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7337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本刊讯】武汉战疫在两个多月后终于迎来重大转机——3月18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0例。24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告,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
这意味着,疫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封城76天后,武汉终于迎来“开封”之日。
随着专家的病例分析研究成果大量发表及当事人回忆,许多真相逐渐呈现,疫情发展脉络越发清晰。
突如其来的疫情
许多灾难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来临。
2020年元旦将至,武汉人都忙着准备过节。此时,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等医院陆续接诊多例奇怪的肺炎病人,有经验的医生发现,这是一种不知名的病毒性肺炎,很像当年的非典。2019年12月27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29日,医院决定直接向湖北省、武汉市卫健委的疾控处报告。
2019年12月29日,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在一个自媒体移动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总是超乎意料。这个消息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
2019年12月30日晚,一份盖有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公章的“紧急通知”,开始在不同微信群传播。
这份题为《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内容如下:“各有关医疗机构:根据上级紧急通知,我市华南海鲜市场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为做好应对工作,请各单位立即清查统计近一周接诊过的具有类似特点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于今日下午4点前将统计表(盖章扫面件)报送至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邮箱。”
与此同时,在名为“协和红会神内”和“武汉大学临床04级”的两个微信群中,也传出武汉出现SARS的消息,告诫大家戴口罩、洗手,“不要出去晃”。
人类医学的发展使许多疾病的致病原因和机理变得比较清楚,对导致肺炎的病原体也知道了很多,但“不明原因”的肺炎,却让人因未知而恐惧。
“不明原因”,自然就不知如何治疗。这让人们很容易想起2003年的非典。这天晚上,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在微信群广泛传播。许多人到处打听事情真相。
直到现在,新冠肺炎起源何时何地,人们仍不得而知。专家研究武汉一些早期病例发现,目前找到的最早病例是12月1日。但官方目前公布的最早病例发生在12月8日。最开始发现的新冠肺炎病例大多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后来又发现海鲜市场并非疫情发源地。最终的病毒溯源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调查研究。
卫健部门的应对
2019年12月30日晚,湖北省、武汉市卫健部门连夜开会,并邀请疾控方面专家共同研究对策、部署相关方案。之前分布在武汉多家医院的不明原因肺炎的疑似病人都纷纷转入武汉专业的传染病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武汉市卫健委当天印发《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严格信息上报,并强调“未经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救治信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12月31日一早派出专家组,赶到武汉会商、研判。
这一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称武汉协和医院)开始设立呼吸传染病隔离区。
2019年12月31日中午,武汉市卫健委公开通报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相关情况。通报指出:“近期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接诊多例与华南海鲜城有关联的肺炎病例,经专家会诊系病毒性肺炎”“目前已发现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严重”,并对病例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
通报还说:“到目前为止调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该病可防可控。”
这个通报当时并未引起社会更多关注。通报明确指出不明原因肺炎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这个市场也只是增加消毒,继续营业,只有少数商户和顾客戴着口罩。有记者问经营的商户怕不怕时,他们都还乐观地表示:听说就是肺炎,没有什么可怕的。
不过仅仅过了一天,华南海鲜市场还是关门停业了。
1月3日,武汉市卫健委第二次通报不明原因肺炎情况:“截至2020年1月3日时,共发现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44例,其中重症11例。”“未发现明显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1月5日的第三次通报显示,病人增加到59例。
这个时候,多家医院发热门诊人数已急剧增加。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离华南海鲜市场较近的两家三级医院之一。元旦期间,该院门诊量由原来每天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
由于冬季本来就是感冒多发季节,再加上当时医院没有试剂盒,不能做检测,没有人知道这些有感冒症状的人中到底多少是新冠肺炎。
从1月6日开始,武汉市卫健委停止疫情通报。在此后5天的时间里,疫情到底是否发展,人们不得而知。
1月11日,武汉市卫健委恢复疫情通报。这次通报的病例数从之前的59例降为41例。为何这5天病例未增反降,通报没有解释。
与通报同时公布的《专家解读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最新通报》说:“根据国家、省市专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这次武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发病全部在2019年12月8日到2020年1月2日之间。自2020年1月3日以后,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没有发现新感染的病人。”“截至目前所有密切接触者包括医务人员都未发现相关病例。”
这里的“国家专家”,是指国家专家组第二批专家。他们自1月8日来到武汉,至发布通报时已在此工作3天。
最早的“人传人”警示
到1月20之前,国家一共派出三批专家组来到武汉。第一批是2019年12月31日,第二批是2020年1月8日,第三批是1月18日。
