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热评论】中美元首首次视频会晤,写好历史的一笔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16960   来源: 海内外资讯

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上午在北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

这场会晤,是关乎中美、关乎全球的大事。

大约50年前,中美的一次握手,改变了“全球地理政治的轮廓”。50年后的今天,中美到了找寻相处之道的关键十字路口。

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把握中美关系,需要超越百年的眼光和大政治家的作为。

面向未来,如何写好关键这一笔,在这次会晤里,中国说得很清楚了

这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时间,是在北京时间上午8点46分许。会晤分上下半场,持续了3个半小时,中间还有15分钟的茶歇。会晤超过原定时间,结束时,美国已经是凌晨。

今年2月和9月,中美元首已经先后进行过两次交流。想谈,中国很欢迎,但坐下来,需要坦诚

会晤一开始,习近平主席笑着说,“看到老朋友我感到很高兴。” 拜登说,“我很高兴能找到时间同您会晤。希望我们的对话能够坦诚直率,像过去一样。”

大国外交,是平视的。会晤中,有一个词,尤其值得拜登政府好好琢磨——相互尊重。这本应是把握中美关系的坐标和主线。

拜登上任时,持续三年的“贸易战”,把美国的贸易逆差推到了12年来的新高。单方面加征关税、强行制造不对等,只能自食恶果

面对拜登政府的偏航,今年2月11日,中美元首举行了第一次通话。

那次通话,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两句话,一句是,美国最大的特点是可能性。希望现在这种可能性朝着有利于两国关系改善的方向发展。另一句是,准确了解彼此的政策意图,避免误解误判。

前一句,引航。后一句,把舵。

遗憾的是,美国没能认清正确方向,误判了中国的战略意图,也没有体会到“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的道理。

美国一开始就带着“对抗、竞争与合作”的纠结说辞和遏制的目的,反复试探中国的底线。美国前助理国务卿拉塞尔都在《外交事务》杂志上专门撰文感言,美国的做法令人不安。

3月,中国先说清了什么叫姿态对等。美国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要想跟中国谈,先要相互尊重。

于是,美国开始在姿态上纠结、回撤,要给中美关系装“护栏”,防止竞争变成冲突。三分法,先乱了美国自己。

只是,漂亮的概念不该成为遮掩不负责行动的招牌。护栏,更不可能由美国单方面定义。

7月,中美再会晤。中国直接拆穿了美国“好事占尽,坏事做绝”的伎俩,还给美方列出了三条底线。相互尊重,不是靠概念实现的。

实现行动对等,中国直接列明了清单。

美国,已经没有借口装糊涂,又开始在竞争的形容词上下功夫。

美国的转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栋一直在跟踪关注。他发现:

“拜登政府对竞争使用的形容词一直在变:‘长期全面的竞争’‘长期的竞争’‘严峻的竞争’‘极端的竞争’‘激烈的竞争’等等。”

只是,美国着急忙慌一直在变,更像是自己画地为牢。但显然,无论怎么变,美国都只是在战术上游移,没有在战略上反思。

9月10日,中美元首进行了第二次通话。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正本清源,提出这道“世纪之问”的题,是必答题。

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

中国再次明确了中美关系的正确航向:必须向前,只能搞好。

中美关系的定义权,也要对等。中国紧接着更是直接言明,中国反对用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与美国打乱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美政策的一致性、连续性、稳定性。所谓实力,这才是。

中国一点点、一层层已经把什么叫相互尊重说得很透。相互尊重,才是治本之策,中美才可能重新回到谈判桌。

  

 我们很清楚美方的意图,也肯定会摆明我们的关切。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中美元首这次视频会晤前不久,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表态,美国改变中国体制的想法是错误的,这也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标。这次会晤中,拜登也重申,美国的目标绝不是改变中国的体制,也无意联合盟友反对中国。

中国的话,美国在思量。

这次会晤,中方亮明了底线,美国“以台制华”的想法, 中国看得很清楚。红线问题没有妥协空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的主动权一定在中国。

拜登总统也明确,美国政府致力于奉行长期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

美国迈出了相互尊重的又一步,这是审好题的开始。解题是否有思路,美国还需要再想清楚

为了这次会晤,拜登政府已经铺垫了很久。从6月起,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就开始频繁释放消息称,白宫正在考虑中美领导人会谈。

《纽约时报》也注意到了,这次会晤是由美方邀请发起的。权威人士告诉谭主,其实早在9月10日中美元首通话时,拜登就主动提及与习近平主席会晤。美方工作组此后也一直在等着中方的回应。

这次视频会晤的时间,很多人也注意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完成了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

这次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反观美国,国内问题丛生,总统拜登上任以来的前三个季度支持率更是下降了11.3个百分点,打破二战以来美国总统上任前三季度支持率下降最多的纪录——之前的纪录还是10.1个百分点。

恶化中美关系,损害的是自己。“审题”之后,“做题”的这些人,要看清大势,也要认识到中美关系的灵活性

这次会晤陪同拜登参加的5人,分别是: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坎贝尔、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

