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76176
来源:
海内外资讯
记者几次参访淮安的张纯如纪念馆,每次都痛苦是相同点,每次又有不同的思维与想法,曾从“悼念张纯如”、“难忘的记忆”和“叠加的痛苦”等几个角度去报道她,这次本来我还想用“叠加的痛苦”这个角度来写,后来细想想这个题目有点太悲催,如果从民族之痛、张纯如之痛、社会之痛去写这个叠加的痛苦,可能会触痛某些人的神经,从而引来一些讨伐声,想来想去这次就用“不能忘却的纪念”这个标题展开写张纯如比较中性些。
张纯如是用痛苦的心情去挖掘整理我们中华民族的痛苦事件,讲述着民族的痛苦故事,从而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造成了她自己的痛苦结局,给她的家庭带来了痛苦的悲哀,也给社会带来了永久的纪念。今天我们站在张纯如纪念馆里能否反问一下,张纯如在为民族的苦难事件奔走呼唤时,在受到右翼组织的恐吓打压时,正义为何在她那里缺席?如果有强大的后盾支撑着张纯如,或许她本人不是这个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张纯如有无奈才有自杀,这又是社会的痛苦,所以我说“叠加的痛苦”更贴切。联想到目前国际传播界“西强我弱”的局面,我们海外的华人华侨能否抛弃个人恩怨,丢掉“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狭隘观念,像犹太人那样去抗争去战斗,共同配合中国政府去改变“西强我弱”的局面。我们无法对华人遵守移民居住国的法律,维护居住国民族的利益而提出异议,但是当居住国民族的利益与你自己的中华民族的利益发生碰撞时,当你居住国政府有灭掉中华民族的野心时,你还能去维护居住国的民族利益?中国侨联为什么提出“追梦中华”这个词汇去组织海外华文媒体去大讲特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我理解就有寄望海外侨胞不忘根本,为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大局去思去讲去拼搏。张纯如出生美国,有着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她仍能为了民族的利益而拼搏奋斗,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真的值得我们去推崇去追随去敬仰。
张纯如是出生在新泽西州的第二代美国华裔。张纯如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她善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其代表作有《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华人在美国》等作品。特别是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描写了日军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书评称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
看看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一书中的片段,你就能想象到张纯如当时的心理压力和在情感上的愤怒,书中有这样的片段:在他的前面两排俘虏中,有一位孕妇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抗争,她拼命的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拼命反抗。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那个士兵将她杀死并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肚子,不仅扯出了她的肠子,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
成书后,她又遭遇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
每次参观张纯如纪念馆时,我的心都是酸酸的,每次都是含着眼泪进行参观,叠加的痛苦成了叠加的记忆,读了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看到了不寒而栗的累累尸骨,看到了侵略者的种种暴行记录,感觉到了什么叫禽兽不如,我们不禁要问一声日本的迷者,你们感觉到了"不寒而栗"吗?你们知道什么叫"禽兽不如"吗?我们为什么要重温这个痛苦和耻辱,不是为了增加民族仇恨,而是要记住历史,避免历史的重演。
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纪念张纯如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记取历史的启示,凝聚起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力量和人类共识。
历史总会前进,正义不会独行,国际社会共同谴责反人类暴行,就是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持续繁荣、更加安全的世界,作为海外华文媒体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要怎么做,我们会怎么做,我们又能怎么做?
张纯如是用痛苦的心情去挖掘整理我们中华民族的痛苦事件,讲述着民族的痛苦故事,从而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造成了她自己的痛苦结局,给她的家庭带来了痛苦的悲哀,也给社会带来了永久的纪念。今天我们站在张纯如纪念馆里能否反问一下,张纯如在为民族的苦难事件奔走呼唤时,在受到右翼组织的恐吓打压时,正义为何在她那里缺席?如果有强大的后盾支撑着张纯如,或许她本人不是这个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张纯如有无奈才有自杀,这又是社会的痛苦,所以我说“叠加的痛苦”更贴切。联想到目前国际传播界“西强我弱”的局面,我们海外的华人华侨能否抛弃个人恩怨,丢掉“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狭隘观念,像犹太人那样去抗争去战斗,共同配合中国政府去改变“西强我弱”的局面。我们无法对华人遵守移民居住国的法律,维护居住国民族的利益而提出异议,但是当居住国民族的利益与你自己的中华民族的利益发生碰撞时,当你居住国政府有灭掉中华民族的野心时,你还能去维护居住国的民族利益?中国侨联为什么提出“追梦中华”这个词汇去组织海外华文媒体去大讲特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我理解就有寄望海外侨胞不忘根本,为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大局去思去讲去拼搏。张纯如出生美国,有着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她仍能为了民族的利益而拼搏奋斗,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真的值得我们去推崇去追随去敬仰。
张纯如是出生在新泽西州的第二代美国华裔。张纯如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她善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其代表作有《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华人在美国》等作品。特别是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描写了日军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书评称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
看看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一书中的片段,你就能想象到张纯如当时的心理压力和在情感上的愤怒,书中有这样的片段:在他的前面两排俘虏中,有一位孕妇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抗争,她拼命的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拼命反抗。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那个士兵将她杀死并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肚子,不仅扯出了她的肠子,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
成书后,她又遭遇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
每次参观张纯如纪念馆时,我的心都是酸酸的,每次都是含着眼泪进行参观,叠加的痛苦成了叠加的记忆,读了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看到了不寒而栗的累累尸骨,看到了侵略者的种种暴行记录,感觉到了什么叫禽兽不如,我们不禁要问一声日本的迷者,你们感觉到了"不寒而栗"吗?你们知道什么叫"禽兽不如"吗?我们为什么要重温这个痛苦和耻辱,不是为了增加民族仇恨,而是要记住历史,避免历史的重演。
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纪念张纯如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记取历史的启示,凝聚起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力量和人类共识。
历史总会前进,正义不会独行,国际社会共同谴责反人类暴行,就是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持续繁荣、更加安全的世界,作为海外华文媒体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要怎么做,我们会怎么做,我们又能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