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125799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陕西延安报道)2024年7月6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延安市侨联、榆林市侨联、《华商报》社、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和采访团副团长、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小红的带领下走进延安,来自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菲律宾、中国香港等14家华文媒体记者和人民政协报、中国网等3家中央涉侨媒体,以及陕西日报、《华商报》等陕西省内媒体共19家媒体21位海内外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采访行活动。
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难困苦的阶段。为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毛泽东从事了大量的理论工作,撰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40篇。
毛泽东的大量著作是在小煤油灯下完成的。小煤油灯是由铁皮制成的,由于高度不够,垫了10厘米高的木柱。为了节约灯油,毛泽东在写作时将灯头拧大,思考问题时再拧小。他一旦进入写作状态,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写《新民主主义论》时,更是如此。
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送走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燃尽了多少根灯芯,熬干了多少盏灯油,这孔为他遮风御寒的土窑洞知道,这盏与他夜夜相伴的小油灯知道。在延安艰苦的岁月,毛泽东和同志们一起同甘共苦,吃小米饭、穿粗布衣、住土窑洞,从不搞特殊。
延安之行,共产党领导人用民主、平等、清廉与简朴的作风折服了陈嘉庚。从他们的身上,陈嘉庚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看到了共产党得人心、得天下的历史必然。可以说,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转折点。陈嘉庚应邀发表多次演讲,认为“拯救中国的人不但早已诞生,并且已经在那里做出许多大事了”。他坚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文创专家、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三孔土窑洞,成为毛泽东在延安时的居所。一盏小煤油灯下,毛泽东写下《新民主主义论》等众多理论著作。艰苦的条件见证了毛泽东与同志们同甘共苦的岁月,这片红色土地孕育出的延安精神历久弥新。这三孔接口土窑洞是毛泽东的旧居。1938年11月,毛泽东由凤凰山迁住到杨家岭。左边一孔是寝室,中间是办公和会客室,右边是工作人员住室,右上侧的土窑洞是女儿李讷的住室。
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难困苦的阶段。为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毛泽东从事了大量的理论工作,撰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40篇。
毛泽东的大量著作是在小煤油灯下完成的。小煤油灯是由铁皮制成的,由于高度不够,垫了10厘米高的木柱。为了节约灯油,毛泽东在写作时将灯头拧大,思考问题时再拧小。他一旦进入写作状态,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写《新民主主义论》时,更是如此。
1940年2月15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
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送走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燃尽了多少根灯芯,熬干了多少盏灯油,这孔为他遮风御寒的土窑洞知道,这盏与他夜夜相伴的小油灯知道。在延安艰苦的岁月,毛泽东和同志们一起同甘共苦,吃小米饭、穿粗布衣、住土窑洞,从不搞特殊。
1940年5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陕甘宁边区抗战军民。当陈嘉庚来到杨家岭时,毛泽东从自己劳务的菜地里摘了青菜,招待陈嘉庚吃了一顿朴素而难忘的饭。当时,院中放着一张没有油漆的方桌,桌子又矮又小,四周摆了几个小凳子,桌上铺了一张报纸。毛泽东回窑取东西时,风把报纸吹跑了。吃饭时,桌上只有青菜、咸萝卜干,加一碗鸡汤。毛泽东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特地送来的,母鸡正下蛋,他儿子生病还舍不得杀呀!”
延安之行,共产党领导人用民主、平等、清廉与简朴的作风折服了陈嘉庚。从他们的身上,陈嘉庚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看到了共产党得人心、得天下的历史必然。可以说,延安之行是陈嘉庚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转折点。陈嘉庚应邀发表多次演讲,认为“拯救中国的人不但早已诞生,并且已经在那里做出许多大事了”。他坚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文创专家、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