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95826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广州报道)2024年6月8日,由中国侨联指导,广东省侨联主办,广州市侨联、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改革开放创新的广东侨乡”2024海外华文媒体广东采访行活动在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文威的带领下走进侨都江门参访, 来自马来西亚、美国、尼日利亚、法国、埃及、菲律宾、新西兰、印尼、加拿大、委内瑞拉、德国、墨西哥、斐济、缅甸、柬埔寨、葡萄牙、印度尼西亚、意大利、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28家海外华文媒体和新华社广东分社、央广网、中新社广东分社、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华夏》杂志社等8家省内新闻单位近20位记者 参加了本次访行活动。
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是广府村落,明清两朝培养了670多位功名人土,九品至二品大小官员430多人,被誉为“举人村”。保存有青砖瓦房100多间。古屋建造呈典型的“四水归堂”格局。村中留存多间“樁墙屋”,墙体原料为就地取材的黄泥、沙和石灰的“三合土”,富裕人家还加上鸡蛋、黄糖拌和,放入模板槽内,用木槌打压樁实而成坚固的墙体。
开平碉楼是广府民居之一,1855年至1867年随着客家人的迁入,开平土地上爆发了一场本地人和客家人的恩怨斗争。当时开平本地人出海外经商、工作,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带着从海外积攒的财富回到家乡。这些财富也招来了土匪的惦记,甚至直接上门抢劫。这时,原本要买地建房、光宗耀祖的华人华侨大多将房屋建成了“碉楼”样式,保卫家族安全。其实碉楼原型在明朝就已出现,但兴盛起来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据统计当时开平就有超过千座碉楼,鼎盛时期超过3000座。
江门市别称五邑、四邑,广东省辖地级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是大湾区通向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门户、“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2023年,被评为三线城市,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北纬21º27′—22º51′,东经111°59′—113°15′之间,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云浮,南濒南海领域;北低西高,以低山丘陵为主;全市陆地面积953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880.47平方千米;辖3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82.24万人。元至正后期至明洪武初年(约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民国十四年(1925年)11月26日,为省辖市。1970年,降为县级市,归佛山地区领导。1975年11月,复改为省辖地级市。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五邑文化和侨乡文化独具魅力;530多万海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侨胞分布在145个国家和地区,素有“中国侨都”美誉。江门是重要的广府人聚集地之一,亦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古村落,让大文豪巴金先生为之陶醉的小鸟天堂,国家森林公园圭峰山,入选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岛”的上下川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赤坎古镇,岭南乃至全国难得一见的古劳水乡等。
江门是重要的广府人聚集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市下辖的新会区、江海区、蓬江区、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等县级市和区都具有深厚的广府文化。新会是广府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台山是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台山拥有着悠久的广府文化传统。开平的历史文化与广府文化同宗同源,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开平作为最著名的侨乡,有众多的华侨华人从这里走出国门,成为广府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恩平是广府人聚居地,拥有悠久的广府文化。鹤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原居民大都属于广府民系,拥有深厚的广府文化。广府人主要自唐宋时期迁入珠三角地区的中原与江南移民所形成,早在崖山海战前,南宋赵氏皇族支脉或因做官、或因迁徙,已在周边地区定居繁衍,于是便有了一个个皇族村。就有如今新会区古井镇的霞路村与慈溪村,台山市的浮石村。史料记载,宋元间200多年里,珠玑巷有153个姓氏的居民陆续南迁,先后达130多次。这其中,南宋绍兴元年,罗贵率领的37姓97家从珠玑巷南迁至江门蓬江区良溪村,江门良溪古村是中原移民南迁南雄珠玑巷后,再度南迁珠三角各地以至海外诸国的第二个中转站,是名副其实的“后珠玑巷”。2008年9月,该村被省文联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称号。2010年1月,良溪村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镬耳屋是广府建筑中的典型代表,有功名、有官位的家族才能建造。新会司前镇太平村一共建有12间锅耳屋,现在保存有11间,始建于清代中后期。新会沙堆镇独联村在清朝年间出了一个叫林绍德翰林大学士,才建设了镬耳祠堂。开平市马冈镇官堂村建有镬耳山墙的祠堂,由清代进士名人建造。恩平市沙湖镇高园村明清时期考取功名的有63人,保存有镬耳封广府民居特色的青砖房屋。
