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在21日举行的“追梦中华·科技兴皖”2021海外华文媒体安徽采访行座谈会暨启动仪式上向参加活动的媒体代表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认真看、认真听、认真问、认真写,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媒体定位和调性,推出生动的、有特色的多角度报道,做好高精尖科技的科普和阐释性报道,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章中的科技创新故事。安徽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世蕴介绍了省侨联近两年来在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全面参与疫情防控、大力开展文化宣传、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启动仪式后,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马来西亚、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16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及3家涉侨中央媒体记者先后赴合肥、蚌埠、芜湖实地采访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他们感受着徽风皖韵,体验着科创新风。截至发稿前,共发稿件600余篇,有力宣传了安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创新型省份取得的成就。
大湖名城 科创高地
从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到全国首个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从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到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合肥的故事,是一座科技创城史。”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感慨道。
合肥科学岛、中国声谷、国盾量子,每到一处,海内外媒体记者均震撼不已。中国声谷AI产业集群、国盾量子的量子科技,这些位于世界前沿的尖端技术,让记者们不时驻足观察,赞叹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采访团成员、《德国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美国华视特约记者刘贵江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安徽非常看重基础研究,说明安徽在全球发展中的独到眼光和前瞻布局。
淮畔珠城 材料之都
伴着金桂飘香,采访团一行来到“珠城”蚌埠,见证硅基和生物基新材料的“双千亿”产业成果。据了解,蚌埠已建成省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硅基材料安徽省实验室等重要平台,拥有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以生物基材料为特色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凯盛集团,世界最薄触控玻璃、可折叠玻璃、世界首块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等一系列玻璃制品让记者们倍感新奇。
在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玉米发酵纤维制作的成衣让记者们大开眼界。采访团成员、瑞士欧亚集团董事长、欧亚时报社社长、欧亚论坛主席朱爱莲说:“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助力这项先进技术走进欧洲、走向世界,为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出去贡献力量。”
在蚌埠期间,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亲切会见了采访团一行,他对采访团一行来蚌埠采访表示欢迎,希望海内外媒体进一步加大对蚌埠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发出更多蚌埠好声音。
长江巨埠 创新之城
素有“长江巨埠 皖中之坚”美誉的芜湖,拥江而居,半城山水,是一座公、铁、水、空四类出行方式于一体的城市。在芜湖产业创新馆,采访团一行亲身体验产业创新产品,仔细聆听每一项技术的发展细节。130余家企业展出的470余件代表性产品,让媒体记者们大饱眼福,采访团成员、亚太通讯社副社长、澳门卫视节目总监陈红玲称赞:“这是一座拥有‘芜’限可能的城市。”
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轨道交通、室内外环境空气处理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发明创造,代表着芜湖正在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之城。芜湖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用量42.6件,在安徽省名列前茅,城市创新能力位于长三角第9位,全国第25位。
在“追梦中华·科技兴皖”2021海外华文媒体安徽采访行芜湖座谈会上,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与芜湖市有关部门、新侨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参访体会,表达了讲好中国故事、扩大芜湖声量的信心。澳门国际贸易导报总编辑殷杉说:“一路走,一路看,芜湖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是一座能让激情产生‘澎湃’的城市,我相信芜湖未来会实现新的腾飞!”
“追梦中华·科技兴皖”2021海外华文媒体安徽采访行一路行来,参观采访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刻体会“科技兴皖”的生动实践,细细品味无处不在的创新元素。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自创区以占全省16.8%的土地面积和26%的人口创造了全省41.1%的经济总量,集聚了全省55.6%的高新技术企业,产生了64.4%的专利授权。美国新世界时报副总编王传明在报道中这样写道:“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与涉侨中央媒体记者走进安徽‘合芜蚌’,共同见证安徽的大发展、大变化、大飞跃,见证安徽是‘科技兴邦’的一片热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中国智造之域’,是真正的‘大国智造之域’。相信科技创新是一束束光,一路照耀前方,照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