正是钟南山在1月20日提出“肯定人传人”后,疫情才被广泛重视。
记者根据后来披露的专家研究论文发现,虽然到1月14日之前,武汉市卫健部门公开的通报说“未见人传人”,但有专家在1月7日前就发现了“可能人传人”。
2019年12月底,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张永振的团队对这个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这项研究成果的论文1月7日提交,并于2月3日在Nature在线发表。
从论文中可以看到,2019年12月2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研项目常规收集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市疾控中心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标本一份。
1月5日凌晨,研究团队就从标本中检测出一种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并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率先向全球公布该病毒序列,初步判断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为了更好了解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类的能力,研究团队将其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与SARS冠状病毒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都能通过人类ACE2受体进入细胞。
因此,张永振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种病毒传播力和危害性可能远高于近年发现的H5N1、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特别提示:“相关部门和地区应提高应对等级”“不能再重蹈当年SARS传染的惨痛教训”。
张永振提出“人传人”几天之后,武汉市卫健委在1月14日的疫情通报中提到:“不排除有限人传人”。从1月12日到1月17日,武汉市卫健委连续5次通报都说:“无新增感染病例。”
1月19日,武汉市举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综合防控答记者问。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李刚说:“目前综合判断,对本次的疫情初步印象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不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
疫情快速扩散
中国疾控中心后续回溯病例发现,以发病日统计,2019年12月31日前就有104人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杨波等人在1月2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介绍,武汉早期425个确诊病例中,1月1日到11日之间发病的有248人,1月12日到22日发病的有130人。其中,1月1日到1月11日之间,武汉有7位医务人员感染肺炎。
在此期间,武汉以外地区也发现不少输入性病例。从1月13日泰国发现第1例输入性病例开始,到1月19日,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四川、广西、云南、日本、韩国等地陆续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这些病例都有过武汉居住或旅行史。
神秘的病毒正在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扩散。感染的病人正在迅速增多。
1月20日,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地方做好疫情应对处置工作。国务院批准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管理措施。
武汉当天即成立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1+1》采访表示,新冠病毒“肯定人传人”。
当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两日内新增确诊病例136例,累计通报确诊病例增至198例。同时还公布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名单,确定全市61家医院开辟专门的发热门诊,其中中心城区41家;定点医疗机构9家,其中中心城区3家。还组建省市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由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下称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10家医院的25名专家组成。
医护人员感染是人传人的重要标志。钟南山“人传人”话音刚落,1月21日,武汉市卫健委就通过健康武汉官微通报,武汉有15名医护人员确诊为新冠肺炎,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人传人”被确证。
记者查阅有关信息发现,早在1月5日,武汉同济医院急诊科医生陆俊就出现肺部CT异常,1月7日确诊。但是,1月20日之前的武汉市卫健委疫情通报中都称:“未发现医护人员感染。”
在通报完医护人员感染情况后,1月21日下午,武汉市卫健委再度通报,1月20日0时到24时,新增确诊60例,累计报告258例。
疫情在快速扩大。原来确定的三个定点医院床位很快不够用了。武汉市卫健委在之前定点医院800张床位的基础上,又腾调1200张床位,以缓解就医难。
不到一天,2000张床位又满了,床位再度告急。1月22日,武汉进一步采取“7+7”模式收治病人,即将7家中型医院全部腾出来,改为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医院,将床位增加到3000张,并由7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托管,以增加治疗力量。
7家腾出来的中型医院一开门收治就挤满了人,有的病人得排一天的队才能看上病。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1月23日晚一开诊就涌进2000多人,将医院挤得水泄不通,医院不得已在外面搭起帐篷诊看发热病人。
1月23日深夜12点多,记者开车路过7家医院中的武汉市第七医院,只见医院大门外,黑压压的发烧病人冒着寒风等待看病,约有两三百人。
此时,感染患病人数已改为湖北省卫健委通报。当日通报称:“1月22日0时至24时,武汉市新增62例。”
记者遍查湖北省、武汉市1月23日的通报,均未找到武汉市到1月22日的累计病例数。如果加上之前公布的病例数,那么此时武汉共有患病人数444例。这跟几千张病床住满了人、医院门诊候诊最多达2000多人的情况难以吻合。
从专家发表的论文也可以印证,当时感染者远不止公布的400多例。
2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分析了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的72314例新冠肺炎病例,发现从1月10日开始,病例陡然上升,随后便开启了几乎无法遏制的增长态势,1月11日至20日暴增5417例。这其中主要是武汉的病例。
这个分析与记者当时的现场观察较为吻合。
试剂盒、床位纷纷告缺
感染病人还在迅速增加。
