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8381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海内外资讯网杭州讯|5月7日下午,来自美洲、欧洲、亚洲、非洲、澳洲等五大洲的海外华文媒体人和华文作家组成的代表团一行12人走进杭州半山深处的显宁寺。
被江南烟雨笼罩着的显宁寺洞开其深邃清幽的怀抱迎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
跨入山门,一步之内即入禅境。整个人都似天霖沐冠,五脏六腑都舒畅通透起来。
南灵隐,北显宁,果然此名不虚。
在历经千年风雨后仍然屹立不倒的山门前,明行法师为我们讲述了千年显宁寺的历史变迁。 显宁寺,开创于五代,位于半山街道石塘社区境内,半山(皋亭山)西北山麓,属杭州市第一批历史保护建筑。半山地区乃杭城之文化渊薮,其佛教文化在史上曾处于重要地位。
自五代以来,显宁寺一度香火開盛。据《宋史》《续资治通鉴》记载,曾为北宋少宰刘正夫功德院。宣和五年(1123年),被赐额“显宁永报禅寺”。南宋时期宋高宗曾以“显宁寺为宫”,在此留有遗踪,是“苗刘之变”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载体。
显宁寺在宋末毁于兵燹,经历元代的萧条后,明崇祯年间,澹予弘垣(1581-1643年)到此任锡,重兴显宁寺。届时,具德弘礼(1600-1667年)任锡灵隐寺,二者均为明末清初盛行于江南的三峰宗法嗣,共同王持兴盛禅宗寺院。民间“南有灵隐寺,北有显宁寺”之称或由此来。
据清代徐士俊撰《皋亭显宁寺志》记载显宁寺原寺建有紫佛殿、观音殿等四座大殿。到了明代,显宁寺布局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禅宗寺院格局演变规律,推测此时显宁寺已经增加到两路建筑,分别以佛殿和藏经楼为核心,一路包括山门、天王殿、卢舍那殿、佛殿,另一路包括方文室、藏经楼、祖师堂和禅堂等。 民国二十年(1931年)僧明道募资修造藏经楼,其风格和工艺体现了中外建筑文化的交融。藏经楼采用了传统构架,同时融入现代的装饰和尺度划分,营造了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建构逻辑,又兼具西方建筑文化思想,整体上继承了西方建筑的部分形制:如拱门,回廊,舷窗等,加入了部分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元素,如坡屋顶、抬梁、飞檐等。建筑形式上更加筒化,建筑造型朴素大方,表现出向简约的现代建筑过渡的设计特征。1935年,现代高僧雪相和尚显宁寺出家后到天台国清寺受戒。
目前显宁寺除了藏经楼尚存,仍保存着山门、甬道、大殿等遗址。此外,庭院有一口古“珍珠泉”。
据史料记载,显宁寺位于珍珠坞,因此地有泉涌如珍珠而得名,而古“珍珠泉”井便在显宁寺庭院内,脚踩池底,泉水会如珍珠般汨汨喷涌而出。显宁寺位于杭州城北皋亭山,在太平盛世,这里是杭州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的郊游之地,文人多有乘船至“皋亭观桃”,因其地景色宜人,且多有古迹可寻,即可怡然自乐,又可托物怀古。半山本名皋亭山,在清朝各诗人的集子里,记游皋亭看桃花的诗词染文很多很多。
而在战争年代,这里是杭州的北门戸,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常有兴衰更迭之事,“苗刘兵变”宋高宗退居显宁,宋末抵御元兵入侵,文天祥“皋亭抗论”等。显宁寺的历史亦与朝代更迭相关,如今古寺虽然倾颓,而古寺承载的历史记忆却仍历然在目。
为大力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留任根和魂,让杭州城彰显运河沿岸名区的独特韵味。2017年杭州市拱墅区已启动显宁寺修缮保护工程以及显宁寺恢复的前期准备工作。 修缮保护工程主要对占地面积3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3平方米的两层藏经楼进行修缮。下一步将通过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对显宁寺一期发展用地4.2万平方米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二期启动1.5万平方米核心区域的扩建,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恢复显宁寺历史原貌。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显宁寺作为南宋以来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实物见证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杭州市大城北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文化遗存,以及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中“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在大城北建设中凝心聚力恢复的杭州显宁寺不仅为拱墅区增添文化内涵和历史建筑研究价值,而且作为杭州市属寺院中又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且独具一格的清净古刹,必将成为“东南佛国”又一颗璀灿明珠。
