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杂志社记者续炳义报道)2021年9月26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指导,四川省侨联主办,成都、眉山、德阳、资阳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感知四川”—2021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活动有序地进行中,来自世界各地的12家海外华文媒体,以及中国央视总台和人民政协报共14家海内外媒体,在四川省侨联相关领导的带领下走进德阳市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参访。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变革迅猛强劲。对于东方电机而言,企业在攻克发电装备制造领域生产模式最传统、作业强度最高、改造难度最大的定子线棒、转子线圈、定子冲片三个零部件的数字化转型难题中尝到了甜头,步履更加坚定。
随着三大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更多信息技术以外的深层矛盾浮出水面。以连接、共享为本质的数字化平台之上,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数据贯通。“当生产流程实现数据驱动后,以人工为主的计划下达、质量管理、人员派遣等传统管理体制,与之格格不入。”陈文学表示,“究竟是数字化适应现有管理体制,还是现有管理体制适应数字化,两大问题交织在了一起。”不过,透过车间成本统计这项小小的数字化变革,让陈文学肯定答案一定是后者。“过去,工人完工后先报工,再由会计人工核对。现在,生产线实现数字化后,工人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形成数据被及时、准确传递,完全不需要事后人工统计。”他说。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传统职能管理模式下的部门墙、流程墙消失不见。抱持固有管理模式尝试数字化转型,企业显然难以实现根本转变。“数字化转型需要将‘两化融合’的概念上升到信息技术、工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据技术的‘四化融合’,将管理提升作为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要基础,与数字化技术并行升级,实现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高度耦合。”陈文学表示。四化融合,人才结构要配置科学。在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过程中,东方电机以高层战略为引领,组建起一支由业务部门牵头、信息化团队和管理架构团队与之协同的攻关队伍,统筹开展公司数字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骤有序实施数字化车间建设。四化融合,决策程序要靠流程驱动。在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过程中,东方电机积极构建高级自动排程等系统,实现计划、执行、物流、质量、设备的集成管控,在绩效分析、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关键环节实现数据驱动的生产过程决策优化。在数字化车间建设过程中,东方电机通过对生产模式、仓储物流、指挥调度、计划管理等诸多业务的颠覆性重塑,消除了跨部门流程中职责不清的“灰色”地带。破旧立新,动能释放。三个数字化车间生产管理面貌焕然一新:定子线圈数字化车间打破线圈制造业以人为主的传统制造模式,每年预计节省人工成本793万元,节约模具费用290万元,质量损失减少55万元。定子冲片数字化车间基本完成“少人化”生产,生产效率提高48.2%、运营成本降低31.9%、研制周期缩短30.7%、能源利用率提高57.3%。转子线圈数字化车间实现转子线圈全类别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升级,生产效率提高28.1%、运营成本均降低21.3%,节约生产成本444.57万元。围绕痛点、难点和堵点,管理模式的持续变革为东方电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在向智能化发展迈进过程中,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互联互通对扁平化组织体系要求更加严苛。“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顶层的管理架构和模式变革迫在眉睫。只有彻底实现向流程管理模式的转型,才能真正实现互联化以及向智能化的转变。”陈文学目标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