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签订海外宣传战略合作协议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春节前夕与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同贺新春共话冬奥

三十家海内外华文媒体走进福建参访

发布时间:    浏览量: 96998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联合报道)2024年5月11日,来自马来西亚、美国、法国、埃及、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尼日利亚、阿根廷、俄罗斯、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加拿大、马达加斯加、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的二十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以及人民日报、央视总台、海外网等中国主流媒体,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的带领下走进福建参加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活动。

 

 

       据悉,本次采访行活动主要是以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为主题,沿着陈嘉庚先生的足迹将赴福州、泉州、厦门等地采访,寻觅嘉庚精神发源地的历史脉络来宣传报道,从而激发广大华人华侨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以嘉庚精神为动力,真正学习、理解、继承和弘扬嘉庚精神,牢记嘉庚精神的“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八字核心内容,充分理解嘉庚精神的“鲜明的爱国底色”;“扎根中国大地的不朽的丰碑”;“全球华人华侨共同的文化基因”这个重要内涵。通过实地采访座谈以及全球报道,促使广大华人华侨华文媒体人都能积极地投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中,自觉地为民族复兴伟业尽自己最大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与浙江省毗邻、江西省接界、广东省相连,与中国台湾相望。其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陆地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唐开元二十一年(733),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元朝时期,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明洪武九年(1376),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福建历史代表文化为八闽文化。福建省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开放优势明显,对外交流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是中国对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知名商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福州是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地和开洋地。拥有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全国著名侨乡,现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580万人,闽籍港澳同胞120多万人,80%以上台湾民众祖籍在福建。2023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54355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907亿元、增长9.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亿元、增长7.6%。

 

 

       文化底蕴厚重。早在18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万寿岩一带活动。距今有5000年前的昙石山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地域文化独具魅力。朱熹、郑成功、林则徐、严复、陈嘉庚、冰心、陈景润等名人光耀史册。 
       方言俚语复杂。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吴方言和官话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
       文物非遗众多。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福建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3251处,总量居全国第10位(全国70万处)。经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省共登记可移动文物为469222件/套(769364件)。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5100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657处,涉台文物1515处(约占全国涉台文物总数的四分之三),海丝文物218处。考古发现:三明万寿岩遗址(2000年度)、浦城猫耳山商代窑址(2005年度)、浦城管九村土墩墓(2006年度)、漳平奇和洞遗址(2012年度)、永春苦寨坑窑址(2016年度)等五个考古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万寿岩遗址、城村汉城遗址、明溪南山遗址、德化窑遗址以及万里茶道(武夷山,跨省项目)、明清海防(崇武城墙、镇海卫城址、胡里山炮台、马江海战炮台、亭江炮台等,跨省项目)等6项列入国家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城村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个: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共有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其中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漳浦、柘荣)、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闽南民居)、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六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共两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优秀实践名册。福建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代表性传承人143人,保护单位145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5项、保护单位775个、传承人917人、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15个。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999年12月);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2008年7月);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021年7月)。

 

 

       风俗民情特点显著。一是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该习俗是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始于明代,盛于清,流行于福建省石狮市蚶江,是蚶江与海峡对岸的鹿港人端午节同江活动的特殊风俗,端午节当天下午一时至五时(海水涨潮至退潮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数十艘小船驶向蚶江古渡口竞渡穿梭,人们用各种戽斗、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又被称为海上泼水节,故该习俗也被视为人与船的大洗礼,人们以此驱邪消灾,祈求海上安宁。二是瑞云四月八牛歇节瑞云是硖门畲族乡畲族聚居地之一,畲族同胞在这里拓荒垦土、勇敢拼搏,并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至今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服饰、婚嫁习俗、山歌盘唱等民俗风情。农历四月初八歌王节,又称牛歇节。为了纪念畲家钟子期、钟仪两位歌王,畲家人每年四月初八日都要设坛祭祀,举行歌会,大唱大喝和小喝,并把这一天作为畲族传统佳节四月八歌王节。同时这一天又是畲家耕牛过节,为酬谢耕牛一年辛苦劳作,严禁鞭打以定牛魂,还专供好草料和家酿最好的牛酒给牛吃喝,牧童一遍一遍地大声唱牛歌:牛角生来扁扁势,身上负着千斤犁,水牛做饭给人食,四月初八歇一时。 三是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宁化石壁是客家先民由北向南大迁徙的中转站,被誉为客家祖地。自1995年起,宁化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性的祭祖大典,迄今已连续举办至第29届,吸引世界各地130多万各界人士来石壁寻根谒祖、朝圣祈福、旅游观光。石壁客家祭祖习俗于2011年5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秦汉以前,福建土著居民喜欢傍水而居。在饮食方面,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人以采集贝类及海生软体动物为食物主要来源,如《逸周书》所载:东越海蛤。在福清东张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和稻草的痕迹,说明谷类粮食在当时的食物结构中也占重要地位。到了秦汉时期,福建农业生产有了发展,稻米是主食,鱼、蛤、果品类为副食,《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杧蠃蛤。楚越即包括福建。时人粮食略有剩余,用于酿酒。汉代以后,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今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人陆续迁徙入闽,他们带来了中原的作物及其食俗,麦子成为主要食品之一,人们还种植大豆等作物。唐宋以后,随着福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上贸易的繁荣,福建饮食品类大大丰富,菜肴的烹调也讲究起来。明代中后期,甘薯从海外传入,成为福建部分地区的主食之一。明清以后,闽菜逐渐形成特色。风味小吃更以花色多、品味佳而享誉国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在待客习俗方面,除请客喝茶外,煮蛋请客也是共有的习俗。在宴席习俗方面,近现代以来,渐趋奢华,且有诸多规矩。在民间,还流行不少饮食禁忌。在福建饮酒品茶已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饮茶,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以来,斗茶之风甚盛,闽南的“茶道”和客家的“擂茶”享誉海内外。

 

 

        福建自古称闽,闽的意义就是门内供着一条蛇。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并不把它归为门部,却归之虫部,释义是闽,东南越,蛇种。古代百越的越族一个主要分支——闽越族生活在闽江流域和东南丘陵和沿海多蛇地区,以蛇为本氏族的象征,或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本氏族的祖先加以顶礼膜拜,因此闽越族在很长一段时间保留着崇蛇风俗,披发文身,以像鳞虫,有断发文身习惯,把蛇形刻画于身上,以祈求避免遭受凶猛动物的侵害。蛇形图腾崇拜的习俗,已成为闽文化的标志之一。大量文献和考古发掘都证明闽越人盛行崇蛇之风,武夷山汉城遗址发现了蛇形装饰图案的瓦当、雕有蛇图的铜铎残片。在三千年前福建青铜时代的陶器上,就充满蛇图腾的印记——陶器上有蛇形堆塑,陶器表面有蟠虺纹饰,及仿蛇皮花纹的各种几何图案。华安县马坑乡草仔山、诏安县官陂镇溪口村等地也发现蛇形石刻,充分显示早期闽越人对蛇信仰与崇拜的鲜明特征。东汉的《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文献,无不记述闽越人的蛇图腾。(记者/续炳义,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上一篇:“追梦中华·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2024海外华文媒体福建采访行启动仪式举办
下一篇:中国侨联关于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的通知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