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79117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联合报道)4月24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河南省侨联、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 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读懂黄河”2023海外华文媒体河南采访行活动在中国侨联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献锋的带领下走进洛阳明堂遗址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6家华文媒体,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政协报社、人民网3家涉侨中央媒体和河南日报社等参加了本次参访活动。河南省侨联二级巡视员刘合生,河南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刘好陪同参访。
明堂不仅规模宏大,又是标新立异、时髦华丽之作。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和创新精神建造明堂,“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一反过去拗于周制的复古传 统和呆板四方的单层建筑模式,又在内涵上继承了传统明堂“象天法地”的设计原则。唐、武周明堂上圆下方的建筑形制,开创了以后中国古代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 先河,它所体现出的天子与天相通、象征性表达四时、十二时辰、二十四气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宇宙时空观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明清礼制建筑。
则天帝是个高楼迷,明堂建成后不久,即命僧薛怀义开始修筑更高的用来安放大佛的“天堂”。《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记载:“怀义作夹大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也记载: “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库为之耗竭。”可见,天堂工程比明堂大的多,也比明堂高的多, 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
明堂建筑作为儒家礼制的重中之重,设计时多会在造型、尺寸上比附一些儒家典籍中的神秘数字和象征性内容,以显示建筑设计的顺天应人、符合礼制。
▌台基八边形:象征黄踪,以八个方向代表大地(周礼)
▌屋顶圆形:象征圆璧,混元一体代表上天(周礼)
▌台基宽三百六十尺: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总和三百六十;又一年三百六十日(周易)
▌每面三个台阶,一周十二个台阶:天有三阶,地有十二时辰(汉书)
▌每个台阶二五级:从凡人到圣人共有二十五等(文子)
▌第一层有四殿:一年四季(尚书),每个方问象征一个季节、一种颜色。
▌每殿开三门:一季三个月(尚书)
▌一周总计十二门:一年十二月(尚书)
▌三层共三十六门:一季三十六旬(汉书)
▌板门宽十三尺:阳数五,阴数八,相合为十三(周易)
▌第二层十二边形:象征一天十二时辰
▌第三层二十四边形:象征二十四节气
▌建筑高二百九十四尺:洛书第一行,象征上天
所谓明堂,即“明政教之堂”[10],是 “天子之庙”。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大享祭天,并配祀宗祖。东汉·桓潭《新论·正经》:“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称明,故命曰明堂”。东汉·班固:“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逸周书》,出现频率很高,最初为周公在洛邑始建,“明诸侯之尊卑”,[14]表明在当时有实体的明堂建筑存在。但明堂最初的形制如何,却不见准确记述。《考工记·匠人》记载的周代明堂是从夏代的“世室”,殷商的“重屋”发展起来的。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堂虽古已有之,但各朝营建时的形制与规模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式样。汉代以来,明堂祭祀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活动,有固定场所和专门礼仪。西汉平帝以来,自都城南北郊形成之后,明堂成为都城空间重要的南郊礼制建筑。王莽把持朝政,在长安城南郊修建明堂。东汉明堂为 “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南北朝时期,明堂制度发生变化,北魏在大同就修建了明堂。南朝的宋、齐、梁、陈,以简洁的“十二间殿”作为明堂,进行明堂大享及宗祀礼仪。
明堂中心柱坑遗址。武则天为标新立异,在紫微宫乾元殿的基址上建造明堂。中心柱高86米左右,作为斗拱梁架依附的主干,上下贯通。今天通天柱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位于柱子下面的四方柱础石依然保存完好,其中三方上面有圆形的榫眼,在柱础石外侧有包砖呈八边形,外围是夯土。
