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7300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转发作者Dxy看宏观,来 源:格隆汇APP的专题报道)感觉这篇文章有新意,推荐给大家欣赏。
安土重迁的中国人,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但过去七十年颠覆式的变迁,会以决绝的坚硬与冰冷,挤压甚至抹消所有人的根基与家乡,只剩下模糊陌生的远方,以及诸多原子化的民众和一路的颠沛流离。
中国之大,天壤之别,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群的割裂与分野,大得令人触目惊心。现实是,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还大。
而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努力与幸运,绝大多数时候,可能只是取决于你在哪里——如果你生长在川西凉山州的大山里,极大的概率是,终其一生的奋斗与积累,也只能堪堪触摸到京都或者长三角一个普通居民出生时的水平。
于中国普通大众,迁徙是宿命,千年未变,一如近代史上祖先们惨痛凄婉、带血带泪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如果必须背井离乡,你会去往何方?
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选择题:如果没有中世纪捆绑佃农式的户籍限制,当然应该去往资源多的地方,去往能赚钱的地方,去人去的地方,去钱去的地方,去有希望有未来的地方。
其实,就算有户籍限制,你也应该义无反顾去往这些地方,哪怕在那里,你只是一个二等公民的“黑户”——起码,为你的后代争得一个未来。
所以,剩下的事情是:谁是那个“远方”?
中国+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二线城市,这是多数国人对“远方”最简单粗暴的认知。
如果本文局限于此,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会绕开统计局那些“数据坑”,琢磨一些更有意思的观察点,把一些伪“厉害了,我的省(市)”清出去,也把真正的“远方”找出来。
(拟)上市公司是企业中的佼佼者,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活力与潜力的一个最好的“非统计局”另类指标,非IPO数量莫属。
先说整体层面。2018年A股首发过184家,通过率为59.78%,而2017年A股全年首发438家,通过率为79.33%。对比2017年的数据,2018年我国A股IPO数全线下滑,暴跌58%,内地资本市场可谓是寒风刺骨(见下图):与此对应的是内地赴港上市的数据。2017年内地赴港上市企业仅50家,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0家,同比暴增80%(见下图): 数据来源:勾股大数据
与此对应的是内地赴港上市的数据。2017年内地赴港上市企业仅50家,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0家,同比暴增80%(见下图): 数据来源:勾股大数据
钱在离开哪里,钱在去往哪里,显而易见——英格兰有句传统谚语:money talking(钱说话)!
所以,如果内地PK香港,单单从这个指标看,香港是远方。
IPO总数,类似GDP总额,那是帝王的荣耀,对个体几乎没有意义。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厉害了我的国,完全不意味着厉害了我的家。能体现个人生活水平或者实力的,是人均GDP。
所以,我们也要对IPO总数做分解。先看存量。 截止2018年年末,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总数共3567家,东北、西北明显“寒碜”,而东南明显富裕,广东、浙江和江苏堪称豪门,广东以586家的总数排名第一,浙江431家、江苏400家分居第二和第三,北京、上海和山东分别为316家、283家和194家跟随其后,这些上市公司正是地区经济实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他们各自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
这个数据能对“远方”描述个大概,但并不精确,因为没有体现出变化与未来。所以,我们必须看最新的增量数据——“经济寒冬年”2018年的港股、A股IPO数据(见下图): 数据来源:勾股大数据
结论很清晰:
1、珠三角与长三角的IPO数量占绝大部分比重,京津冀地区IPO数量显著下滑,极大可能很快失去与前两大经济圈平起平坐的资格。三大经济圈中,谁是远方或许不能给结论,但三者PK,京津冀不是远方,大概率成立;
