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签订海外宣传战略合作协议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春节前夕与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同贺新春共话冬奥

展现地大物博·民族融合发展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

发布时间:    浏览量: 56748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续炳义报道)8月2日,由中国侨联主办、新疆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新疆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2 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活动走进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访,来自马来西亚、奥地利、德国、加拿大、美国、澳门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央视总台、人民政协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4家国内涉侨媒体代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米海尔古丽·阿吉,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相关同志随同参加参访活动。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面积 166 万多平方公里。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早在先秦时期,新疆即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自汉代西域都护府设立后,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权都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使新疆成为多种文明交流融汇之地。

       新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得天独厚,众多闻名世界的历史古迹,精美的丝绸毛纺织品、珍贵的多民族语言文字的简牍文书、美轮美奂的雕塑壁画、罕见的干尸及服饰、奢华的金银珠宝、彩陶等国家宝藏,是系统阐明历代中央政权治理和管辖新疆的重要力证,是准确揭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的珍贵实证,是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的科学史证,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

       本展览通过大量文物及相关材料,系统宣传新疆璀璨的历史文化,展现多元一体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深刻地阐明: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地区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辉煌历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新疆是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为丝绸之路文明的互鉴融通,做出过重要贡献。

       新疆地区自古就同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周穆王与西王母的历史传说,可能是中国古人关于商周时期新疆与中原之间存在交往的历史记忆。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实证了早在商代中原就同新疆存在玉石贸易。在哈密、吐鲁番、巴州等地出土的彩陶、海贝、珍珠;在玛纳斯、轮台以及南俄罗斯等多地出土的“山”字纹铜镜;在托克逊出土的凤鸟纹刺绣;在伊犁河谷等地出土的玻璃珠饰、青铜饰件等已清晰地昭示,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存在经由新疆天山廊道和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亚欧草原的通道;殊方异域的各类奢华珍奇和冶金、农业、畜牧技术及物品,通过这条绵延不绝的通道交流、传播;而伴随物质文化的交往,思想信仰、艺术审美也跨越千山万水,拓展于山林草原之上,深入大漠绿洲之间,融汇于千言万语之中。

       两汉时期在天山南北广袤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绿洲城郭和草原行国,文化面貌特征各具特色。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后,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技术的引入,加之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西域的开发和建设,推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在天山以南的龟兹人、焉耆人、于阗人、疏勒人、高昌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人、汉人,以及生活在北疆草原的乌孙人、匈奴人等在各自的绿洲、草原创造了缤纷多彩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随着丝绸之路沿线的繁荣,商人“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带动了新疆各地商贸的发展。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两汉时期西域居民为开发、建设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政治上分裂割据、社会动荡、民族迁徙融合的时期。三国曹魏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设戊己校尉。西晋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管理军政事务。327 年,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设高昌郡(吐鲁番盆地)。448 年,北魏设鄯善、焉耆镇。从460 年到 640 年,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高昌国,历阚、张、马、麴 [qū] 诸氏。塔里木盆地周缘有鄯善 龟兹、于阗、焉耆、疏勒等绿洲城郭;北疆地区主要有乌孙、哒 [vàn dā] 、悦般、高车、柔然、突厥等游牧政权勃兴更替。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民族迁徙,物质和技术的交流传播,促进了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绿洲经济的发展。来自中原和河西地区的移民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如水利、农耕、养蚕) 不断地带至西域地区,吐鲁番盆地逐步成为了西域政治、经济的重心,推动了中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丝绸之路的畅通和拓展,加强了西域诸绿洲与中原、西方的联系以及文化艺术的交融,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这一时期,多民族聚居、多文化荟萃、多宗教并存的文化面貌显著。公元前1世纪前后,佛教文化传入西域 ;4 世纪至 6世纪,佛教文化在西域广泛传播与发展,并传入中原,对古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信仰并存地区。大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佛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4-10 世纪,佛教文化进入鼎盛时期,伴随着佛教信仰的传播和东渐,形成了鄯善、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多个佛教文化中心。新疆拥有我国时代最早的石窟及佛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等中原石窟深受新疆石窟艺术的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艺术在新疆地区完成了本土化的重要历程,并在交流中不断发展,丰富了中华艺术的形式与内涵。道教在吐鲁番盆地的传播,对北朝时期高昌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随着唐代大一统格局的形成,西域历史进入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辉煌时期。西域社会的繁荣稳定,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促进了西域文化的蓬勃发展。大唐文化在交融中不断整合,在地域上更加扩大,呈现出一种兼容的气度,汉风儒俗、唐韵胡风在西域交流融合,多元一体的社会联系进一步加强。大唐的胸襟与自信承载着别样的盛世华章,西域各地呈现出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兼容的盛况。表现在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饮食、绘画、书法、雕塑等诸多方面。“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

       10 世纪初,于阗和沙州(今甘肃敦煌市)的归义军地方政权建立了姻亲关系,并通过沙州和中原王朝建立起联系,于阗玉被大量地东运敦煌并入贡中原。同时,于阗玉也输送到高昌回鹘等其他地方政权,成为他们向中原王朝贸易的特产之一。回鹘人定居西域后,与当地居民不断融合,社会形态、生产生活开始发生转变,社会经济发展中农牧并举,工商兴盛。高昌回鹘和喀喇汗境内有发达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矿业。他们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产品更加丰富,使用鼓风机和手工机械进行冶炼,生产出多种手工制品。宋代,于阗玉、锦绫、花蕊布、香料以及茶叶等官私贸易持续不断。新疆若羌、且末、和田、皮山、喀什乃至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等地遗址出土的数量可观的宋代钱币,是西域与中原存在紧密联系的历史见证。

       稳定的政治局面,促进了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联系。清政府不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纂修了诸如《乾隆内府舆图》《嘉庆重修一统志》御制五体清文鉴》《西域同文志》的全国性地图、地志、辞书,还主持编纂了《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钦定新疆识略》《新疆图志》等新疆地方志书。多民族聚居、多语言文字流行和多元文化荟茎,为新疆的音乐、舞蹈、戏剧、史学、文学、医学、建筑等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三富和发展了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在新疆各地兴办的官学,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人才;镇迪道所辖州县义学性质书院的相继设立,为中华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有历史贡献。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有56个民族成份,主要居住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上一篇:海外华文媒体参访新疆美术馆
下一篇:新疆不同民族的见面礼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