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79375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联合报道)4月26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河南省侨联、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读懂黄河”2023海外华文媒体河南采访行活动在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的带领下走进焦作市嘉应观黄河文化博物馆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6家华文媒体,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政协报社、人民网3家涉侨中央媒体和河南日报社等参加了本次参访活动。河南省侨联二级巡视员刘合生,政协第十四届焦作市委员会副主席、焦作市侨联主席杨世民,焦作市侨联书记高霞,焦作市侨联副主席赵志宏等领导陪同参访。
嘉应观作为“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重要载体,承载了厚重的黄河历史文化,是一所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博物馆。嘉应观不仅供奉着我国历史上的治河功臣,更记录了在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水利史上兴利除害,根治水患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实现黄河岁岁安澜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研究我国的治黄历史及水利工程史、治河衙署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传承和弘扬着黄河文化,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开拓新的历史篇章。
嘉应观位于“中国黄河文化之乡”——武陟县,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不惜耗资288万两白银仿北京故宫建造的淮黄诸河龙王庙,雍正封其“四渎称宗”,是黄河流域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极高的黄河河神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河南省首批水情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焦作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是新中国的治黄指挥中心,是黄河文化和治水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更是讲述黄河故事的最佳讲堂。
嘉应观院内,中院为清朝雍正皇帝的行宫殿,东跨院为河道衙署,负责山东、济南两省黄河事务;西跨院为道台衙署,是清代治河官员处理日常事务,研究治河方略的办公场所,相当于现在的省级河务、水利部门,主管怀庆、卫辉、彰德三府河务,嘉应观也因此被誉为“大清王朝的黄委会,黄河岸边的小故宫”。
嘉应观作为“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重要载体,承载了厚重的黄河历史文化,是一所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博物馆。嘉应观不仅供奉着我国历史上的治河功臣,更记录了在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水利史上兴利除害,根治水患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实现黄河岁岁安澜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研究我国的治黄历史及水利工程史、治河衙署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传承和弘扬着黄河文化,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开拓新的历史篇章。
1951年,嘉应观作为兴建人民胜利渠建设指挥部,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以及首任黄委会主任王化云,苏联专家布可夫,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冯景兰等在这个院子里办公、居住,现场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许多治黄方略和治河号令,都是从这里发向沿黄九省,开启了人民胜利治黄的新篇章,从此以后黄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岁岁安澜。
近年来,嘉应观景区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充分挖掘区位和资源优势,讲好“黄河故事”,规划建设了嘉应观治黄兴水博物馆。中大院以“瞻仰”为主题,带我们回望历史长河,追寻先贤足迹,学习勤政担当,感悟人民伟力;东跨院河道衙署以“千秋治河”为主题,展示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文化内涵,以及千年治黄历史中产生的治河方略、治河工程;西跨院道台衙署以“大河安澜”为主题,从新中国治黄入手,展示人民治黄的伟大成就。同时通过主题雕塑、治黄碑刻、治水工具、非遗项目等集研学、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活动空间,力争将嘉应观打造成为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有亮度的黄河文化高地、治黄成就平台、感恩黄河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