2、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基本就代表了中国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大头。没有这三个省,中国经济会有多难看,可想而知;
3、这三个省,恰好就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所以,别再争论计划与市场了。哈耶克是对的,任何形式的计划,都会导向混乱和匮乏;
4、以山东为代表的整个华北都空有其表。尤其山东,其IPO数据几乎是断崖式下滑,与其中国GDP总额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的数据完全不兼容;
5、上海余威犹存,但无论横比,还是纵比,均已显颓势,GDP总额也从改革开放时期全国绝对第一,被甩到了现在的10名以外。这次科创版,大概率就是几地交易所争夺资源,中央对上海的一个特殊照顾。但上海总不能一直靠上面?总得检讨问题在哪? 6、北京帝都,实在有点愧对全国这么多资源的人为集中与投入。如果没有政治资源在该地的集中,人和钱往那里流,都会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
7、天津作为老牌直辖市,2017年IPO数量仅有4家,在2018年直接挂零,以致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几乎找不到存在感。但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的数据是,2010年—2017年,在常住人口增量指标上,天津竟排名第一。这很难理解,要么是人口数据在造假,要么是优势传销产业的吸引力太大;
8、西部大开发战略退去后,西部地区的表现也是乏善可陈,大多省份数据挂零,哪怕是领头羊重庆,17年IPO有6家,在18年也只剩一家。经济有其自身规律,调配资源,自负画圈、钦点的“造城、”“大开发”,最后多会遭受经济规律的嘲讽;
9、东北地区几乎全线挂零,“直播与烧烤成为核心产业”,投资不过山海关竟一语成谶。西北本就先天不足,后天亦未补,衰微情有可原。但以东北早期投入之大,资源之厚,竟沦落到今日之寒,冷彻骨髓,令人唏嘘;
10、一个疑惑:2018年,江苏省A股上市竟然力压广东、浙江,排全国第一。这个数据太诡异,我找不到太多逻辑来合理解释这种本不应该发生的突变。
另一个判断远方的另类指标,是人:人作为一个群体,多数时候是盲从甚至愚蠢的。但作为每一个个体,他们都不笨,他们天然知道该往哪里去。
先看去年各省常住人口增量变化(见下图): 常住人口净增加,有外来人口迁徙流入的功劳,也会有本地人生育的原因。结合各省出生率数据,我们不难做一个八九不离十的归因分析(见下图): 结合上面两图,可以很清晰得出结论:
1、远离中央权力中心的广东,生育率排名仅是居中,但人口增量一枝独秀,遥遥领先,凸显人心向背,珠三角对“人”的强大吸引力。相比中国任何的其他省份(剔除香港、台湾),“不唯书,不唯上”,讲究实际,平和朴实的广东,或许更符合“远方”的要求;
2、与广东非常类似的省是浙江,在常住人口增量上也不出意外地排名第二。浙江是中国“江南”的核心地域,那里自古就是中国私营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人文荟萃,“可采莲”,可赚钱,谁不向往?自明代以来,中国首富皆出自江南,绝非偶然;
3、山东人口的增长,几乎就靠“敢生”。生育率上,山东高出其他省份太多,但经济却乏善可陈。有类似特征的省份,还包括安徽;
4、常住人口净流出的省(市),一共六个: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黑吉辽东三省。这六者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于生育率低,六家生育率全部垫底。差别之处在于北京、上海、天津更多是主动选择,户籍收紧,控制甚至拒绝外来人口。而黑吉辽,则是一种无奈的被动流出。
5、黑吉辽纵然悲催,但事实上,北京、上海,尤其天津,经济动能其实也捉襟见肘。这种对外来人口的排斥与本地较低的出生率联姻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中国2012年就已进入人口刘易斯拐点,相信不远的将来,北京、上海、天津就会为当年对外来人口的排斥而心生悔意。
省这种行政级别,终究是一个太大的“远方”。我们进一步把视野缩小到“市”这个级别(见下图): 简单概括上图:
1、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球越变越小,坐实它们对人的吸引力在加速下降。没有人,就不会有需求,也就不会有财富创造与未来,而他们的现存人口年龄结构,并不优于绝大多数城市,尤其天津,人口年龄结构在明显恶化。京津沪三个城市,开始出台政策,抢人求人的转变,不会晚于5年发生;
2、一线城市里,深圳、广州双星联袂,人口优势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会让珠三角这片区域成为中国当仁不让的“经济核”;
