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2459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海内外》杂志社宁波(余姚)报道(记者白璐、刘铖灵、续炳义) 2018年10月31日上午,以“心学·改革·担当”为主题的2018年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暨礼贤仪典活动开幕式在余姚王阳明故居前的广场上盛大启幕,来自当地政府的各级领导、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媒体班15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的负责人应邀出席,深切纪念这位明代心学大师。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作为思想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正如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

弘治十二年(1499年),27岁的王阳明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正德五年(1510年)大宦官刘瑾倒台后,王阳明受到同僚推荐,又开始担任一些重要职务。1516年,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作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担负镇压农民起义的重任。王阳明上任后,针对农民起义的烈火愈烧愈烈的形势,便四处散布消息说,官兵不堪防守,准备全面撤退,等待时日再来剿杀;而暗中却集中优势兵力加紧训练。一个月后的深夜,王阳明发动突然袭击,重创农民起义军。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蓄谋已久的宁王组织了十万大军,顺江而下,势如破竹,准备一举拿下南京,自立皇帝。时任赣南巡抚的王阳明奉命阻击。他采取围魏救赵战术,直接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宁王首尾无法兼顾,只好回师救援,双方大战于鄱阳湖上。期间,王阳明下令将写有“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字样的免死牌,扔入鄱阳湖中。到后来,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朱宸濠仰天长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就这样,在短短30多天的时间内,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几乎是在王阳明的谈笑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风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无道,整天与一帮太监混在一起,游山玩水,酗酒逞强,把朝政当儿戏,只听任刘瑾等宦官胡来。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无不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结果反被打入死囚。
当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和其它人一起上书为这些官员辩护,请求释放他们。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极不耐烦地对刘谨说:“这些小事就不要烦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刘瑾此时正对王阳明等人恨之入骨。他当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谪迁至贵州龙场,作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准备将他在途中害死。

虽然后来刘瑾倒台,王阳明被重新起用,但他的仕途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他迅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不但没有受到嘉奖反而招至飞来横祸。原来,正德皇帝感觉在宫里呆着没什么意思,正想借宁王叛乱之际“御驾亲征”,过一把打仗的瘾。没想到王阳明这么快就平定了叛乱,正德皇帝龙颜大怒,认为王阳明轻而易举地平定叛乱,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有官员乘机上奏,说王阳明与宁王串通一气,所以才会轻易将宁王俘获。

无奈之下,王阳明只好假装把宁王放掉,让自称为“威武大将军”的正德皇帝率领大军“亲自”把宁王捉住。皇上和太监们总算过了一把瘾,上演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闹剧。他们“亲征”后装模作样地宣布:御驾亲征大获全胜,平叛以胜利结束等。平叛宁王的功劳记在了正德皇帝和宦官身上。王阳明保全性命已属万幸,自然不敢再奢望什么功劳,他的仕途再一次陷于低谷。
一年后,嬉游成性的正德皇帝驾崩,嘉靖皇帝登基。屡立战功的王阳明却未等来命运的改变。他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的闲职。忧愤之下,以回家养病为名请求辞官回归故里,得到批准。回到老家的王阳明兴办书院,讲学不辍,继续完善和传播他的思想。
嘉靖六年,两广地区再次爆发少数民族起义,朝野上下又想到了被闲置已久的王阳明,让他重新出山,前去镇压起义。不幸的是,此时王阳明的身体每况愈下,到任不足一年就病逝了。
王守仁曾遵循“格物致知”的教诲,在竹林中苦苦思索七日,换来的只是一场大病。

三、知行合一 “心学”宗师。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王阳明的“心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开创的一代学术新风,不仅浸润了明代近百年的儒学,在明清之际掀起了一股近代的启蒙思潮,而且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王阳明从小接受程朱“理学”教育。他对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深信不疑,希望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耐心品味和静心思考,以得到所谓的“天理”。
一次,他与朋友一起到家里种植的竹子旁边,做“格物”体验。他们两人天天面对竹子思考,期盼茅塞顿开那一刻的到来。朋友坚持了三天就病倒了,王阳明坚持七天之后,也病倒在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