,通过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奇瑞集团、江淮集团等15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产教融合。这种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服务,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这种模式,阜阳技师学院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阜阳技师学院通过实施“三转四像”办学模式,成功地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模式不仅深化了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增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阜阳技师学院的成功实践不仅在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做出了贡献。通过这种模式,学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阜阳三转四像模式通过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实践,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还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阜阳三转四像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出了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办学道路,促进了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对社会的指导作用显著,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记者/续炳义,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上一篇:2024世界中餐欧洲大赛将于11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
下一篇:拿督斯里熊茂雯与他的世界物联网协会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