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前新闻、 通讯及文化部副部长王赛之在一起

马来西亚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在北京给侨商拜年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欧阳玉靖在一起

与第18任马来西亚上议院(Dewan Negara)主席,第8任森美兰州务大臣丹斯里莱士雅丁等在一起

传“非遗”之精华,品文创之韵味,拓数实之融合,展华夏之文博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74699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邵阳报道)2025年7月23日,由邵阳市侨联组织的“海外侨领侨商邵阳行”和“侨界名媛邵阳行”采访团走进邵阳非遗产业学院参访,邵阳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仕刚,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政,邵阳市侨联党组成员、经济联络部部长陈屹等领导陪同参访。
       参访团走进展室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映入眼帘的是玲琅满目的文旅产品和民族服饰,经过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曾绮云老师一番介绍,我们知道了这些都是学生们的作品,我突然觉得这种文创品做成了文旅产品正是文创产业的方向,进而产生了合作意向,一是把文旅产品推送到马来西亚,二是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沙巴艺术学院联姻,研学、留学或采用2+2教学都可以,曾绮云老师又把在现场的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下属创意学院的肖艳群院长请过来谈合作的事,之后又把在现场的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政请来一起谈,最后达成共识,往前走,共同促成此合作。

       文化创意产业不是简单的六个字组合,如果以排列组合的方式诠释文化创意产业会有多种含义,要知道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创意文化和文化创意也不是一回事,同理创意产业与产业创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理解它们首先要从文化入手,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特征一是‌创造力驱动‌,以个人智慧、技能和天赋为基础,通过原创性内容生产实现文化价值重构。二是‌‌‌‌‌知识密集型‌,它依赖信息技术、数字媒体等科技手段,实现文化符号的数字化表达与传播创新。‌‌‌‌三是‌高融合特性‌,从经济维度讲是与旅游、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衍生价值;从文化维度说它将历史遗产与现代设计结合实现文化传承;四是‌产权依赖性‌,它通过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体系确保创意成果的市场化运作。‌‌‌‌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点有四,理论的概念性,思维的前瞻性,经济效益的滞后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涵盖的领域有,首先是‌内容创作类‌,包括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发行、表演艺术;其次是‌设计服务类‌,包括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广告策划、时尚设计;此外是‌数字技术类‌,包括软件服务、虚拟现实、数字文博、智能媒体;最后是‌‌‌文化衍生类‌,包括文博文创、文旅商品、IP授权开发、体验式消费产品。‌‌我们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文化元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孕育着文化产业的创新,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和发展的结果。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经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持续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好的地方,文化创意产品就会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文化创意产品集中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就会蓬勃,文化创意产业蓬勃的地方科学技术就会集中,科学技术集中的地方经济就会高速发展,经济高速发展的地方文化就繁荣;文化大繁荣的地方人们就会有更高的工作和生活渴望,人们对文化产品有更高的要求,这就督促科学技术快速研发,科学技术的提高又促进和支撑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文化的高度繁荣。
       文化创意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呈现积极态势,未来将依托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扩张实现持续成长‌。一是‌全球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相关报告,2023年全球文创产品市场规模达16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09%,中国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0.67%提升至2023年的11.56%。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文创市场将继续保持扩张趋势。‌‌二是‌国内消费需求升级‌。95后、00后群体成为消费主力,个性化、沉浸式体验需求显著提升。例如,故宫文创产品通过IP联名和数字化手段实现收入快速增长,红山动物园通过文创转型成功从“门票经济”转向“文创经济”,西安的“长安不夜城”与“长安十二时辰”等都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案例。三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文创产业发展,包括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和人才引进等措施(如提升文艺作品质量,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等)。‌‌四是‌技术赋能产业创新‌。数字孪生、XR/AR技术、AI生成内容等新技术应用,为文创产品创造虚实结合的消费场景。例如,线上博物馆、元宇宙展览等新业态不断涌现,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五是文化IP深度开发‌。通过跨界合作(如“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拓展新业态。例如,低空经济的强势发展,无人机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及文化IP与商业品牌的联名合作,推动IP授权等新模式发展。‌‌六是‌数实融合与体验升级‌。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建模、虚拟修复等精准管理,同时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用户参与感。例如,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与数字化平台结合,打造智慧文旅新场景。总之,文化创意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驱动和消费升级的共同作用下,未来将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企业需聚焦IP创新与科技融合,把握沉浸式体验和跨界合作机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邵阳非遗产业学院是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下设的特色学院,致力于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其核心职能与成就主要是,一是传承与创新并重。学院以传承邵阳蓝印花布、滩头年画、宝庆竹刻等非遗技艺为核心,同时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例如,蓝印花布产业已形成“非遗+旅游+研学”模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产品延伸至文创领域并登上国际展会。 ‌‌
       二是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如花瑶挑花系列女包、古法香牌等),参与国际展会及文化交流活动,推动非遗国际化。2023年,学院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妇女博览会,展示非遗技艺与品牌结合的成果。 ‌‌
       三是青年人才培养。通过开设20余项非遗手工艺课程(如剪纸、盘扣、刺绣等),在“宝庆青年夜校”项目中培养青年传承力量,并获共青团邵阳市委授予“优质合作单位”称号。 ‌‌
       四是产业融合发展。探索“非遗+产业”模式,推动非遗技艺转化为现代生产力。例如蓝印花布特色小镇带动千余户村民增收,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宝庆猪血丸子等非遗项目通过产业化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邵阳非遗产业学院通过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其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学院构建了“教育链、技术链、产业链”三链对接的育人模式,通过调研提炼186项非遗岗位能力指标,开发模块化课程,如花瑶挑花基础、非遗数字化传承等,实现课堂学习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 ‌‌
       二是产教融合推动创新与市场化。学院与本土非遗工坊合作开发500余款文创产品,并通过中非博览会等国际平台展示非遗魅力,蓝印花布文创系列已获得非洲订单。同时,“追花逐梦”项目获30万元创业投资,带动17名花瑶妇女居家就业,实现了非遗技艺的产业化突破。 ‌‌
       三是文化传承与经济协同发展。通过“非遗+设计+营销”课程体系,学生参与产业链全流程实践,作品展示中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既保留文化基因又符合现代审美。校企合作模式还带动了县域经济和特殊群体就业,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

