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162114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辽宁大连报道)2025年9月17日,由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丹东市委市政府主办,丹东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丹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承办,丹东市文旅广电局、丹东市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协办的“创业中华 侨兴辽宁”2025侨商辽宁行(丹东)活动在辽宁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安建晔的带领下走进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参访,来自马来西亚、南非、赞比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地的80多位侨胞侨商参访,辽宁省侨联领导及侨商协会代表、丹东市委市政府领导等也参加了参观考察活动。
辽宁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荔,辽宁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巍,辽宁省侨联兼职副主席、辽宁杏林整形外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灵芝,辽宁省侨商会秘书长金峰,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牟岱,辽宁省侨联文化宣传部负责人、一级调研员李玫羽,辽宁省侨联联谊联络部部长金丽娜,辽宁省民宗委经济处副处长刘晓东,辽宁省侨联经济科技部副部长李鸣川,以及丹东市相关部门领导陪同参访。
全德高科目前是国内唯一完全掌握PVDC多层共挤吹膜从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到薄膜产品加工,全套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此技术是生产应急防护复合材料的主要环节之一。公司现拥有3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型专利。公司的阻隔层厚度大占比达到30%、幅宽1600mm的共挤吹膜设备,是专用于军工及应急安全防护领域的共挤高阻隔设备,可以满足大号及特大号防护服装对防护材料幅宽的要求,实现了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还生产防潮长效封存封套、防护帐篷、复杂核环境运输载具的综合核防护内胆等。
二是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我公司与下游应用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拓展应用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力争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打造综合核防护材料生产基地,推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深化与核应急救援、核设施维护等领域的企业合作,推广核防护柔性材料的应用,扩大市场份额。
三是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和检测中心,联合中科院、北部战区966医院、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结合966医院《丹东地区涉核背景下军地联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在丹东全德应急核防护产业园区内,建立国家级“核应急防护材料联合实验室”,积极开展核防护柔性材料、核废料处理、处置收纳容器、智能穿戴式监测设备等前沿技术研究。建立国家级核应急防护产品检测中心,配备中子、伽马射线等全场景检测设备,为园区企业和国内外客户提供产品检测、认证服务,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与国际权威机构合作,获得ISO 17025认证,提升检测结果的国际认可度。
二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技术专家-项目经理-创新导师”三级培养通道,实施“创新孵化器”计划,设立创新基金,对突破性技术给予重奖,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在加强市场推广与应用方面,一是制定宣传计划:通过新闻发布会、行业展会、技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核防护柔性材料的性能和优势,提高市场认知度。
二是建立标准体系:尽快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核防护柔性材料的行业标准和检测方法,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
再次要争取政策支持与引导。主要是争取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将核防护柔性材料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是应对潜在核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应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渠道,与国内外优质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核防护柔性材料的持续供应。同时,设立专门的核防护柔性材料储备仓库,采用先进的仓储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材料的安全存储和有效管理。根据核安全风险的地域分布和特点,优化核防护柔性材料的储备配置和布局。在重点区域和关键设施附近设立储备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拨和使用材料。
其次是生产规模扩张,2025年4月新增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生产项目,参保人数达9人(2024年数据)。应急核防护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规划二期后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还有政策与市场支持,丹东市领导多次考察该项目,强调强化要素保障。2023-2024年间,公司获政府调研肯定其数字化转型成效。其产品涵盖危险品包装、医疗器械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再就是合作与招商引资,2025年9月侨商考察期间,公司展示了科技研发与民族医药结合的成果,计划吸引更多资本和技术合作,推动产业升级。(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辽宁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荔,辽宁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巍,辽宁省侨联兼职副主席、辽宁杏林整形外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灵芝,辽宁省侨商会秘书长金峰,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牟岱,辽宁省侨联文化宣传部负责人、一级调研员李玫羽,辽宁省侨联联谊联络部部长金丽娜,辽宁省民宗委经济处副处长刘晓东,辽宁省侨联经济科技部副部长李鸣川,以及丹东市相关部门领导陪同参访。
全德高科目前是国内唯一完全掌握PVDC多层共挤吹膜从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到薄膜产品加工,全套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此技术是生产应急防护复合材料的主要环节之一。公司现拥有3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型专利。公司的阻隔层厚度大占比达到30%、幅宽1600mm的共挤吹膜设备,是专用于军工及应急安全防护领域的共挤高阻隔设备,可以满足大号及特大号防护服装对防护材料幅宽的要求,实现了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还生产防潮长效封存封套、防护帐篷、复杂核环境运输载具的综合核防护内胆等。
二是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我公司与下游应用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拓展应用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力争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打造综合核防护材料生产基地,推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深化与核应急救援、核设施维护等领域的企业合作,推广核防护柔性材料的应用,扩大市场份额。
三是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和检测中心,联合中科院、北部战区966医院、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结合966医院《丹东地区涉核背景下军地联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在丹东全德应急核防护产业园区内,建立国家级“核应急防护材料联合实验室”,积极开展核防护柔性材料、核废料处理、处置收纳容器、智能穿戴式监测设备等前沿技术研究。建立国家级核应急防护产品检测中心,配备中子、伽马射线等全场景检测设备,为园区企业和国内外客户提供产品检测、认证服务,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与国际权威机构合作,获得ISO 17025认证,提升检测结果的国际认可度。
二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技术专家-项目经理-创新导师”三级培养通道,实施“创新孵化器”计划,设立创新基金,对突破性技术给予重奖,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在加强市场推广与应用方面,一是制定宣传计划:通过新闻发布会、行业展会、技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核防护柔性材料的性能和优势,提高市场认知度。
二是建立标准体系:尽快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核防护柔性材料的行业标准和检测方法,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
再次要争取政策支持与引导。主要是争取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将核防护柔性材料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是应对潜在核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应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渠道,与国内外优质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核防护柔性材料的持续供应。同时,设立专门的核防护柔性材料储备仓库,采用先进的仓储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材料的安全存储和有效管理。根据核安全风险的地域分布和特点,优化核防护柔性材料的储备配置和布局。在重点区域和关键设施附近设立储备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拨和使用材料。
其次是生产规模扩张,2025年4月新增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生产项目,参保人数达9人(2024年数据)。应急核防护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规划二期后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还有政策与市场支持,丹东市领导多次考察该项目,强调强化要素保障。2023-2024年间,公司获政府调研肯定其数字化转型成效。其产品涵盖危险品包装、医疗器械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再就是合作与招商引资,2025年9月侨商考察期间,公司展示了科技研发与民族医药结合的成果,计划吸引更多资本和技术合作,推动产业升级。(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