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陆军军医大学150名医护人员接到命令,从重庆飞赴武汉。他们来不及吃年夜饭,迅速集结。
5篇军医“战地日记”,带我们走近这群战斗天使。
那一刻好难,
护目镜起雾后,37个血我们抽了2小时
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进病房,睡觉也时刻保持警觉状态----这是我们在武汉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所有队员必须承担的使命和担当。
“叮铃铃,叮铃铃!”半睡半醒之间,电话突然响起,是何海燕主任打来的。她通知我早上7点准时上班,要提前做好准备。挂断电话,时间正好是凌晨一点五十分。
5点半,我起床了,虽然住的地方离病房只有十分钟路程,但到病区穿好三级防护装备很耗费时间,必须要打提前量。5点50分前,我们提前出发。7点准时进入红区病房(直接和患者接触的污染区域),上一班战友告诉我们,今早要抽血化验患者37个及取咽拭子几个。
他们进入红区时间太长,现在护目镜及面屏已经全部起雾,根本看不见采血管上的标签及血管,这个任务自然由我们来继续完成。必须争分夺秒,立即行动,必须要赶在眼镜完全起雾和患者早餐前抽完血。
穿着厚重全防护的三级防护装备,除了闷热难受之外,护目镜和面屏起雾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工作。加大了难度,影响了效率。但再困难也要积极克服,我们队员靠手势交流,尽量快速准确抽血。
开始,我们对几个病人的抽血完成得很好,渐渐地护目镜和面屏有点起雾,有点看不清血管,只能通过手上戴的三层橡胶手套去摸索,我们的手显得很笨拙。
工作13年来,这一项最简单的操作今天对我而言是那样无比艰难,我一边宽慰病人请他们多点耐心,另外也在心底要求自己一定要准确无误,不能发生扎错、扎穿和多次抽血的失误,不能让病人对我们感到失望和丧失信心。我和来自新桥医院的何晓丽护士互相鼓励着,每抽完一个我们心里的自信就多了一些。
这时,护目镜和面屏起雾更多,几乎看不到病人血管的位置,由于紧张,我能清晰听到自己心脏砰砰跳动声,额头的汗珠一颗颗滚落。我们用手反复摸索病人的血管位置,凭着多年的经验找准位置后果断扎针,没有发生一个失误。
37个血,平常抽一个血基本1分钟内搞定,这次我和何晓丽足足抽了两个小时。一看时间,上午9:05分。通过模糊的双眼隐约可见温暖的阳光从窗外投射进来,这是我们到武汉后看到的第一个艳阳日。
在这个特殊的战场,我们护理人员需要身兼数职,除了做日常治疗和护理外,我们还要打扫卫生、病区消毒、照顾患者饮食起居等工作。
突然,我们看见在病区走廊,一位带着口罩、做好防护的病人主动在帮我们整理垃圾桶。此时此刻,我们眼角湿润起来,遇到疫情是不幸的,但有全国的支援和医护人员的努力,有坚强而温暖的武汉人自救自强,我相信困难的日子不会太久。(整理:朱广平、陈小俊)
没有原因 这是军令
打着钢钉 步履坚定
深夜11点,我工作一天回到营地,用枕头将发肿的双腿抬高,不适感才稍褪去。这是我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第八天。我的脚背还打着两块钢板和钢钉。
一个月前,我在上班路上不慎摔伤,本想春节在家好好休息,但除夕夜,我接到出征通知。当时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伤情,没有给组织报告负伤的情况,就出发了。
脚上的伤不影响走路,只是走久了会疼。每次进入红区工作都是6小时,我从未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似乎感觉不到脚上有伤。只有回到营地时,才感知到双脚肿胀。我是人民军医,轻伤不下火线,危难之时,没有怨言。
老婆,如果我出事了,
麻烦你把两个孩子带大
1月25日,今天终于休息了半天,陪了呦呦,照顾了嘟嘟,处理了花草。这几天看到武汉疫情加重的消息,就预感事态严重,也预感到使命来了。我很快就在心里决定,作为双医生家庭,如果二选一,我毫不犹豫参加,让老婆留在家里,毕竟两个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早晨7点起来,医疗办胡静通知我入选医疗队,我立马收拾行李,告诉曾春雨主任我做好了准备。下午四点,年夜饭已做好,厨房里飘来阵阵饭菜的香味,我帮忙把饭菜端上桌,摆好筷子,一家人正要就餐。这时,突然通知紧急集合。
那一刻,我心中有不舍,但疫情就是命令,必须马上出发。我匆忙夹了几口菜吞咽下去,连声说:“老婆,这就算我吃过年夜饭了!”我故意装得无事一般,但老婆眼眶却湿润了,她转过身用纸巾擦着眼睛。
