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88306
来源:
海内外资讯
由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海南旅控商业服务有限公司、海南博鳌国宾馆有限公司海口东坡酒楼分公司、海南天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办,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承办执行单位的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2023东坡美食文化荟活动于2023年2月16日在海口东坡老码头东广场隆重启幕,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军,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原国家质监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海南旅投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铁军,眉山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剑东,眉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鲁力,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食政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符宣国,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惠平,海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刘凤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一级巡视员汤德辉,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舸,儋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江,中共青神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其军,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会长兼川菜产业委员会主席、眉州东坡餐饮集团董事长王刚,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等嘉宾参加了开幕式,来自四川眉州、广东惠州、河南开封、浙江杭州、海南儋州、江苏扬州、湖北黄冈、湖南长沙、江苏徐州、江苏常州等东坡旅居城市餐饮代表团的全体人员,以及海南省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也参加了开幕式。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向全球特别推出参加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2023东坡美食文化荟活动的十个东坡旅居城市,把当地的东坡美食故事讲给你听、他(她)听、世界听。
元丰七年,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经金陵,作《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这首水龙吟虽非在湖南所作,但词中采用了大量的湖湘意象。品读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所设想的潇湘意象之蕴藉与情致,领略到东坡心中的湖湘世界。
上阙凄迷幽冷,料峭轻寒。用淡淡的笔墨刻画出大雁南归时那种疏阔空旷的气氛,渲染深秋的萧瑟寂寞。“露寒烟冷蒹葭老”,化用了《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这种幽冷之美,来自于清冷的季节,更来自于水波迷蒙的环境。湖湘一地,江湖密布,湘水环抱而密密穿萦,连绵不断,在这样的氛围里,诗人很自然地被惹起了一层深情而幽怨的淡淡愁思。
“天外征鸿寥唳”,典出《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谢惠连诗《秋怀》中的“寥戾度云雁”。“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此句化用杜牧的“长门灯暗数声来”。长门为西汉时的一个离宫,相传为汉武帝所废黜的陈皇后的闭居之地。陈废后曾以千金酬送司马相如以求作《长门赋》,抒发自己内心的相思与苦闷。“长门”之思,是寂寞而无望的,是永无终止、无可解脱的。此句将词中凄幽怅怨的气氛又推进了一层。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以大雁的视角写出思归的理由:大雁的梦乡,在遥远的潇湘,那里静谧而丰饶,单纯而安宁,正是我理想的终老之处啊。此句再次化用杜牧诗句“莫念潇湘人家少,水多菰米岸莓苔”。此处的潇湘就不再是朦胧的幻想,而是一个静谧、纯洁、安和、简朴、富饶的美好世界,是词人心中理想国的化身。“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词人以雁的角度描写南归时遇到的小小波折:原野一望无垠,大雁“徘徊欲下”,但总被秋风惊起。对这小小风波的想象与描写,既增添了词中的曲宛之美与动态感,又暗寓了作者改移汝州而仍心有余悸的宦海风波之苦。
