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杂志社】琼海,位于海南省东部,万泉河中下游,全市总面积1710平方公里,北距海口市78公里,南距万宁市60公里,三亚市163公里,西连定安、屯昌县,东濒文昌清澜港。
琼海位于海南印支隆起东部,处于昌江——琼海东西向构造带与琼东南北向断裂带相互交接部位。主要褶皱和断裂有:高明—九曲江背斜,分布在高明至九曲江,地层为奥陶—志留系组成。呈长条状,背斜轴线60°~70°,两翼倾角60°左右,具紧闭线型褶皱特点;上村—响沟向斜,分布在上村至响沟一带,由石炭一二叠系组成,轴线45°,南东翼倾角48°,北西翼50°,属线型褶皱;万岭—山心岭向斜,分布在万岭至山心岭,由下白垩统地层组成,轴线55°,两翼倾角10°~20°,为开阔褶皱;昌江至本县东西向构造带,横贯县境中部,主要表现为阳江盆地和带内花岗岩体以及残存的变质岩块,呈东西向分布,带内的航磁异常带也显示东西向展布;琼东南北向断裂带,纵贯县境东部,主要表现为自北而南燕山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岩体长轴呈南北向,嘉积镇北面的第四纪玄武岩被呈南北向延展,大路、塔洋、南寨等地万泉河支流的北南流向以及断裂带之两侧显示的重力高带;龙马—龙江断裂,延伸经溪仔、龙江至伍园等地,长度大于60公里。走向北东段40°,南西段65°~85°,断裂切割了下白垩统,发育构造角砾岩带,控制了第四纪玄武岩被的东南边界线。
琼海背山面海,母瑞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而入,构成了全境地势自西向东倾斜的特点。西部和西南部为山区、半山区,面积347.06平方公里,占20.5%;中部和北部为台地、丘陵,面积714.44平方公里,占42.2%;东南部为平原地带,面积567.15平方公里,占33.5%。水域面积64.32平方公里,占3.8%。白马岭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264.4米。万泉河自西向东流经10个乡镇后注入南海。
中低山剥蚀地貌分布于县境西南界的大罗岭顶、白马岭至团岭靠山峰上段及雷公岭等地。海拔500~1064米,相对高差450~760米。基岩为奥陶——志留系浅变质岩及华力西——印支期混合花岗岩、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山顶呈圆顶状,山坡为凹形坡,发育“V”形冲沟。面积3.24万亩,占总面积的1.27%。
剥蚀波状平原广泛分布在万泉河以南的阳江、中原、温泉等地区,地势微向东倾斜,以北的罗南、东升农场、万泉、嘉积镇等地区和烟塘、长坡、塔洋、朝阳等地区分别向南和向东南倾斜。海拔10~100米,相对高差5~59米。基岩主要为奥陶——志留系、下白垩统、岭文组、石炭一二叠系以及华力西——印支期混合花岗岩、燕山早期花岗岩。平原上河曲发育,有较多的残丘兀立。面积66.58万亩,占26.2%。
海积地貌分布于文园至加裕、温泉、九曲江一线以东的沿海地段。海拔0~30米。地层为第四纪松散海积物,大体平行海岸线或沿海岸地带分布,微向海方向倾斜。面积25.93万亩,占10.2%,其中浅海沉积物22.94万亩,占9.0%。
河流侵蚀堆积地貌沿河流两侧及万泉河河口分布。海拔0.5~20米。地层包括河流一级阶地和河口三角洲第四纪松散沉积物。阶地宽400~4600米,阶面微向河床倾斜。面积24.33万亩,占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