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前新闻、 通讯及文化部副部长王赛之在一起

马来西亚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在北京给侨商拜年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欧阳玉靖在一起

与第18任马来西亚上议院(Dewan Negara)主席,第8任森美兰州务大臣丹斯里莱士雅丁等在一起

黄河天上来·牡丹为你开—十几家驻华使节与海外华文媒体参访菏泽牡丹园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520310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菏泽报道)2025年4月9日,由中共菏泽市委宣传部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Heze Municipal Committee)、菏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Foreign Affairs Office of the Heze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山东国际传播中心 (Shando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enter)、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Institute of Cultural Studies,Shando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China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Group)主办的 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 ( 2025 HEZE PEONY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FORUM AND SEMINAR ON YELLOW RIVER STORIES)在山东菏泽市正式拉开帷幕,来自黄河流域地区各省市区的代表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或代表),以及来自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的两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国内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参访活动。
       菏泽牡丹园‌位于菏泽市鲁西新区,是菏泽著名的牡丹观赏地之一。该园区种植了大量牡丹,品种丰富,包括368个牡丹品种和156个芍药品种,拥有30余个稀有品种的中原牡丹古树,保有量位居全国首位‌‌。
       菏泽牡丹园的主要景点包括中原牡丹古树、雨丝天幕、紫藤长廊、夫妻牡丹等拍照打卡点,以及全程免费的亲子乐园和网红秋千等游乐设施‌‌。园区内还设有70岁以上老人和现役军人免费入园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菏泽牡丹园的最佳观赏时间是4月中旬至5月初,此时园区内的牡丹将进入盛花期。为了延长花期,园区采取了错时栽种和科学管理措施,确保牡丹花期从4月初持续到5月初‌‌。此外,园区还推出了“花仙子巡游”活动和实景演出,融合高科技手段展现菏泽的文化魅力‌‌。

 

 

       坊间流传“洛阳牡丹甲天下,菏泽牡丹甲洛阳”,菏泽牡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的核心体现,首先是富贵与繁荣的象征‌。牡丹以硕大艳丽的花朵和雍容华贵的姿态被赋予“富贵花”的称号。其色彩斑斓、花瓣层叠的特征在文学(如刘禹锡《赏牡丹》)和绘画(如宋代徐崇嗣《牡丹蝴蝶图》)作品中被反复描绘,成为物质文明与家族兴旺的象征。
       其次是国家昌盛与民族精神的体现‌。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常被用来隐喻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团结。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牡丹芳》以“千片赤英霞烂烂”描绘其盛况,象征国家如牡丹般富丽堂皇;而传说中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则暗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内核,激励人们面对困境时保持气节。

       第三是爱情与婚姻的寄托‌。不同颜色的牡丹(如白色纯洁、红色热烈)被赋予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寓意。例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借梨花与牡丹对比,暗指杨贵妃的绝世容颜与爱情悲剧。

       第四是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牡丹耐寒耐热、根系发达的特性被赋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品格象征。历史上如杨贵妃以牡丹自喻其高洁气质,而现代文化中常将女性坚韧形象与牡丹结合,强调内外兼修的美丽。

       第五是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从唐代的金银器到明清的瓷器,牡丹纹样成为工艺品的重要装饰元素;在建筑(如清代宫廷服饰)和日常用品(如现代家居装饰)中广泛使用,进一步强化其文化符号地位。

 

 

       黄河文化通过多种方式融入菏泽牡丹文化‌。首先,菏泽牡丹文化的发展得益于黄河农耕文明的滋养,黄河水脉为牡丹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沃土。菏泽牡丹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黄河农耕文明为牡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养分‌‌。
       其次,菏泽通过举办各种牡丹节会和发展牡丹文创产品,进一步推动了黄河文化和牡丹文化的融合。例如,《花开盛世》《锦绣春光》《冠艳群芳》等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先后亮相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彰显了菏泽牡丹的“国际范”‌‌。
       此外,菏泽的牡丹特色产业也与黄河文化紧密相连。菏泽立足牡丹特色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拉长价值链,带动牡丹产业从种植、种苗、切花、观赏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工艺美术、旅游观光等九大领域延伸。目前,菏泽已开发出11大类260余种产品,2024年菏泽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带动就业近50万人,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活动和文化产品的开发不仅展示了菏泽牡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通过牡丹这一具体元素,传递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和黄河故事,增强了国际传播的效果。

 

 

       菏泽古称曹州,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得名菏泽。2000年6月撤地设市,辖7县2区和1个省级新区,167个乡镇(街道),5034个行政村(居),户籍人口1018万,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牡丹之都和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荣誉。
       文化底蕴深厚。传说是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历史上数度成为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天下之中”美誉。祖源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牡丹文化等交相辉映,伊尹、孙膑、范蠡、曹植等历史名人群星璀璨,存有尧王墓、舜耕历山、蚩尤冢、刘邦登基坛等古迹100多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红色文化基因厚重,抗战时期开辟了鲁西南、运西、湖西3个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两度成为冀鲁豫边区首府,刘邓大军在此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物产资源丰茂。粮食总产约占全省的1/7,蔬菜约占1/10,是全省、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曹州牡丹甲天下”,菏泽牡丹以花大、型美、色艳、香浓著称,共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308个品种、10余处观赏园,开发出牡丹籽油、化妆品等260余种深加工产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繁育、加工和出口基地。拥有菏泽芍药、曹县芦笋、单县羊肉汤、东明西瓜、成武大蒜、鄄城鲁锦、陈集山药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境内煤炭资源储量超10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5625万吨、273亿立方米,岩盐资源估算储量超600亿吨,地热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
       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山东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四省通衢、中原锁钥”,是全省唯一一个四省交界城市,也是山东向中西部地区延伸腹地、拓展市场的桥头堡。京九铁路与新兖石铁路在此交汇,6条国道和11条省道贯穿境内,7条高速形成“米”字型框架。牡丹机场开通航线14条、通达城市21个,日兰高铁全线贯通运营,雄商高铁菏泽段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正加快建设,通达京杭大运河的港口3处,年吞吐量突破700万吨,全国性“水陆空”立体交通新枢纽初具雏形。
       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803亿元、增长6.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9.2亿元、增长4%,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体居民人均收入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3位,另有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3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5位,呈现经济稳中有进、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上一篇: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正式启动
下一篇: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在菏泽拉开帷幕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