3、一批二线城市在崛起。一线城市的户籍壁垒、过高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所造成的生存压力对一大批有经验,也有才学的中年人(年轻人其实并不惧怕这些)有巨大的杀伤力,这为二线城市的阶段性崛起留出了空间,杭州、成都、长沙、武汉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其中杭州因为制度、商业文化等土壤,在这批二线城市里更具长远生命力。
中国政经、人口的核心地带,一直都是中原。
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是晋末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原本荒芜的江南之地才得以开发,才有了后来的“江南可采莲”,才有了“悠长悠长的雨巷”,才有了胡雪岩的富可敌国与令人唏嘘的跌宕起伏。
至于“衡阳雁去无留意”的珠三角,则长期都是人口稀疏、充军发配的“南蛮之地”。
如果你生活在西晋,哪怕是生活在已经南迁的东晋,你都不会相信,一千多年后,你的后代竟然不是在中原讨生活,而是聚集、奔波于原本荒蛮之地的长三角、珠三角(见下图): 按当下全国总和生育率推算,大约五十年、两代人后,中国人口将降至6-7亿,不出意外,这6亿人,应该2亿多生活在珠三角,2亿生活在长三角,1亿左右生活在京津冀,其他少量人口,则散居在广袤的中国其他土地上。
即使站在今人的角度,我们也很难知道这些是怎样发生的,更不知道这种演变路径有多大的偶然性。
我曾经问过一个一辈子研修经济史的大师级学者:中国缘何会是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地图?江浙、广东有何必然?到底哪里才是我们的远方?
他给了我两张图: 随图附带了一段文字:
“我一直都坚信,中国千年最大的生产力,从来都不是任何朝廷的“德政”或者任何政府的恤民规划,而是所有普通民众发自肺腑的,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所以,任何不禁锢民众追求财富、追求幸福的地方,就是你应该去的远方!”
(作 者:Dxy看宏观,来 源:格隆汇APP)
安土重迁的中国人,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但过去七十年颠覆式的变迁,会以决绝的坚硬与冰冷,挤压甚至抹消所有人的根基与家乡,只剩下模糊陌生的远方,以及诸多原子化的民众和一路的颠沛流离。
中国之大,天壤之别,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群的割裂与分野,大得令人触目惊心。现实是,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还大。
而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努力与幸运,绝大多数时候,可能只是取决于你在哪里——如果你生长在川西凉山州的大山里,极大的概率是,终其一生的奋斗与积累,也只能堪堪触摸到京都或者长三角一个普通居民出生时的水平。
于中国普通大众,迁徙是宿命,千年未变,一如近代史上祖先们惨痛凄婉、带血带泪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如果必须背井离乡,你会去往何方?
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选择题:如果没有中世纪捆绑佃农式的户籍限制,当然应该去往资源多的地方,去往能赚钱的地方,去人去的地方,去钱去的地方,去有希望有未来的地方。
其实,就算有户籍限制,你也应该义无反顾去往这些地方,哪怕在那里,你只是一个二等公民的“黑户”——起码,为你的后代争得一个未来。
所以,剩下的事情是:谁是那个“远方”?
中国+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二线城市,这是多数国人对“远方”最简单粗暴的认知。
如果本文局限于此,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会绕开统计局那些“数据坑”,琢磨一些更有意思的观察点,把一些伪“厉害了,我的省(市)”清出去,也把真正的“远方”找出来。
(拟)上市公司是企业中的佼佼者,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活力与潜力的一个最好的“非统计局”另类指标,非IPO数量莫属。
先说整体层面。2018年A股首发过184家,通过率为59.78%,而2017年A股全年首发438家,通过率为79.33%。对比2017年的数据,2018年我国A股IPO数全线下滑,暴跌58%,内地资本市场可谓是寒风刺骨(见下图):与此对应的是内地赴港上市的数据。2017年内地赴港上市企业仅50家,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0家,同比暴增80%(见下图): 数据来源:勾股大数据
与此对应的是内地赴港上市的数据。2017年内地赴港上市企业仅50家,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0家,同比暴增80%(见下图): 数据来源:勾股大数据
钱在离开哪里,钱在去往哪里,显而易见——英格兰有句传统谚语:money talking(钱说话)!
