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四川省侨联主办,成都、眉山、资阳、德阳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1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在四川省侨联和德阳市侨联的组织带领下,11家海外华文媒体,2家中央级媒体代表走进绵竹年画村。
“看绵阳老街,品一杯剑南春,画张绵竹年画,我们带回家”。在去往绵竹年画村采访的路上,你一言,我一语,《欧洲新侨网》执行总编高翔和加拿大共生传媒中国市场部总监杨海鑫谈起了自己的想法。
绵竹年画村,地处绵竹孝德镇,是绵竹南派年画发源地。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年画村、年画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年画展示馆、年画街坊等。绵竹年画村努力挖掘特有的年画文化和“德、孝”文化资源,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移成产业优势,建立和发展了绵竹年画产业基地。
年画村因年画而起,走进“中国绵竹年画村”,浓浓的传统年画气息就扑面而来,村里的房、路、桥等一切都和年画相关,散发着浓浓的中国年画味道。在记者深游的村里小巷,几乎在每一栋住宅的外墙上都能看见“绵竹年画”的身影。
据《国际贸易导报》记者了解,村内现有大中型年画作坊15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扬,更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现代年画,进一步扩大了绵竹年画的生产规模,提升了绵竹的地方文化魅力。
在“绵竹年画村”走访中,记者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绵竹年画”,“绵竹年画村”以及成为以年画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主,辅之以乡村旅游功能的现代化新农村。
《国际贸易导报》记者和德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党组书记谢锦辉聊起了绵阳年画村产业,谢锦辉说,绵阳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绵阳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被称“中国年画四大家”。早在2002年,“绵竹年画”就已经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4月,年画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广泛流行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还与“剑南春酒”和“赵坡茶”并称为“绵竹三绝”。陈兴才是中国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人,其画坊就在年画村内。2006年3月,绵竹市委决定在绵竹年画南派掌门人陈兴才的家乡(射箭台村)建设年画村,以更好传承年画文化。绵竹年画村负责人向海外华媒记者介绍说。
绵竹年画传承人陈强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兴才的孙子。虽然陈兴才已经过世,但是他的后人陈强也继承了爷爷传下来的年画工艺。在陈兴才故居,陈强向记者介绍说,在绵竹,年画分为南北派,南北派各有千秋:北派色彩厚重,明快大方;南派风格秀丽明快,典雅。南派年画,即以前的“南路年画”,现南派风格都集中体现在陈兴才的制作上,他的手艺就是翻刻传承下来的版子,彩绘传承下来的色彩。
随后,在三彩画坊,“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1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在年画制作体验区进行了手绘年画体验。、
澳门《国际贸易导报》总编辑殷杉说:“绵竹年画”作为四川民间画师们世世代代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巴蜀人民乐观、积极、向上的民族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