明堂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号称“万象神宫”,是唐、武周神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高达98米,占地12000平方米,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亦为中国建筑的巅峰之作。明堂,即“明政教之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唐、武周明堂始建于垂拱三年(687年),次年底建成,号万象神宫,允许百姓入内参观。695年被毁,次年重建号“通天宫”。明堂共三层,底层方形象征四季。中层十二边形,象征十二时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二十四边形,象征二十四节气。顶层置金凤(后改作火珠,被誉为“国宝”),中有巨木十围(周长15米),上下通贯。明堂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其保护展示工程于2012年4月初步落成,高21.18米。2015年提升至33.52米,与“天堂”合称“明堂天堂景区”,并于4月11日全面开放。
明堂不仅规模宏大,又是标新立异、时髦华丽之作。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和创新精神建造明堂,“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一反过去拗于周制的复古传 统和呆板四方的单层建筑模式,又在内涵上继承了传统明堂“象天法地”的设计原则。唐、武周明堂上圆下方的建筑形制,开创了以后中国古代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 先河,它所体现出的天子与天相通、象征性表达四时、十二时辰、二十四气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宇宙时空观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明清礼制建筑。
则天帝是个高楼迷,明堂建成后不久,即命僧薛怀义开始修筑更高的用来安放大佛的“天堂”。《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记载:“怀义作夹大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也记载: “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库为之耗竭。”可见,天堂工程比明堂大的多,也比明堂高的多, 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
明堂分为五个殿堂,中为太室,武则天号为端扆殿;又通达四出,分东西南北四向室,东出谓之青阳,南出谓之明堂,西出谓之总章,北出谓出玄堂。四向室各有左右房谓之个,即“左个”、“右个”。明堂的五个殿堂与不同的季节、色彩、五行、五帝、五神是相呼应、匹配的。古人认为,天子在不同的季节应在相应方位的殿堂起居、布政,才能使天人合一、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所谓的“明堂大享”就是向五帝、五神和黄帝列祖列宗献祭的国家级祭祀活动。武则天在明堂中还合祭代表天的昊天上帝和代表地的皇地祇。
明堂建筑作为儒家礼制的重中之重,设计时多会在造型、尺寸上比附一些儒家典籍中的神秘数字和象征性内容,以显示建筑设计的顺天应人、符合礼制。
▌台基八边形:象征黄踪,以八个方向代表大地(周礼)
▌屋顶圆形:象征圆璧,混元一体代表上天(周礼)
▌台基宽三百六十尺: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总和三百六十;又一年三百六十日(周易)
▌每面三个台阶,一周十二个台阶:天有三阶,地有十二时辰(汉书)
▌每个台阶二五级:从凡人到圣人共有二十五等(文子)
▌第一层有四殿:一年四季(尚书),每个方问象征一个季节、一种颜色。
▌每殿开三门:一季三个月(尚书)
▌一周总计十二门:一年十二月(尚书)
▌三层共三十六门:一季三十六旬(汉书)
▌板门宽十三尺:阳数五,阴数八,相合为十三(周易)
▌第二层十二边形:象征一天十二时辰
▌第三层二十四边形:象征二十四节气
▌建筑高二百九十四尺:洛书第一行,象征上天
所谓明堂,即“明政教之堂”[10],是 “天子之庙”。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大享祭天,并配祀宗祖。东汉·桓潭《新论·正经》:“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称明,故命曰明堂”。东汉·班固:“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逸周书》,出现频率很高,最初为周公在洛邑始建,“明诸侯之尊卑”,[14]表明在当时有实体的明堂建筑存在。但明堂最初的形制如何,却不见准确记述。《考工记·匠人》记载的周代明堂是从夏代的“世室”,殷商的“重屋”发展起来的。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堂虽古已有之,但各朝营建时的形制与规模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式样。汉代以来,明堂祭祀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活动,有固定场所和专门礼仪。西汉平帝以来,自都城南北郊形成之后,明堂成为都城空间重要的南郊礼制建筑。王莽把持朝政,在长安城南郊修建明堂。东汉明堂为 “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南北朝时期,明堂制度发生变化,北魏在大同就修建了明堂。南朝的宋、齐、梁、陈,以简洁的“十二间殿”作为明堂,进行明堂大享及宗祀礼仪。
明堂基址平面呈八边形,仅存底部夯土基础部分。由内而外由六周八边形夯土组成。其中心为巨形大柱坑,坑底部为直径约3.67米的柱础石。柱石坑位于最内圈八边形夯土台基的中心部位。由内而外第一圈夯土直径13米,夯土厚10米;第二圈夯土宽6米,残存厚1.2米;第三圈夯土宽8米,残厚10米;第三圈夯土宽8米,残厚1.2米;第五圈夯土宽7米,残厚4米;第六圈夯土宽11米,仅存其外侧边缘底部二层夯土。台基东西、南北总宽约105米。夯土纯净坚硬,层厚8-10厘米。
明堂中心柱坑遗址。武则天为标新立异,在紫微宫乾元殿的基址上建造明堂。中心柱高86米左右,作为斗拱梁架依附的主干,上下贯通。今天通天柱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位于柱子下面的四方柱础石依然保存完好,其中三方上面有圆形的榫眼,在柱础石外侧有包砖呈八边形,外围是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