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杂志社记者续炳义报道)2021年9月26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指导,四川省侨联主办,成都、眉山、德阳、资阳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1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有序地进行中,来自世界各地的12家海外华文媒体,以及中国央视总台和人民政协报共14家海内外媒体,在四川省侨联的带领下走进德阳市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参访。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种数字技术的集群式创新突破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制造业数字化变革的强大动力。从德国“工业4.0”,日本“互联工业”,再到“中国制造2025”,在国家战略的顶层谋划下,GE、西门子、霍尼韦尔、三菱、徐工等产业巨头相继投身洪流抢占赛道,助推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到来。拥抱新纪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归根结底源自市场和业务。
成立于1958年的东方电机,相继自主研制出三峡、白鹤滩等巨型常规水电机组和长龙山、绩溪超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第三代核能发电机、单机容量全球第二、亚太最大的10MW海上风电电机等性能行业领先的高端产品,形成了“水、火、核、气、风”多电并举的产业格局。近十年来,东方电机水电、常规火电等主业产品的平均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行业第一,核电、气电更是占据半壁江山。
市场根基扎得越深,环境变化的冲击感就越强烈。陈文学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电力市场需求增长的持续放缓,发电设备行业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价格持续下滑、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用户对产品质量、成本、交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此外,市场对发电装备的绿色低碳、环保节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求升级下,实现个性化生产,优化产品结构迫在眉睫。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人力、能源等成本压力,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纵观GE、西门子、三菱等行业巨头,得益于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的先期积累,已经率先尝到甜头。以三菱电机为例,其在名古屋制作所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样板工厂”能源成本相比此前削减约30%,制作所全年耗电量削减13%。“国外企业通过柔性制造技术赋能下生产制造成本大幅降低。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持续增加,东方电机如果失去制造成本优势,企业利润将会受到直接影响。”陈文学说。升质量、提效率、降成本。
制造业升级的十字路口上,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经之路。以此为引领,2016年,东方电机在国家工信部支持下拉开了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建设的序幕,成功向工信部申报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同时向智慧产品和智能生产两个方向发力,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