跨入山门,一步之内即入禅境。整个人都似天霖沐冠,五脏六腑都舒畅通透起来。
南灵隐,北显宁,果然此名不虚。
在历经千年风雨后仍然屹立不倒的山门前,明行法师为我们讲述了千年显宁寺的历史变迁。 显宁寺,开创于五代,位于半山街道石塘社区境内,半山(皋亭山)西北山麓,属杭州市第一批历史保护建筑。半山地区乃杭城之文化渊薮,其佛教文化在史上曾处于重要地位。
自五代以来,显宁寺一度香火開盛。据《宋史》《续资治通鉴》记载,曾为北宋少宰刘正夫功德院。宣和五年(1123年),被赐额“显宁永报禅寺”。南宋时期宋高宗曾以“显宁寺为宫”,在此留有遗踪,是“苗刘之变”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载体。
显宁寺在宋末毁于兵燹,经历元代的萧条后,明崇祯年间,澹予弘垣(1581-1643年)到此任锡,重兴显宁寺。届时,具德弘礼(1600-1667年)任锡灵隐寺,二者均为明末清初盛行于江南的三峰宗法嗣,共同王持兴盛禅宗寺院。民间“南有灵隐寺,北有显宁寺”之称或由此来。
据清代徐士俊撰《皋亭显宁寺志》记载显宁寺原寺建有紫佛殿、观音殿等四座大殿。到了明代,显宁寺布局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禅宗寺院格局演变规律,推测此时显宁寺已经增加到两路建筑,分别以佛殿和藏经楼为核心,一路包括山门、天王殿、卢舍那殿、佛殿,另一路包括方文室、藏经楼、祖师堂和禅堂等。 民国二十年(1931年)僧明道募资修造藏经楼,其风格和工艺体现了中外建筑文化的交融。藏经楼采用了传统构架,同时融入现代的装饰和尺度划分,营造了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建构逻辑,又兼具西方建筑文化思想,整体上继承了西方建筑的部分形制:如拱门,回廊,舷窗等,加入了部分中国传统建筑造型元素,如坡屋顶、抬梁、飞檐等。建筑形式上更加筒化,建筑造型朴素大方,表现出向简约的现代建筑过渡的设计特征。1935年,现代高僧雪相和尚显宁寺出家后到天台国清寺受戒。
目前显宁寺除了藏经楼尚存,仍保存着山门、甬道、大殿等遗址。此外,庭院有一口古“珍珠泉”。
据史料记载,显宁寺位于珍珠坞,因此地有泉涌如珍珠而得名,而古“珍珠泉”井便在显宁寺庭院内,脚踩池底,泉水会如珍珠般汨汨喷涌而出。显宁寺位于杭州城北皋亭山,在太平盛世,这里是杭州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的郊游之地,文人多有乘船至“皋亭观桃”,因其地景色宜人,且多有古迹可寻,即可怡然自乐,又可托物怀古。半山本名皋亭山,在清朝各诗人的集子里,记游皋亭看桃花的诗词染文很多很多。
而在战争年代,这里是杭州的北门戸,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常有兴衰更迭之事,“苗刘兵变”宋高宗退居显宁,宋末抵御元兵入侵,文天祥“皋亭抗论”等。显宁寺的历史亦与朝代更迭相关,如今古寺虽然倾颓,而古寺承载的历史记忆却仍历然在目。
为大力传承和保护历史文脉,留任根和魂,让杭州城彰显运河沿岸名区的独特韵味。2017年杭州市拱墅区已启动显宁寺修缮保护工程以及显宁寺恢复的前期准备工作。 修缮保护工程主要对占地面积3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3平方米的两层藏经楼进行修缮。下一步将通过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对显宁寺一期发展用地4.2万平方米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二期启动1.5万平方米核心区域的扩建,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恢复显宁寺历史原貌。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显宁寺作为南宋以来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实物见证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杭州市大城北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文化遗存,以及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中“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
在大城北建设中凝心聚力恢复的杭州显宁寺不仅为拱墅区增添文化内涵和历史建筑研究价值,而且作为杭州市属寺院中又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且独具一格的清净古刹,必将成为“东南佛国”又一颗璀灿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