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合肥系列报道之四:科教创新成绩斐然

发布时间:    浏览量: 6723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海内外杂志社记者续炳义合肥报道)2021年10月21日,来自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瑞士、德国、马达加斯加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6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3位涉侨中央媒体记者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安徽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世蕴、安徽省侨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冰等领导的陪同下走进合肥参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合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科教“优势牌”,全市综合创新实力更上层楼,科技体制改革更进一步,科技服务民生更接地气,催生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培育了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集聚了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型产业,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布局,激活创新 “原动力”。瞄准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前沿领域,着力打造服务全域的战略科技力量。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加快推动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开放运行,先进计算中心、离子医学中心投入运营。按照“提升一批、新建一批、预研一批”原则,积极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升级改造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创造1.2亿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聚变堆主机园区工程即将建成,未来网合肥分中心启动运行,全市累计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11个。涌现出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祖冲之号”、量子操作系统“本源司南”等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五年来,合肥3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增强发展“牵引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全市科技成果登记、技术合同交易、专利授权、全社会研发投入等创新指标中,企业占比达七成左右。每年支持企业组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平台100家以上。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全链条,2020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28户,今年有望突破4200户;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94户,同比增长75.9%;累计12家企业科创板上市,居省会城市第2位。

三是推动科创与产业同频共振,加快转化“生产力”。聚焦前沿科技和战新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一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12大重点产业,创新实施“链长制”,强化全链条布局。瞄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发力,每年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00项以上,组建产业技术联盟26家,梯次培育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的战新产业集群体系,打造形成“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现象级产业地标。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与中国科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同步组建市场化公司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城市生命线等一批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围绕量子科技成果,积极布局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支持相关技术产品在政务、教育等领域示范应用,加快产业化步伐,合肥高新区“量子大道”集聚量子领域企业近20家。
四是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生态,提升人才“吸引力”。 聚力打好人才政策组合拳,制定“人才政策20条”“创新创业8条”“重点产业人才7条”等政策,覆盖创新、产业等人才领域和人才服务全环节。努力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举办三届外国专家“合肥友谊奖”,累计组建院士工作站68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20家、外国专家工作室10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高标准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打造高层次人才“首站式”“一站式”服务基地。在肥服务“两院”院士135人、高端外国人才469人,合肥连续三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6位。

五是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凝聚共赢“向心力”。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成立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家,成功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研制出重要部件“校正场线圈”,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持续推进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交流合作,已首期开放共享928台(套)科学仪器设备,共建物联网、生物医药、环境产业、金融科技等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以及新能源和网联汽车等一批产业联盟,促进产业企业协同发展。
上一篇:合肥系列报道之五: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绩显著
下一篇:合肥系列报道之三:充满开放活力,环境宜居宜业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