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是广府村落,明清两朝培养了670多位功名人土,九品至二品大小官员430多人,被誉为“举人村”。保存有青砖瓦房100多间。古屋建造呈典型的“四水归堂”格局。村中留存多间“樁墙屋”,墙体原料为就地取材的黄泥、沙和石灰的“三合土”,富裕人家还加上鸡蛋、黄糖拌和,放入模板槽内,用木槌打压樁实而成坚固的墙体。
开平碉楼是广府民居之一,1855年至1867年随着客家人的迁入,开平土地上爆发了一场本地人和客家人的恩怨斗争。当时开平本地人出海外经商、工作,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带着从海外积攒的财富回到家乡。这些财富也招来了土匪的惦记,甚至直接上门抢劫。这时,原本要买地建房、光宗耀祖的华人华侨大多将房屋建成了“碉楼”样式,保卫家族安全。其实碉楼原型在明朝就已出现,但兴盛起来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据统计当时开平就有超过千座碉楼,鼎盛时期超过3000座。
国母诞被誉为“五邑第一诞”,受万民敬仰的“国母”就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太后杨淑妃。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帝昺及杨太后投海殉国,南宋遂亡。杨太后表现出的忠贞节烈被世代传颂。每年清明节以及国母诞期间,附近村民、杨氏后人、各地赵氏宗亲、忠臣义士后人都会自发组织前来祭拜,怀念这位坚贞不屈的太后。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原名太尉诞),由公元1300年玉桥村开村算起,至今已有700余年的悠久历史了,可谓源远流长。艺术节原先是村民为纪念汉朝开国功臣,太尉陈平对玉桥开村的恩泽而来,以后演变成一年一度的太尉节。逢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是陈平太尉诞辰,易氏族人莫不隆重庆祝以永世不忘。岭南古琴宋元崖门海战结束在新会,中原南迁的琴人、琴器、琴谱散落在民间。宋遗民在元代收集的宋室遗留古琴曲谱,称之《古冈遗谱》。始后岭南琴学昌盛,琴人辈出。明代大思想家、新会人陈献章,雅好古琴,由他再收集整理的《古冈遗谱》,传播岭南大地。清代中叶,广府地区终于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岭南琴派”,成为中国古琴艺术一大流派。岭南画派岭南画派与江门五邑深有渊源,明末清初新会的高俨是广东的山水画大师,品行高尚,博学多才,工诗,能书, 擅画,时人称为“三绝”。岭南画派第二代、第三代传人很多都是江门五邑人,岭南画派的传承发展与江门五邑的人文历史密不可分。醒狮鹤山狮艺由冯庚长所创,他细心研究佛山狮艺的特点。回到鹤山之后,他将多年学习的心得总结归纳、推陈出新,创立了体系完整、特点突出的鹤山狮艺。从此,“鹤山狮”与“佛山狮”并称为南狮的两大派别。飘色飘色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属于社火表演艺术形式之一,直到现在依然是珠三角地区的重要艺术形式,是广府民俗艺术之一。台山浮石飘色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粤剧江门五邑地区拥有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台山、开平和新会北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由清至民国初年,“没有四邑人就不成戏班”的定律为粤剧戏行内所公认,五邑地区粤剧人才辈出,享誉粤港澳,如粤剧复兴鼻祖邝新华,粤剧四大名旦、四大名丑,“”红派艺术“”开创者红线女,“芳腔”之芳艳芬等。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台山的“八音班”是广东音乐的活动形式之一,明清之时,八音班主要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后来将乐曲演奏和戏曲演唱相结合,逐步走入成熟。目前全市有一百二十多个广东音乐活动组织,遍布城乡。学派江门学派,又称岭南学派,是由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献章创立的心学思想派别,提倡以“虚明静一”之心为主,确立心的主体性,以避免程朱理学“徇外”和陆九渊心学“自欺”弊端。陈献章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桑基鱼塘唐宋时期,随着中原移民迁入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鹤山古劳水乡保存着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桑基鱼塘。北帝诞北帝又称为玄武、真武等,是道教中司水之神,是广府人最崇拜的神祇之一,新会区三江镇、鹤山古劳水乡都保存着北帝诞的风俗。洪圣诞洪圣诞又称南海神诞、波罗诞,是珠三角民间为庆祝南海神祝融诞辰而举行的迎神赛会活动。蓬江区潮连洪圣庙会始于明代,每年的“洪圣诞”,大批群众在洪圣公园祈祷,成了潮连文化的生动写照。龙舟五邑地区龙舟竞渡风俗大都起源于明清时期。根据《广东礼乐龙舟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介绍,清朝康熙15年(1676年),在礼乐就已开始出现大规模的龙舟竞渡活动。而在鹤山古劳,根据乾隆十九年(1754年)纂修的《鹤山县志》等文献资料记载,最迟在乾隆年间古劳“三夹腾龙”传统民俗活动就已经存在。舞龙鹤山桃源镇的钱塘彩龙相传有近500年历史。传说浙江杭州钱塘江附近村民王成庵举家迁到桃源,并把舞龙习俗带到桃源,故称钱塘舞龙。旧传钱塘舞龙正值中秋,除了用来辟邪、镇恶外,主要意指“庆丰收”,祈祷国泰民安、人人安居乐业。后来每年的国庆、中秋期间(即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连续3个晚上),钱塘村的村民、亲戚朋友欢聚一起舞龙。荷塘纱龙起源于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明代篁湾举人李唐佐在本地草扎游龙的基础上模仿四川彩龙扎成纱龙灯,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一直传承至今。客家文化鹤山的共和、鹤城,新会的部分山区,台山的赤溪、斗山,开平东北部的水井等地,是客家人聚居地方,使用客家方言。鹤山客家人是在康熙年间,从粤东惠州和潮州迁入。(记者/续炳义,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