所以,如果内地PK香港,单单从这个指标看,香港是远方。
IPO总数,类似GDP总额,那是帝王的荣耀,对个体几乎没有意义。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厉害了我的国,完全不意味着厉害了我的家。能体现个人生活水平或者实力的,是人均GDP。
所以,我们也要对IPO总数做分解。先看存量。 截止2018年年末,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总数共3567家,东北、西北明显“寒碜”,而东南明显富裕,广东、浙江和江苏堪称豪门,广东以586家的总数排名第一,浙江431家、江苏400家分居第二和第三,北京、上海和山东分别为316家、283家和194家跟随其后,这些上市公司正是地区经济实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他们各自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
这个数据能对“远方”描述个大概,但并不精确,因为没有体现出变化与未来。所以,我们必须看最新的增量数据——“经济寒冬年”2018年的港股、A股IPO数据(见下图): 数据来源:勾股大数据
结论很清晰:
1、珠三角与长三角的IPO数量占绝大部分比重,京津冀地区IPO数量显著下滑,极大可能很快失去与前两大经济圈平起平坐的资格。三大经济圈中,谁是远方或许不能给结论,但三者PK,京津冀不是远方,大概率成立;
2、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基本就代表了中国经济实力的核心与大头。没有这三个省,中国经济会有多难看,可想而知;
3、这三个省,恰好就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所以,别再争论计划与市场了。哈耶克是对的,任何形式的计划,都会导向混乱和匮乏;
4、以山东为代表的整个华北都空有其表。尤其山东,其IPO数据几乎是断崖式下滑,与其中国GDP总额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的数据完全不兼容;
5、上海余威犹存,但无论横比,还是纵比,均已显颓势,GDP总额也从改革开放时期全国绝对第一,被甩到了现在的10名以外。这次科创版,大概率就是几地交易所争夺资源,中央对上海的一个特殊照顾。但上海总不能一直靠上面?总得检讨问题在哪? 6、北京帝都,实在有点愧对全国这么多资源的人为集中与投入。如果没有政治资源在该地的集中,人和钱往那里流,都会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
7、天津作为老牌直辖市,2017年IPO数量仅有4家,在2018年直接挂零,以致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几乎找不到存在感。但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的数据是,2010年—2017年,在常住人口增量指标上,天津竟排名第一。这很难理解,要么是人口数据在造假,要么是优势传销产业的吸引力太大;
8、西部大开发战略退去后,西部地区的表现也是乏善可陈,大多省份数据挂零,哪怕是领头羊重庆,17年IPO有6家,在18年也只剩一家。经济有其自身规律,调配资源,自负画圈、钦点的“造城、”“大开发”,最后多会遭受经济规律的嘲讽;
9、东北地区几乎全线挂零,“直播与烧烤成为核心产业”,投资不过山海关竟一语成谶。西北本就先天不足,后天亦未补,衰微情有可原。但以东北早期投入之大,资源之厚,竟沦落到今日之寒,冷彻骨髓,令人唏嘘;
10、一个疑惑:2018年,江苏省A股上市竟然力压广东、浙江,排全国第一。这个数据太诡异,我找不到太多逻辑来合理解释这种本不应该发生的突变。
另一个判断远方的另类指标,是人:人作为一个群体,多数时候是盲从甚至愚蠢的。但作为每一个个体,他们都不笨,他们天然知道该往哪里去。
先看去年各省常住人口增量变化(见下图): 常住人口净增加,有外来人口迁徙流入的功劳,也会有本地人生育的原因。结合各省出生率数据,我们不难做一个八九不离十的归因分析(见下图): 结合上面两图,可以很清晰得出结论:
1、远离中央权力中心的广东,生育率排名仅是居中,但人口增量一枝独秀,遥遥领先,凸显人心向背,珠三角对“人”的强大吸引力。相比中国任何的其他省份(剔除香港、台湾),“不唯书,不唯上”,讲究实际,平和朴实的广东,或许更符合“远方”的要求;
