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73788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联合报道)2024年3月27日,由中国侨联指导,四川省侨联主办,成都、德阳、眉山、乐山、广安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的带领下走进中国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茗新村参访, 来自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埃及、南非、德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尼、罗马尼亚和中国澳门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华文媒体代表,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澳门日报、中新社5家国内涉侨中央媒体参加了采访活动,乐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席代金,四川省侨联宣传网络中心主任权威,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宣传处副处长曹晓婧等陪同参访。
村民生活越来越方便。茗新村村委会旁边就是村幼儿园,不远处是椒江太阳坪小学,不仅实现了茗新村儿童在家门口上学,还解决了附近3个村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茗新村原属于沙坪劳教农场所在地,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东北部,地处深丘地带,紧邻新林镇黄泥村,沙坪镇松林坡村,全村有248户1200人,距县城约9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2005年沙坪茶场搬迁后,因历史原因,美姑、昭觉等大小凉山8个县的彝族群众陆续自发搬迁至此,形成了搬出地管不到、茶场无人管、居住地无法管“三不管”的“八县村”,成为乡村治理的盲点、堵点、痛点。脱贫攻坚时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的指示,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作为,全面代管茗新村,2017年茗新村正式建制,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建制村之一。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村“两委”带领自发搬迁群众修新房、建新村、立新业,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走出了一条生活富足、治理有序、乡村和美的振兴之路。
乡村建设怎么建?茗新如何变“明星”?村民住上好房子,娃娃在家门口就能读书。行走在茗新村,村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清洁明亮。曾经的“八县村”属于“三不管”区域,搬出地管不到、茶场无人管、居住地无法管,成为乡村治理的盲点。脱贫攻坚时期,峨边县对茗新村进行全面代管,2017年茗新村正式建制,成为一个年轻的建制村。人居环境提升得益于乐山全市开展的“五清”行动。“五清”行动指农村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茗新村“五清”行动由村支部书记牵头负责,村“两委”成员包组分片,公益性岗位人员包段,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
村民生活越来越方便。茗新村村委会旁边就是村幼儿园,不远处是椒江太阳坪小学,不仅实现了茗新村儿童在家门口上学,还解决了附近3个村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有天麻种植、艾草加工等产业,正在补齐第三产业短板。乡村建设,要宜居还要宜业。在浙川(峨边)东西部协作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记者走进沃艾康公司的加工车间,车间里艾香浓郁,工人正在将艾草加工成艾绒、艾渣、艾灰。作为园区的加工企业之一,沃艾康公司每年可加工艾草原料3000余吨,厂区常年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种植乌天麻,是茗新村另一致富产业。在茗新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一个泡沫箱,乌天麻就生长在泡沫箱里。乌天麻生长过程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海拔1200米以上的茗新村,适宜种植乌天麻。但乌天麻种植技术要求高,村民怎么种?茗新村引进四川健宝中药材有限公司开展省级科研项目,利用光伏发电闲置的厂房屋顶,建成“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不仅为茗新村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增收。有金银花、天麻、白及种植等第一产业,也有艾草加工等第二产业,“彝步千年·文旅新寨”综合体是茗新村的第三产业,综合体旁还种植了120亩高山茶树。
2020年,茗新村“积分超市”开张,村民不花钱,用积分就能兑换超市商品。积分从哪里来?子女受学校表彰能积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积分、调解村内矛盾能积分……茗新村制定“积分超市”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每年投入30万元,再加上一些社会捐赠构成“积分超市”的运行资金;将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21项内容作为考核事项,量化积分,1个积分可以等价兑换1块钱的商品。小小“积分超市”,有效促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仅有“积分超市”,还有德古调解室。“德古”是彝族群众对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的尊称。茗新村德古调解室于2017年茗新村建制时设立。
聚焦宜居、宜业、和美,茗新村走出了一条生活富足、治理有序、乡村和美的振兴之路,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茗新变“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