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149257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本网讯:是中德建交53周年。自1972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德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德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不断深化。近日,受江苏省侨联委托,德国《欧华之声》网社长王珺在法兰克福采访了德国华人华侨联合总会主席、祥盛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阿平。采访中,李阿平分享了她在德国三十余年的奋斗历程,以及如何通过民间外交推动中德经贸合作与文化交融的深刻见解。
海外华侨华人对祖(藉)国有深厚的情感,而语言是文化传承的纽带。除了商业领域的成就,李阿平尤为关注文化传承。她于90年代初创办中文学校,克服教材、师资等困难,将其发展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中文教育机构之一。“我始终认为,关注孩子的成长,才能为未来的发展目标提供动力。”李阿平表示,这所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华人二代,为中德文化交流注入持久活力。
“实际上,创办一所中文学校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并使其不断壮大。”李阿平提到,语言的传承需要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也要在教学中克服教材、师资等方面的诸多挑战。然而,李阿平始终相信,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正是大家在华文教育领域的团结协作,才使学校不断发展壮大。
2023年,由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倾情赞助的Philippsruhe皇宫中文导览系统全面上线。据了解,Philippsruhe皇宫中文导览系统上线不仅满足了中国游客的需求,消除语言的障碍,使中国游客能够更轻松的理解和欣赏展览内容,同时也表明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作为中德友谊的桥梁做出的不懈努力,促进双边文化交流和友好互动。
公益与青年:民间外交的双引擎
探访养老院、陪伴残疾人学校学生、协助德国学校开设中文课程……除了关注文化传承外,李阿平还带领侨团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我们不仅与德国主流社会建立了深厚的联系,也拓展了各界人脉,为中德文化、经济和贸易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凝聚新生代力量,她成立了“德国侨联青年联合会”,吸纳高科技、金融、艺术等领域的优秀人才,鼓励年轻学者参与侨团建设,为江苏与德国的合作注入新鲜活力。访谈中,李阿平特别提到江苏举办的夏令营活动,认为这类交流能让海外青年亲身感受祖(藉)国发展,增强文化认同。“我希望未来能举办更多类似活动,促进中德青年之间的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欧洲议会选举前,李阿平陪同众多德国主流政客于德国黑森州哈瑙市街头慰问当地市民,宣讲参选理念。李阿平表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华人有动力在德国参政议政,积极与当地社团交流,让德国主流社会有更多机会了解真实中国。
聚焦江苏:务实合作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江苏籍侨领,李阿平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她表示,江苏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布局与德国工业4.0高度契合,尤其是太仓等地已成为德企投资的热土。去年,她四次率德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江苏南京,推动双方在技术、材料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华人华侨是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李阿平强调,未来将凭借在德国长期积累的资源和优势,继续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推动江苏走向国际,提升江苏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吸引更多德国企业赴华投资,实现共赢发展。

从纺织机械到中文教育:多领域推动中德合作
上世纪90年代,李阿平初到德国,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德国纺织机械巨头卡尔迈耶集团的协助下,李阿平及其先生敏锐把握发展机遇,成功推动其中国项目落户江苏常州武进,该项目现已成为中德产业合作的标杆典范。这一经历不仅奠定了她在中德经贸领域的地位,也促使她创立祥盛责任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两国企业搭建合作桥梁。海外华侨华人对祖(藉)国有深厚的情感,而语言是文化传承的纽带。除了商业领域的成就,李阿平尤为关注文化传承。她于90年代初创办中文学校,克服教材、师资等困难,将其发展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中文教育机构之一。“我始终认为,关注孩子的成长,才能为未来的发展目标提供动力。”李阿平表示,这所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华人二代,为中德文化交流注入持久活力。

2023年,由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倾情赞助的Philippsruhe皇宫中文导览系统全面上线。据了解,Philippsruhe皇宫中文导览系统上线不仅满足了中国游客的需求,消除语言的障碍,使中国游客能够更轻松的理解和欣赏展览内容,同时也表明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作为中德友谊的桥梁做出的不懈努力,促进双边文化交流和友好互动。
公益与青年:民间外交的双引擎
探访养老院、陪伴残疾人学校学生、协助德国学校开设中文课程……除了关注文化传承外,李阿平还带领侨团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我们不仅与德国主流社会建立了深厚的联系,也拓展了各界人脉,为中德文化、经济和贸易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江苏:务实合作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江苏籍侨领,李阿平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她表示,江苏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布局与德国工业4.0高度契合,尤其是太仓等地已成为德企投资的热土。去年,她四次率德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江苏南京,推动双方在技术、材料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