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黄河在历史的变迁中走来

发布时间:    浏览量: 79162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联合报道)4月23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河南省侨联、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 郑州、开封、清洛阳、焦作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读懂黄河”2023海外华文媒体河南采访行活动在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的带领下走进开封兰考黄河最后一道湾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6家华文媒体,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政协报社、人民网3家涉侨中央媒体和河南日报社等参加了本次参访活动。河南省侨联二级巡视员刘合生,河南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刘好等领导陪同参访。

 

 

       黄河安澜,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也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心愿。黄河原来不流经兰考。公元1171年,即金大定十一年,黄河在河南原阳改道后,开始呈东西向流经兰考北部。根据史料统计,黄河下游堤防在1949年前的2540年里,决口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由于泥沙淤积严重,黄河兰考段虽然只有25公里,不足黄河千分之五的流程,却是决口最多的地段之一,多达143次,也就是说将近十分之一的黄河决口就发生在兰考这里。近代以来,黄河最大的一次决口,即铜瓦厢决口,就发生在兰考境内。铜瓦厢是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军事和经济重镇,也是一个繁华的渡口。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的8月1日,黄河出现了大汛,铜瓦厢段水位猛涨3米以上,又遇到大雨,水势更加汹涌。河东河道总督蒋启扬向朝廷奏报说:“该工岁岁抢险,从未见水势如此异涨,亦未见下卸如此之速。目睹万分危险情形,心胆俱裂。”随后河决铜瓦厢,决口处宽达数百米。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后,河水在冲积扇上自由漫流,随意摆动了20多年后,最后形成了现在的黄河河道,在这里,黄河也由原来的东西流向,变为现在的南北流向,然后折向东北,在山东东营注渤入海。因此在这里形成了九曲黄河入海之前的最后一弯,也使此处从黄河北岸变成了东岸的一段堤头,故称“东坝头”。由于这里常年大河顶冲,东坝头形势极为险要。1901年和1933年,黄河还先后在这附近的四明堂和南北庄决口。 

 

 

       黄河在兰考的多次决口,其结果就是风沙、内涝、盐碱三大灾害的形成。黄河不断决口、河道来回摆动,在兰考这个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地方留下了一条又一条黄河故道和断堤、废堤。断堤、废堤和村庄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大风口,冬春季节5到7级的大风十分常见;黄河故道上的黄沙随风起落、堆积沉淀,又形成了大面积的风沙地和一个个移动的大沙丘;夏秋多雨,坑洼不平的土地上,到处积水,排水不畅,形成了严重的内涝;这里冬春天旱,涝地里的水蒸发后,再次形成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兰考较大的风口就有80多个,风沙地24万亩、涝地36万亩,还有26万亩的盐碱地,而当时兰考的耕地面积还不足100万亩。严重的“三害”,导致了数百年来兰考老百姓的极度贫穷。 

       纵观历史,其实各朝各代对黄河的治理也是极度重视的。大禹、王景、贾鲁、潘季驯等治河名士为治理黄河留下了丰富的治河思想和治理方法。清朝道光年间,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两次到这里督办黄河河务。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封建统治的落后腐败,致使黄河的水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我们党在复杂局面下,高度重视黄河的水患问题。1951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困难的经济状况,还就黄河治理修建了从兰考火车站到东坝头的兰坝铁路支线,大批的石料被运抵这里,用于加固堤坝。毛主席于1952年和1958年两次到兰考视察黄河。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来到了东坝头黄河,考察了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随后,毛主席从东坝头险工一直沿着黄河向北走到了杨庄险工地段。考察完黄河开封段,在离开的时候,毛主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1962年,焦书记来兰考工作,那个时候是兰考“三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全县90%以上的土地长不成庄稼。没有办法,百姓只能成批成批地外出逃荒要饭。面对无情的灾害与多重的困难,焦书记义无反顾,忍着肝痛、背着干粮、拄着棍子,与“三害”调查队一起,长途跋涉5000多里,追风口、探流沙、涉洪水,寻找治理“三害”的科学办法。并和群众一起一身水、一身泥的挖水渠、抬胶泥、压盐碱。焦书记拼上老命,大干了一场,救活了无望中的几十万兰考百姓。焦书记虽然走了,但他却树立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永恒的精神丰碑。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更好的治理、保护和开发黄河,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流域陆续建设了三门峡、刘家峡、龙羊峡等多座水利枢纽。2001年,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后,已连续多年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不但使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了3.1米,还将过洪能力提高到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更消除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不利局面,实现了二十多年不断流的“壮举”。

 

 

       兰考人民也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迎难而上、治理三害,过去的风沙、内涝、盐碱地再也找不到了,昔日黄河边上百万亩的三害土地全部变成了沃土良田。兰考县也已成为全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而且还是全国小麦、棉花、油料生产百强县。近年来,我们也在全力推进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以及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通过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今的兰考已经找不到过去黄沙飞扬的景象了。 

       滔滔万里长河,一路奔腾入海。黄河,她历经了中华民族每一次荣耀自豪和阵痛苦难,尤其这最后一道弯见证了兰考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我们党的历史上许许多多像焦裕禄同志一样的共产党人秉持初心、引领发展的光辉历程,更见证了我们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在未来,我们也将继续秉持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成为造福于人民的幸福河。 

       而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也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一直浩荡东去,奔流不息,继续见证和创造历史,也必将在新的见证中,走向未来。

资料来源:河南省侨联
上一篇:兰考张庄的幸福之路
下一篇: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开封兰考参访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