       邵阳非遗产业学院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融合‌。学院构建“非遗+设计+营销”课程体系,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市场推广结合,培养学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综合能力;
       二是产品开发合作‌。与邵阳本土10余家非遗工坊合作,开发500余款文创产品(如花瑶挑花女包、古法香牌等),推动非遗技艺向创意商品转化;
       三是产业链衔接‌。通过“教育链-技术链-产业链”对接模式,将学生实训与企业订单直接挂钩,例如非遗数字化传承、服饰设计等课程内容直接服务于市场需求;
       四是国际文化输出‌:学生作品通过中非博览会等平台获得国际订单,将非遗创意产品推向全球市场,促进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
       五是社会效益联动‌:文创开发带动县域妇女、残疾人就业,实现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邵阳市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成立于2003年,由原邵阳经济贸易学校、邵阳市农业学校、邵阳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 ‌‌
       学院位于邵阳市大祥区学院路,占地42.69万平方米,设有10个教学院(部),开设23个高职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国家级骨干专业。截至2025年5月,在校学生约12000人,教职工45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98人。 ‌‌
       作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院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等骨干专业,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施“双主体、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获国家级竞赛奖42项、省级奖396项,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
       获评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等称号,2022年成功立项湖南省互联网+特色轻工产业产教融合基地,并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认证单位。 ‌‌(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上一篇:走进东盟产业园区,赞叹华商集群的强大魅力
下一篇:“海外侨领侨商邵阳行”和“侨界名媛邵阳行”参访团走进邵阳新宁县“侨胞之家”参访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