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头条  >> 查看详情

【海内外观察】大运河联席会议制度解析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日期:2019-07-09 22:39:38  点击:6937 
分享:


导 语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计划于2020年恢复正式通航。为解决各部门协调配合的不足,联动性不足,区域内部竞争和重复开发等问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同意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希望通过统筹协调、多点布局、共建共享等方式突出制度功能,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发挥运河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文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同意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7个部门以及北京市等8个省(市)组成。如何理解“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又将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哪些政策红利?言之有范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大运河文化带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课题执行组长熊海峰老师,本文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今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出台(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遵循。《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由其来统一指导和协调规划纲要的实施,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思想,审议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年度工作安排,督促检查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联席会议制度”的设立,走出了落实《规划纲要》的重要一步。 

一、强化统筹协调,突出中国特色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大运河沿线各城市之间的总体协调问题。大运河纵跨8省(市)、34个地级市,涉及发改、水利、交通、环保、文物、文化和旅游等诸多部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与之息息相关。目前,8个省市之间合作还不是非常的顺畅,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还不够,联动性不足,区域内部竞争和重复开发问题比较突出,现行的遗产保护、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政策与措施上的一些矛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的核心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联席会议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涉及多主体多部门,在沟通交流及协作配合上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上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第二,要在机制上加强相互之间信息沟通,真正做到信息的互通有无、畅达无阻。借助新的传播工具、新媒体、数字平台等,加强交流对话与信息畅通。第三,要把协调工作具体化,在解决一些具体的重点问题、重大议题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以开会的形式来完成工作,在明确重大的政策、事项与问题上,要找准具体的抓手。只有真正能解决问题,“联席会议制度”才有它存在的价值。 

在国际上,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体制以及历史原因等,对于运河的发展建设都有不同的探索。例如,加拿大里多运河采用的是垂直管理方式,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管辖,可以避免部门职能交叉带来的问题;美国伊利运河是由国家遗产廊道遗产委员会和国家公园署进行总体协调,联邦各州的各部门在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协同合作。 

相较于加拿大的里多运河的垂直管理方式,“联席会议制度”更像是一种横向的协同模式,二者组织机制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加拿大里多运河采用垂直管理,是因为运河属于专有的部门,由专职部门来管理大运河,通过专门的行政机构专职解决问题。而“联席会议制度”则是一个协同性的机构,是从各部门选派代表参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一种相互协同、协商沟通的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工作形式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来解决问题,本质上不是管理的实体。中国大运河的世界遗产属性决定了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则立足我国实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二、多点布局,突出制度功能
1、资源梳理,建设综合展示线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囊括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根据《规划纲要》,未来大运河沿线将新建十余个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并且目前已经建设了十余个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但是在一些主题博物馆中,文物展品匮乏、展览内容单调、缺少吸引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如何避免博物馆在展陈内容、风格特色、展陈设计等方面同质化的倾向,将是摆在“联席会议制度”前方的一道坎。对此,可以通过召集各省市负责人,围绕博物馆建设这一议题进行商谈沟通,借助分级分类的手段,打造形成既相互衔接又各具特色,一条主线、多点分布的大运河博物馆综合展示体系。 


2、文旅融合,打造缤纷旅游带 

大运河文化带的定位之一就是打造“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因此做好大运河文化带的文旅融合就成为了题中之义。目前大运河沿线的文化旅游,多数是基于沿线地区自然资源的“一次开发”,也就导致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类型比较单一,文化内涵不足,服务品质和文化体验有所欠缺,低层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借助“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同的作用,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核心,可以从七个方面做好大运河文化和旅游的建设。 

第一,提升文化和旅游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第二,统筹文化和旅游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路径。第三,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促提质。第四,依托文化内涵和品牌口碑,打造出千年运河的品牌体系。第五,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发展环境,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综合环境。第六,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真正发挥文化和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第七,促进区域协同和国际交流,基于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平台性作用,进一步合聚沿线城市之力,共同将大运河打造成为中国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个战略性的脊梁带。 


3、品牌建设,提升运河影响力 

梳理世界知名运河带的发展历程,他们都非常注重自身的品牌建设并举办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沿线举办了许多品牌活动,如水上音乐会成为了荷兰最大的音乐节;水上灯光节也是欧洲著名的五大灯光节之一。在品牌建设方面,国家也极为重视大运河的品牌体系建设,并且做出了一些探索。今年五月在扬州举办的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吸引大运河沿线8省40多个城市,3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三个国际组织的500多家单位参加,观众近14万次,成为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文旅融合品牌。但是,大运河的文化活动还多以陆地为主,体现在水面上的(包括水路融合、水城融合)能够彰显出大运河水域特色的文化活动比较少。因此,未来如何突出大运河水域特色,做好水上特色文化活动,增强水域体验将成为“联席会议制度”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大运河的品牌建设之关键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只有通过品牌才能够形成世界影响力,才能够带动辐射周边发展,才能够形成以大运河品牌IP为主导的产业链。因此,要让大运河发展成为国家的一张“金名片”,在品牌建设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突出大运河的品牌内涵。大运河品牌内涵的本质是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以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为根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充分挖掘弘扬大运河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促使其形成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新型文化。这种文化是大运河文化品牌的底色和灵魂。 

第二,构建统一的千年运河品牌体系。以千年运河为母品牌,重点培育运河城市旅游体系,涵盖旅游景区、文创产品、民宿节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众多子品牌,打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的大运河文化品牌体系。 

第三,要加强品牌的营销推广力度。就是要以沿线城市为主体,成立由政府,媒体,智库,企业等机构组成的营销推广联盟,推动成员间协同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齐心协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品牌。 

第四,要以重大品牌活动为支撑。通过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节,世界运河论坛等国际性主题的品牌活动来推动大运河文化品牌的传播,提升大运河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三、共建共享,推进三方面工作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走出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一步,未来,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还需要实现更多的突破,要积极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完善顶层设计,制定严密的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保护文化的本真性、文物的完整性,推动文化带的创新传承与发展。美国国家公园署完成了《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保护与管理规划》,加拿大政府也制定了《里多运河管理战略规划》,我们应该加大规划的力度,推动规划的落实。 

其次,加强大运河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保障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形成完善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让法律为大运河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繁荣兴盛保驾护航。例如,美国就专门为伊利运河制定了《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法》。 

最后,推动多主体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创新发展路径,出台相关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整体发展格局。 

未来,“联席会议制度”将会朝向一个共同创造、价值分享的平台发展。第一,它的价值会更加的彰显。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需要沟通的任务、沟通的内容会越来越多,“联席会议制度”将进一步彰显其在沟通协调中间的重要作用。第二,价值更加落向实处。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同时,联席会议的功能也将在解决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年度安排、重大事项安排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巩固和夯实。第三是更加开放,在发展中,“联席会议制度”也将持续改革和完善,相关的企业、地方代表、国际组织或将参与进来,联席会议这个平台,未来也将越来越开放。 


资料来源:熊海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大运河文化带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课题执行组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河北、浙江、天津等段规划审评专家。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