下阙以“衡阳万里”开头,又是活用了一个湖湘意象!“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衡阳南郊有回雁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中最南的一座。相传,大雁自北归来,飞到回雁峰,便不再南飞了。词人借“衡阳雁去”的典故,既表达了思念,又寄托着期盼。“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万重云外,斜行横阵,鸿雁行行成群,应给几多人家带来锦书。然而,我有相思深如海,泪雨如倾写不成。此中深意,又岂是文字能够道出其万一的呢?纵便是才如东坡,也只好自嘲“才疏又缀”了。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仙掌”,汉武帝在建章宫前,以铜铸仙人捧盘,承接露水。这样的意象在明月的清辉下不仅幽远深邃,而且充满了古意。“石头城”即金陵之借称。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建城于今江苏南京城西的石头山下,故以此代称,充满了历史感。“影摇寒水”,一个“摇”字,于静中生动,深微幽隐,情致摇曳。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征衣未捣——“捣征衣”,这是唐诗中常用的一个意象。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其后他又说:“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佳人“拂杵”,欲捣征衣又不忍,娥眉轻蹙,珠泪盈盈而落,委婉含蓄间自有情深无限,犹如深藏在心里的那一声轻轻叹息。
自古以来,潇湘意象,最宜写相思、愁怨、幽情,这种种绵长而委婉的、如与伊人隔水相望般朦胧轻柔的、又有如浸透着湘水氤氲般凄迷清冷的感受。东坡此词,情韵幽婉,晶莹剔透得犹如湘妃玉颊上的一颗泪珠,深得潇湘真味。(图文/续炳义,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元丰七年,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经金陵,作《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这首水龙吟虽非在湖南所作,但词中采用了大量的湖湘意象。品读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所设想的潇湘意象之蕴藉与情致,领略到东坡心中的湖湘世界。
上阙凄迷幽冷,料峭轻寒。用淡淡的笔墨刻画出大雁南归时那种疏阔空旷的气氛,渲染深秋的萧瑟寂寞。“露寒烟冷蒹葭老”,化用了《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这种幽冷之美,来自于清冷的季节,更来自于水波迷蒙的环境。湖湘一地,江湖密布,湘水环抱而密密穿萦,连绵不断,在这样的氛围里,诗人很自然地被惹起了一层深情而幽怨的淡淡愁思。
“天外征鸿寥唳”,典出《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谢惠连诗《秋怀》中的“寥戾度云雁”。“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此句化用杜牧的“长门灯暗数声来”。长门为西汉时的一个离宫,相传为汉武帝所废黜的陈皇后的闭居之地。陈废后曾以千金酬送司马相如以求作《长门赋》,抒发自己内心的相思与苦闷。“长门”之思,是寂寞而无望的,是永无终止、无可解脱的。此句将词中凄幽怅怨的气氛又推进了一层。
“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以大雁的视角写出思归的理由:大雁的梦乡,在遥远的潇湘,那里静谧而丰饶,单纯而安宁,正是我理想的终老之处啊。此句再次化用杜牧诗句“莫念潇湘人家少,水多菰米岸莓苔”。此处的潇湘就不再是朦胧的幻想,而是一个静谧、纯洁、安和、简朴、富饶的美好世界,是词人心中理想国的化身。“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词人以雁的角度描写南归时遇到的小小波折:原野一望无垠,大雁“徘徊欲下”,但总被秋风惊起。对这小小风波的想象与描写,既增添了词中的曲宛之美与动态感,又暗寓了作者改移汝州而仍心有余悸的宦海风波之苦。
下阙以“衡阳万里”开头,又是活用了一个湖湘意象!“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衡阳南郊有回雁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中最南的一座。相传,大雁自北归来,飞到回雁峰,便不再南飞了。词人借“衡阳雁去”的典故,既表达了思念,又寄托着期盼。“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万重云外,斜行横阵,鸿雁行行成群,应给几多人家带来锦书。然而,我有相思深如海,泪雨如倾写不成。此中深意,又岂是文字能够道出其万一的呢?纵便是才如东坡,也只好自嘲“才疏又缀”了。
“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仙掌”,汉武帝在建章宫前,以铜铸仙人捧盘,承接露水。这样的意象在明月的清辉下不仅幽远深邃,而且充满了古意。“石头城”即金陵之借称。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建城于今江苏南京城西的石头山下,故以此代称,充满了历史感。“影摇寒水”,一个“摇”字,于静中生动,深微幽隐,情致摇曳。
“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征衣未捣——“捣征衣”,这是唐诗中常用的一个意象。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其后他又说:“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佳人“拂杵”,欲捣征衣又不忍,娥眉轻蹙,珠泪盈盈而落,委婉含蓄间自有情深无限,犹如深藏在心里的那一声轻轻叹息。
自古以来,潇湘意象,最宜写相思、愁怨、幽情,这种种绵长而委婉的、如与伊人隔水相望般朦胧轻柔的、又有如浸透着湘水氤氲般凄迷清冷的感受。东坡此词,情韵幽婉,晶莹剔透得犹如湘妃玉颊上的一颗泪珠,深得潇湘真味。(图文/续炳义,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