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马鞍山:奋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生态福地”

发布时间:    浏览量: 7268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海内外》杂志社记者马鞍山报道)核心提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马鞍山的城市定位就是,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智造名城”;重点实施两大战略---创新驱动和开放联动战略;实现“三个目标”---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充分发挥“四个优势”,坚定走好“四个之路”---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坚定不移走智造强市之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定不移走开放活市之路,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市之路,充分发挥人文优势、坚定不移走人才兴市之路。刚刚召开的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号召,全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把马鞍山建设成为“生态福地、智造名城”而努力奋斗!

“望远者必先登高,行远者必以正道”。马鞍山市以增强生态竞争力为核心,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为主线,让这一发展新理念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在刚刚结束的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明确了马鞍山的城市定位: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在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共赢的道路上,这座钢铁之城正展现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魅力新姿。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绿水青山是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近年来,马鞍山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部署要求,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高水平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马鞍山样板。 
向着“生态福地”的美好未来,马鞍山再次踏上逐梦“绿富美”的全新征途。翻开《马鞍山市2017年生态强市建设工作要点》,令人感觉“绿意扑面”。“绿色发展”理念犹如一条红线,串起7大类32项内容,勾勒出马鞍山探索绿色发展的根本路径:以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竞争力为核心,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宏图已举,经略既张。马鞍山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位列其中,一个自上而下、整体联动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工作机制迅速建立;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带动生态项目建设,解决创建资金难题;结合马鞍山实际,编制的一套套规划和标准,让“市—县—乡镇—村”四级生态建设有了目标;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市政协进行环保专题调研和专题协商,“生态文明”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里的高频词;市环保局会同市目标办等单位的专项督查,督促着各载体单位加快生态创建的步伐。 
目前,马鞍山积极发展绿色智能制造,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促进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着力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紧扣生态修复核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刚刚闭幕的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马鞍山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优化长江沿线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全力打造沿江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沿江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沿江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同时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力度,加强对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17年9月1日,马钢南山矿举行凹山采场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仪式,标志着这个享有“功勋采场”美誉的百年采场,在完成矿石采掘的历史使命之后,迎来一次挥别昨日的华丽转身。 
马鞍山南山铁矿位于马鞍山市东南,是华东第一大露天矿坑。几十年来南山矿在带来巨大资源的同时,也见证了这么多年来马鞍山的发展和变革。根据马鞍山确定的生态矿区建设目标,未来南山矿将与向山镇和城市东部的发展对接,在生活区布局、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文化发展方面,逐步改善南山生活区的面貌,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承接区域发展,充分利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通过与城市基础设施布局衔接,土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实现城乡统筹的生态矿区建设模式,使区域人群不仅获得当前的劳动权益,还使后人实实在在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这座因钢设市的城市另一端,姑山矿区的职工们用5年的时间填平了90多米深的采坑,使生态复垦基地变成了如今的绿水青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钟山排土场共实现生态复垦面积400亩,先后种植白杨、香樟、毛竹等观赏树种近2万株,建成桃、梨、葡萄、药材等经济园区近30亩,还有油菜、黄豆、芝麻、玉米等农作物20亩,生态养殖业成绩喜人。 
如今,马鞍山的生态重建区、生态经济林园区、生态防护保护区三大区域已颇具规模。全市的生态复垦基地充分挖掘潜力,按着“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生态基地建设发展之路,打造“绿色马鞍山”的名片。 
此外,近年来,马鞍山市紧紧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凸显绿色农产品供应、休闲观光体验和生态涵养调节三大功能,重点打造环大青山现代园艺农旅、206省道精细蔬果、226省道林产一体与特色畜禽等7条都市农业观光走廊,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福地”渐行渐近。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方向。刚刚闭幕的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马鞍山的城市定位就是“生态福地、智造名城”。这个定位符合马鞍山实际,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严守生态底色,马鞍山把狠抓环境治理作为首要任务。2017年4月27日,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安徽之后,省环保督察组进驻马鞍山,马鞍山各相关部门手持利剑斩沉疴,大批环境问题得到治理。整治期间,全市环保系统共计下达各类执法文书1262份,立案查处246件,实施行政处罚131件,处罚金额517.3万元,实施限制生产、停业整顿664家,查封扣押108起,移送行政拘留11起,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移送2起。 
为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生态福地”,马鞍山健全生态文明体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和林长制,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7年,马鞍山全面启动市、各县和博望区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设定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与此同时,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也越来越指向绿色低碳,一场场培训、一次次目标考核如雨点般落下。2017年,马鞍山市首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载体单位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开展评估,评估结果成为各单位年度考核依据之一,对有重大问题的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 
目前,马鞍山市沿江各县、区均建立了三级河长体系,长江马鞍山段共设县、区级河长6名,乡(镇、街道)级河长11名,村(社区)河长40名。如今的马鞍山市,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林区都有了自己的“管家”,体系之完备、覆盖面之广、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生态环境质量是宜居与否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围绕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马鞍山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努力,通过持续开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有效整改了一批环境问题。当“生态福地”成为城市定位的内容之一,它也意味着马鞍山在未来一个时期将会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期待引领新方向。当改革之树画上第四十个年轮的时候,马鞍山又跨上了新征程。未来,马鞍山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抓好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马鞍山“生态福地”,努力为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皖江经济带贡献“马鞍山力量”。
上一篇:海外华媒走进令人神往、如诗如歌的大美滁州
下一篇:海外华媒探访李白纪念馆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