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前新闻、 通讯及文化部副部长王赛之在一起

马来西亚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在北京给侨商拜年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欧阳玉靖在一起

与第18任马来西亚上议院(Dewan Negara)主席,第8任森美兰州务大臣丹斯里莱士雅丁等在一起

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在未来与现实交错中发展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62114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辽宁大连报道)2025年9月17日,由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丹东市委市政府主办,丹东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丹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承办,丹东市文旅广电局、丹东市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协办的“创业中华 侨兴辽宁”2025侨商辽宁行(丹东)活动在辽宁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安建晔的带领下走进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参访,来自马来西亚、南非、赞比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地的80多位侨胞侨商参访,辽宁省侨联领导及侨商协会代表、丹东市委市政府领导等也参加了参观考察活动。
       辽宁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荔,辽宁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巍,辽宁省侨联兼职副主席、辽宁杏林整形外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灵芝,辽宁省侨商会秘书长金峰,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牟岱,辽宁省侨联文化宣传部负责人、一级调研员李玫羽,辽宁省侨联联谊联络部部长金丽娜,辽宁省民宗委经济处副处长刘晓东,辽宁省侨联经济科技部副部长李鸣川,以及丹东市相关部门领导陪同参访。

       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德高科)隶属于辽宁全德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 年12月,注册资金3450万元,坐落于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德高科的成立,源于丹东轻工研究所于2009年转制后,整建制并入辽宁全德能源集团。全德高科现有1万㎡生产车间两栋,1万㎡综合办公楼一栋,7000㎡中试厂房一栋。公司员工321人,其中技术人员33人。
       全德高科目前是国内唯一完全掌握PVDC多层共挤吹膜从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到薄膜产品加工,全套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此技术是生产应急防护复合材料的主要环节之一。公司现拥有3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型专利。公司的阻隔层厚度大占比达到30%、幅宽1600mm的共挤吹膜设备,是专用于军工及应急安全防护领域的共挤高阻隔设备,可以满足大号及特大号防护服装对防护材料幅宽的要求,实现了进口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

       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德高科)主要生产防护服,其主要产品有综合核防护服(具有防氚渗透、中子和γ射线屏蔽协同防护功能);新型综合核防护服(具有纳米涂层的防爆、耐火功能的新型防护面料和制品);生化防护服(具有防硝酸27、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芥子毒气等功能);全包覆式防氚通风气衣(具有防氚渗透、防放射性粉尘、防放射性气溶胶、防有害液体喷溅等功能);化学防护服(具有防放射性粉尘、放射性气溶胶、防有害化学液体喷溅等功能);核尘埃防护纸衣(具有防放射性粉尘、气溶胶等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功能);医疗正压防护服(具有有效防护生物、病毒、气溶胶、液体喷溅等功能);飞行员防护x、β射线夹克(主要面向于航空领域飞行员安全防护); 医疗射线防护材料及防护服(采用界面改性技术,实现金属微粒/聚合物复合材料与纤维织物多层复合,形成射线防护层);核医疗救治相关产品(用于医疗器具、药品、血液、核沾染废物等医护用品的核防护包装、收集等)。
       同时还生产防潮长效封存封套、防护帐篷、复杂核环境运输载具的综合核防护内胆等。

       下一步发展方向首先是完善产业链布局。建设产业园区,近年来,全球核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核能产业快速发展对核防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建的丹东全德应急核防护产业园立足国家核安全战略需求,依托丹东高新区"4+1"园中园体系中的应急核防护产业园区,聚焦核防护材料研发与生产,旨在打造集核防护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应急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为核设施安全运行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产业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7万㎡,分三期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人民币。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万㎡已于2024年11月竣工;二期工程7万㎡,预计2025年12月竣工;三期工程17万㎡,预计2026年10月竣工。园区建成后,在园区内形成以薄膜制造、柔性复合材料制造、多种类应急防护服装生产为主的,规模5000人以上的国家战略性储备工厂。
       二是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我公司与下游应用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拓展应用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力争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打造综合核防护材料生产基地,推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深化与核应急救援、核设施维护等领域的企业合作,推广核防护柔性材料的应用,扩大市场份额。
       三是建立国家级实验室和检测中心,联合中科院、北部战区966医院、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结合966医院《丹东地区涉核背景下军地联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在丹东全德应急核防护产业园区内,建立国家级“核应急防护材料联合实验室”,积极开展核防护柔性材料、核废料处理、处置收纳容器、智能穿戴式监测设备等前沿技术研究。建立国家级核应急防护产品检测中心,配备中子、伽马射线等全场景检测设备,为园区企业和国内外客户提供产品检测、认证服务,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与国际权威机构合作,获得ISO 17025认证,提升检测结果的国际认可度。

       在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一是继续加大科研投入,精准定位技术方向,建立动态技术路线图。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行业趋势,聚焦具有前瞻性的核心技术领域,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技术专家-项目经理-创新导师”三级培养通道,实施“创新孵化器”计划,设立创新基金,对突破性技术给予重奖,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在加强市场推广与应用方面,一是制定宣传计划:通过新闻发布会、行业展会、技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核防护柔性材料的性能和优势,提高市场认知度。
       二是建立标准体系:尽快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核防护柔性材料的行业标准和检测方法,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
       再次要争取政策支持与引导。主要是争取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将核防护柔性材料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是应对潜在核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应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渠道,与国内外优质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核防护柔性材料的持续供应。同时,设立专门的核防护柔性材料储备仓库,采用先进的仓储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材料的安全存储和有效管理。根据核安全风险的地域分布和特点,优化核防护柔性材料的储备配置和布局。在重点区域和关键设施附近设立储备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拨和使用材料。

       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全德高科)的发展前景呈现积极态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项目扩建和政策支持等方面,首先是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渗透复合材料技术,解决了多项行业“卡脖子”难题,并完成应急核防护产业园一期建设。截至2025年,二期工程已封顶7万平方米,计划年内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其次是生产规模扩张,2025年4月新增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及容器生产项目,参保人数达9人(2024年数据)。应急核防护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规划二期后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
       还有政策与市场支持,丹东市领导多次考察该项目,强调强化要素保障。2023-2024年间,公司获政府调研肯定其数字化转型成效。其产品涵盖危险品包装、医疗器械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
       再就是合作与招商引资,2025年9月侨商考察期间,公司展示了科技研发与民族医药结合的成果,计划吸引更多资本和技术合作,推动产业升级。(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上一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安东老街将引领丹东的经济文化发展方向
下一篇:布局“药、医、养、食、游”一体化产业链的丹东药业集团在腾飞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