根据官方通报,从1月27日开始确诊人数呈三位数增长,2月2日至18日每天则以四位数速度增长,最高一天增加3900多人。汹涌的疫情完全超出武汉的应对能力。
一开始,缺试剂盒,无法确诊,人们只能抱病等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
1月上旬,战斗已经打响,病毒已然开始进攻。武汉却有大批发烧、双肺感染CT成磨玻璃样影的患者因没有试剂盒不能及时进行核酸检测确诊,医院不能收治。病人不得不回家隔离,结果造成大量家庭聚集性感染。
那段时间里,个别家庭全数感染的案例不时被媒体报道。恐惧在武汉蔓延。
1月22日,武汉市卫健委在一份《关于市民关心的几个问题的答复》(下称《答复》)中,透露出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
《答复》第3条显示,当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必须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但是,1月16日之前湖北省没有试剂盒,需要送到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这个流程下来约需3至5天。
1月16日,中国疾控中心将试剂盒下发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后,武汉市对疑似病例的样本检测流程是:首诊医院通过规范的预检分诊、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检查,经专家组会诊后确认疑似病例并采样,由辖区疾控中心将样本转运到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转运到省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这一套流程下来得2天左右,并且省疾控中心每天只能检测样本200多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月22日才有所改观。
1月22日,有关部门同意,武汉市指定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定点诊疗医院的对口帮扶医院以及市疾控中心等具备相应防护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样本的病原核酸检测工作,共有10家机构(后来又不断增加,最终达到40家),每天可检测样本近2000份。同时紧急调运3万人份试剂盒发放到指定检测机构。
试剂盒短缺,检测单位少,但没有检测结果阳性就不能住院治疗。这一“卡口”让一些人轻症拖成重症,有人没有等到检测确诊、缺乏早期治疗就撒手人寰。仅据记者所知,一个仅有百余人的单位,就有两例病人临床诊断双肺感染病毒性肺炎,没有等到核酸检测确诊就匆匆离世。
检测难的问题尚未解决,医院一床难求更让疫情防控陷入被动。
武汉有30多家三级医院,但如此大规模的感染病例大大超出其本来的收治能力。大量确诊的轻症病人和疑似病人,都因医院没床位不能集中收治,只能像普通病人那样开点药自行回家隔离。这些具有高传染性的患者,有的还要天天去医院打针,有的辗转多家医院以求找到一张病床。
市民陆俊奕就是其中之一。2月2日清晨,已经多日高烧的陆俊奕拖着病体走了1个小时,到医院进行核酸试剂检测。次日出来的结果显示“阳性”,但医院爆满、无法收治。
70岁的周女士在一周时间内先后辗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等4家医院,都没有床位收治。
2月3日,有媒体建成网上求助平台,专门征集已经感染需要住院的求助信息,最多的一天接到8000多人求助。
武汉于1月23日晚就开始火神山医院建设,紧接着又开建雷神山医院,但两家医院总共只有2600张床位,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在大量患者居家隔离或奔波求医时,病毒也随之更广泛扩散,迅速进行着家庭聚集感染和社区传播。
武汉付出巨大代价
根据专家研究,到2月初,感染者实际已达几万人,武汉现有医疗资源无法应对如此大规模暴发的疫情。
2月初之前,大量患者被要求自行居家隔离,由于不能及时收到医院进行有效医疗救治,一些轻症拖成重症,甚至在家死亡,付出巨大生命代价。
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回忆,从1月底到2月初,社区卫生中心做得最多的工作是为一些病逝家中的居民进行消毒和抬遗体,“最严重的时候,一晚上要去好几趟”。
截至3月17日,武汉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超过5万人,死亡2490人。实际的牺牲还要大于这个数字,一则在抗疫前期,一些人因为来不及等到核酸检测就离世;二则一些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因医疗资源紧张,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而死亡。
大量医护人员也被感染。疫情初期,医院防护物资奇缺,大批医护人员感染,武汉市中心医院一家医院感染人数就达200多,很多医护人员付出生命。
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其中武汉就有15位牺牲,他们是:梁武东、李文亮、刘智明、彭银华、夏思思、江学庆、柳帆、周宗德、张抗美、邱飚、吴忠泽、肖俊、阮惠芳、邓林、王兵,此外还有林正斌、梅仲明、朱和平。
这种患者、医者与健康人群都备受煎熬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月中旬。
在中央指导组等各方努力下,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300人份,提高到2万人份,采样送检到反馈结果的时间从之前的2天缩短到4~6小时。患者得到快速检测、确诊和收治。
从2月3日开始的方舱医院建设和定点医院改造,每天以增加3000张床位的速度向前推进,最终改造和新建了86家定点医院、16家方舱医院,共有6万多张床位。从2月5日开始方舱医院陆续收治病人。这一惊人的建设速度彻底扭转了一床难求的局面。到2月中旬更多方舱医院建成,病床不足终于得到缓解。
有了充足的病床,轻症病人在10多天的时间内陆续集中到隔离点和方舱医院中。从2月17日开始,又在全市各小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拉网式排查,将原来在家隔离的患者全部集中到方舱医院。全国驰援武汉的3万多医护人员分布到各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中,开展集中救治。
到2月20日左右,整个武汉的新冠肺炎患者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家庭聚集性感染和社区感染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抗疫之战也由原来混乱的“游击战”变成有序的“阵地战”,这为最后的胜利赢得了主动。
武汉战疫50天的至暗时刻终于在2月下旬迎来曙光,每天新增病例从2月19日开始降至三位数,到3月6日降至两位数,11日下降到个位数,18日清零。
3月24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通告,从25日零时起,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武汉市也在缓慢“重启”,25日有117条公交线路恢复运营,自1月23日封城后,街头又重现了公交车。28日,将有6条地铁恢复运营。这几天,街上的车辆明显增多了,这座沉睡了两个多月的城市在慢慢苏醒。
到4月8日,武汉市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封城76天的武汉将正式启封。LW
(来源:《瞭望》、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周甲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