其中,耶伦专攻经济与政府财政问题。一众国家安全和外交官员之外,带上她,足见经贸问题的分量。就在会晤前,耶伦直白表态,希望取消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过去几个月,耶伦前后两次与中方交流,美媒还说过耶伦曾希望访华。

虽然和不少美国官员一样,上任之初,耶伦对于上届政府确定下来的对华加征的关税,意见还是谨慎保留,但是随着互动了解增加,连带着美国从4月起破13年纪录的通胀,耶伦的态度,变了。

耶伦不会不知道,2020年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商品总量的19%,占比居首,同年美国增长最快的10类进口商品中,4类主要进口自中国。耶伦也肯定知道,美国的最新民调显示,最近经济问题重新回到了美国人的关切中心。

 

中美两国,经济彼此依存度高,要办好各自国内的事情,离不开彼此。有了理解和尊重,两国完全可以展开多层次的协调和合作

毕竟问题就是多层次的。眼下面临的高通胀难题,既与供应链危机有关,也与是否能应对疫情有关。

美国现在最大的新闻之一可能就是滞留、堆积在港口的货船和集装箱,这是全球供应链危机的缩影。中美在全球供需两端有很大分量,供应链是很好的合作契机。

几天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主持召开的新冠疫情视频外长会上,专门邀请了中国代表参加。

中美合作,空间广阔,反过来,挖掘更多合作潜力也可以为两国关系增添更多积极因素。

就在本月,中国石化与美国的一家天然气公司签署了达20年的长期采购合同,打破历史纪录。中美都是能源消费大国,美国也是能源生产大国,两国能源结构十分互补

创纪录订单的背后,是中美双方对全球能源转型的高度共识。本次会晤前,布林肯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也打了一通电话。通话中,双方专门提到了能源问题。

对国际战略形势和中美关系都有研究的王鸿刚,从能源安全的角度,阐释了中美合作的意义:

“全球能源短缺威胁着全球经济的总体稳定和各国的稳定,甚至是政治社会的稳定,中美在确保全球能源稳定上肩负重要责任。”

管中窥豹。中美展现合作担当,才能引领全球应对新的挑战。毕竟,中美合作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中美合作是万万不能的。

世界的愿景,是中美的共同使命。

视频会晤中,两国元首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美关系对于世界的意义。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中美两国必须回应两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历史是公正的,一个政治家的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历史都要记上一笔。

方向,习近平主席早已给出:坚持向前看、往前走。

向前,需要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中美关系向前走,过往美国却一直试图从历史中找答案,用旧有的框架看待中美关系,也没有跳脱“美国优先”的底色。

其中一个框架,是对华接触政策失败论。王栋用“刻舟求剑”一词解释了美方的心态。美国期待中国向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最终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

这样的认知框架偏差,来源于美国长久以来改造他国的惯性。这样的想法对于世界局势的稳定而言,陈旧且危险。船已到岸,美国的思想与行动,不该还留在过去。

正确的朝向,习近平主席也早已点明——顺应世界潮流。

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待中美关系,需要战略谋划。中方一贯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

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但美国的视线,似乎仍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中徘徊。

不久前,中国进行了一次航天器试验。就是这样一次例行试验,在美方嘴里,成了试射“高超音速导弹”,美军高层甚至用“斯普特尼克时刻”来形容这次试验。

“斯普特尼克”事件是冷战重要的转折点,就连《纽约时报》都总结,总统的行动表明,他的对华战略还是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

这次会晤,美国再次明确提出反对新冷战,这样的表态也应落到实处。

短视心态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历史原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王鸿刚,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分析了美方的真实意图:

“美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金融帝国主义的迭代,美国的愿景,是继续维持这种等级式的、排他性的国际体系,所以,在美国的思维下,别国的发展,就是一种威胁。”

如今,这些陈旧过时的框架都在被现实一一打破。今年9月,美国主持召开全球抗疫峰会,关心的,是将病毒溯源政治化,利用所谓价值观抹黑别国抗疫成果,但应者寥寥。

对比之下,中国累计向100多个国家提供17亿剂疫苗和原液,今年全年将超过20亿剂。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视频会晤中提到的,作为大国,中美要:

既办好我们各自国内的事情,又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刚刚结束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签署了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而这份宣言促成了共识的达成。六年前《巴黎协定》签署时,中美发挥关键推动作用的故事,再次上演。

在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前,中美合作,在惠及人类文明。

事实上,中方一直站在人类文明高度上思考中美关系。人类社会已经到了共同演进、深度融合的新阶段,这也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理解中美关系,这也是题眼所在。

点题之后,心态会平衡,眼界也会开阔。

登高,才能望远。

只有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看,中美关系,才能造福两国,兼济天下。

这道必答题,中美双方作答,见证者,是全世界。

转自:玉渊谭天

上一篇:海淀侨界和海外侨胞热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一)
下一篇:海内外侨胞热议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三)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