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6925
来源:
海内外资讯
![](/Upload/G1563524239890.jpeg)
![](/Upload/G1563524239895.jpeg)
2008年6月7日,漫瀚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起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们常常会想到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然而,让人们对这个旗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外,还有该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漫瀚调。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源远流长。1996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2008年,民间艺术漫瀚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重新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
![](/Upload/G1563524239892.jpeg)
早在一百多年前,清嘉庆、道光时期一度对蒙旗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汉民不但开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蒙汉旗之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民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准旗的“漫瀚调”便由此而产生。
![](/Upload/G1563524239893.jpeg)
漫漫翰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而主要表现形式是对歌,男女对歌时,男女同腔,男声多用假声唱法。
“漫瀚调调脆个铮铮音,蒙汉兄弟越唱越惹亲。漫瀚调是那盘根根柳,笑声声唱出个手拉手。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旗流,流进蒙汉人民心里头。天又长来地又久,蒙汉人民的情谊万辈留······”在我国晋陕蒙交界、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交汇地区,诸如此类的漫瀚调歌词层出不穷,传唱了近200年,也唱出了蒙汉人民团结友爱的心声。
![](/Upload/G1563524239894.jpeg)
在准格尔旗的历史上,长期以来蒙汉杂居、农牧兼营,蒙古族和汉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天长日久,从生活方式到生活习惯上互相效仿,在文化艺术方面广泛交流,共同创造了漫瀚调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流传至今。
![](/Upload/G156352423989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