2、与广东非常类似的省是浙江,在常住人口增量上也不出意外地排名第二。浙江是中国“江南”的核心地域,那里自古就是中国私营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人文荟萃,“可采莲”,可赚钱,谁不向往?自明代以来,中国首富皆出自江南,绝非偶然;
3、山东人口的增长,几乎就靠“敢生”。生育率上,山东高出其他省份太多,但经济却乏善可陈。有类似特征的省份,还包括安徽;
4、常住人口净流出的省(市),一共六个: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黑吉辽东三省。这六者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于生育率低,六家生育率全部垫底。差别之处在于北京、上海、天津更多是主动选择,户籍收紧,控制甚至拒绝外来人口。而黑吉辽,则是一种无奈的被动流出。
5、黑吉辽纵然悲催,但事实上,北京、上海,尤其天津,经济动能其实也捉襟见肘。这种对外来人口的排斥与本地较低的出生率联姻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中国2012年就已进入人口刘易斯拐点,相信不远的将来,北京、上海、天津就会为当年对外来人口的排斥而心生悔意。
省这种行政级别,终究是一个太大的“远方”。我们进一步把视野缩小到“市”这个级别(见下图): 简单概括上图:
1、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球越变越小,坐实它们对人的吸引力在加速下降。没有人,就不会有需求,也就不会有财富创造与未来,而他们的现存人口年龄结构,并不优于绝大多数城市,尤其天津,人口年龄结构在明显恶化。京津沪三个城市,开始出台政策,抢人求人的转变,不会晚于5年发生;
2、一线城市里,深圳、广州双星联袂,人口优势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会让珠三角这片区域成为中国当仁不让的“经济核”;
3、一批二线城市在崛起。一线城市的户籍壁垒、过高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所造成的生存压力对一大批有经验,也有才学的中年人(年轻人其实并不惧怕这些)有巨大的杀伤力,这为二线城市的阶段性崛起留出了空间,杭州、成都、长沙、武汉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其中杭州因为制度、商业文化等土壤,在这批二线城市里更具长远生命力。
中国政经、人口的核心地带,一直都是中原。
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是晋末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原本荒芜的江南之地才得以开发,才有了后来的“江南可采莲”,才有了“悠长悠长的雨巷”,才有了胡雪岩的富可敌国与令人唏嘘的跌宕起伏。
至于“衡阳雁去无留意”的珠三角,则长期都是人口稀疏、充军发配的“南蛮之地”。
如果你生活在西晋,哪怕是生活在已经南迁的东晋,你都不会相信,一千多年后,你的后代竟然不是在中原讨生活,而是聚集、奔波于原本荒蛮之地的长三角、珠三角(见下图): 按当下全国总和生育率推算,大约五十年、两代人后,中国人口将降至6-7亿,不出意外,这6亿人,应该2亿多生活在珠三角,2亿生活在长三角,1亿左右生活在京津冀,其他少量人口,则散居在广袤的中国其他土地上。
即使站在今人的角度,我们也很难知道这些是怎样发生的,更不知道这种演变路径有多大的偶然性。
我曾经问过一个一辈子研修经济史的大师级学者:中国缘何会是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地图?江浙、广东有何必然?到底哪里才是我们的远方?
他给了我两张图: 随图附带了一段文字:
“我一直都坚信,中国千年最大的生产力,从来都不是任何朝廷的“德政”或者任何政府的恤民规划,而是所有普通民众发自肺腑的,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所以,任何不禁锢民众追求财富、追求幸福的地方,就是你应该去的远方!”
(作 者:Dxy看宏观,来 源:格隆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