临走前,我紧紧拥抱着老婆张雯说:“老婆,如果我出事了,麻烦你把两个孩子带大!”老婆听后,捶着我胸膛说:“讨厌,不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我们要你全须全尾的回来!”这时,女儿跑过来问我去哪里,老婆安慰她说爸爸坐飞机去了。
我不知道我会去哪里,待多久,但我知道,有一群人需要我们。
来到机场,看到巨大的伊尔76映着中国空军的标志,恍然间,仿佛回到03年抗击非典。那年我高三毕业,正因看到那群白衣天使,冒着生命危险救人,我深受感动,因此随后选择了学医。17年后,我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1月26日,半夜到达武汉,入住酒店,等待受命。战场就在旁边,就等冲锋的号令。
1月28日,第一次进红区,紧张伴随着窒息的感觉,让人透不过气,我知道我的战斗已经开始。
贴着“邦迪”去冲锋
自26日收治第一批患者以来,护理组分工明确而又环环相扣,每一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家无缝链接保障了患者的救治。
目前,我主要在“黄区”战斗。第一批患者入住我们接管的金银潭医院那天,从下午3点多到晚上10点多,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和战友们没喝水也没吃饭,一直到把病人入院流程等一系列工作捋顺,才算结束战斗。
我们的工作除了安排和处理病人的医嘱、录入各项护理文书数据、备药,给“红区”(污染区)传送药品器械之外,还要梳理工作流程供下一班战友参考,制作护理病历模版,联系医生、污染区工作人员、清洁区工作人员协调患者各项事项。
是N95口罩太紧?护目镜带子太紧?还是戴的时间太长?我不知道,反正我和很多战友一样,我鼻梁和面部有深深的压痕,脸部压痕处还起了个水泡,啥时破了皮的也不知道,工作时居然没有痛感。只是在撤下来时,才感到压伤处火辣辣的,隐隐作痛。我默默告诉自己,一点皮外伤,天使不骄气。
没想到居然以这种方式“挂彩”,不过不影响我战斗。贴个“邦迪”,预防感染,缓解护目镜压痛。从今天起,“邦迪”,你正式被“征用”,成为我的防护“装备”。
作为一名党龄不短的党员,在关键时刻,我必须冲锋在前。
待我平安归来,陪你去看极光
作者: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 王斌
17年前,因为“SARS”,我们都认识了钟南山院士,也在我心中的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这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曾经仰视您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呼吸科医师。
当我看到您不顾84岁高龄,亲自披挂上阵,备受鼓舞。作为一名15年党龄的老党员和10年工作经验的呼吸医师,我请求组织安排我到发热门诊,守好医院第一道防线,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随时赴武汉前线。
我相信,在您的指引下,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赢得最终胜利!
16:30,刚脱下防护服,走出发热门诊,看到很多未接来电,医院通知17:30集合完毕,驰援武汉。
妻子微信留言:你写了请战书,你什么时候出发,我来送你。我来不及打电话,打好背囊,准备出发。院长训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危难时刻显身手,是革命军人、革命军医的本色。
我们紧急搬运物资,星夜兼程,搭乘空军专机来到武汉,直抵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今日开诊,我跟随李琦主任全副武装,首批进入感染病房。
凌晨四点,34床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心率加速。我知道,该患者既往有食道癌手术病史,合并病情复杂。于是赶紧穿好防护服前往查看,患者经过治疗处理后好转,但非常烦躁焦虑。安慰一番后,终于平静下来。等到巡视完重症病人,发现窗外已蒙蒙亮了。
还记得求婚时,我问你有何心愿,你说想和我一起看北极光。转眼已过五年,却始终未能如愿。每年生日,我总因工作未能陪你,对你有太多亏欠。
而立之年,愿你更坚强勇敢,愿我们能成为儿女心中的英雄,成为孩子的榜样。待我平安归来,定陪你去看北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