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四川: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民众脱贫路上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6835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海内外资讯网讯(肖雅) 一粒粒饱满的青稞进入生产线,在浓郁的炒青稞香味中,五种不同口味的青稞饼干出炉。“现在青稞值钱了,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巴适得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呷拉乡自贡村,56岁的村民昂伍向巴算了一笔账:家里10亩地全部种上青稞,一年下来就可以卖4万余元(人民币,下同)。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青稞文化产业园现代化生产设备。
    以往,这种川西高原传统作物“卖不起价”,青稞丰收后的唯一出路就是囤在村民家里慢慢“消化”,但当地青稞产业园的建设改变了这一状况。随着青稞饼干、青稞面包、青稞饮料陆续走下生产线,并打入海外市场,当地民众靠青稞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之路。
    近年来,四川在产业扶贫领域重点发力,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地域和文化优势等方式,让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帮助民众在脱贫路上跑出“加速度”。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谷堆乡,山葵承载着当地脱贫致富的希望。平均海拔2050米的谷堆乡地处偏远,以前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每亩产值仅约600元。相比之下,每亩山葵产值近10000元,足足提升了15倍之多。
    “山葵能挣钱?”起初,种惯了玉米、土豆的村民见到山葵这个“新物种”时,心里犯起嘀咕。“老百姓对它没得信心。”最早“吃螃蟹”的凉山绿野山葵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力证实,五年前刚引进种植山葵时,村民们都不相信它能挣钱。而且,由于种植、施肥技术不科学,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等问题,山葵生长状况不佳,更加重了当地民众的怀疑。
    后来,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郑阳霞及其团队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高山峡谷之间。经过20多次考察,郑阳霞规范了谷堆乡山葵种植方案,并为其量身定做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山葵产量显著提高。如今的谷堆乡,人人都是种植山葵的好手。除了畅销中国国内市场,这种售价不菲的蔬菜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今年1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谷堆乡种植的山葵生机盎然,连绵成一片“绿海”。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山葵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国内市场情况良好,目前新采摘的山葵已售出九成。”凉山绿野山葵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力表示,目前公司正扩大生产规模,将投资600万元修建一个占地9亩的山葵加工基地。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查理乡,被誉为“世外桃源”的神座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集体经济带动当地“脱贫奔小康”的步伐。2014年,神座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55人。通过发展旅游“集体经济”,2019年,这12户贫困家庭已彻底告别贫困。
    “‘神座’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黄金库’‘聚宝盆’。”年逾古稀的昂堂在村里经营着一家民宿,他表示,当神座村“遇上”旅游业时,才是真的找到了“聚宝盆”。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20年5月,神座村共接待游客41.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4亿元。旅游集体经济效益好,每年村民的分红水涨船高。阿坝县查理乡党委书记严伯孝表示,近年来神座村村民每人每年都会分到1000元的“红包”,昔日贫困家庭如今人均年收入能达到1.6万元。
    在凉山州甘洛县普昌镇哈木觉村,当地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寻到脱贫致富的“密码”。该村通过发展彝绣产业,当地民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4月,四川甘洛县普昌镇哈木觉村,省级非遗项目彝族传统刺绣技艺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右五)指导彝族绣娘。
    “绣的时候线不要留长了,如果跑纱会影响美观和质量。”10余位彝族妇女围坐在村道边刺绣,阿西巫之莫则在一旁耐心指导。年近六旬的阿西巫之莫从10岁起就开始学习彝族传统刺绣技艺,现在她已是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彝族传统刺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精湛的手艺以及对配色和花纹的独特见解让阿西巫之莫的绣品在邻里间很受欢迎。
    “年轻时,邻居们会找我帮忙绣衣服,绣好了他们就给我一些报酬,当时我就想到,我们绣的东西是能卖来赚钱的。”阿西巫之莫于1993年创办彝族刺绣品专营店,成为甘洛县第一批将彝绣带向市场的人之一。
    据甘洛县文广旅局公共服务股股长赵健敏介绍,目前甘洛县有上百家彝绣服饰店,从2015年至今,该县彝绣产业总产值已超过2000万元。为了让彝绣走出大山闯市场,甘洛县不仅每年为县里的彝族刺绣工坊提供资金扶持,还定期举行培训,帮助绣娘们提升技艺,绣出更多精美绣品。
    “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要走向社会,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赵健敏说,在甘洛县的支持下,阿西巫之莫等绣娘的作品多次亮相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展会和手工艺比赛,让更多人了解彝族传统刺绣。目前,该县还在打造电商平台,设计抱枕、挂件等产品,不断扩大彝绣市场,助彝族妇女们用针线绣出“致富经”。(完)
上一篇:四川三大文旅盛会首次“聚首” 签约79个重大文旅项目总额3280亿元
下一篇:四川成立首个省级产业创新中心 到2030年将带动产值规模超1000亿元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