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解放前,实行封建婚姻制度,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孩数岁,便托媒说合,甚至指腹为婚。如双方父母同意,即将女方之生辰八字写成庚贴,交给男方“合八字”,俗称“出命”。经算命先生卜算,如命格相和,无相克之嫌,即选日备彩礼送至女家,亲事便定,称为“定命”或“送槟榔”。解放后已废。
讲亲:为准备迎亲前之礼仪。男家备糕饼或粿粽等礼物,托媒带到女家,要求其父母给予迎亲,女家如同意,男家即可择日完亲。若女家以女儿年小等词推辞,男家还须来年再行讲亲,直至女方父母同意为止。
送日:即报知迎亲日期。女家父母同意之后,男家即请算命先生卜婚期,俗称“看日”。婚期吉日择定,男家请媒人将其日期和彩礼送至女家,称“送日子”。送彩礼,重在金钱。旧时送光银、国币,现时送人民币。彩礼多寡,视男方家境而定,并征询女方意见,富者多送,贫者少送。亦有苛求者,男方须得托媒补送或婉言以和。此例沿袭至今,彩礼颇厚,一般需送人民币一、二千元,亦有更甚者。
迎亲:婚期既定,双方均须做些准备。解放前,出嫁女子十天半月不做工,蹲在家里,同姐妹们一起忙做嫁衣裳。迎亲之日,男家备好花轿及鼓乐队到女家迎亲。有钱人家新郎,还租坐黑轿到女家,叫“出面”。而有些地方不分贫富,迎亲之日,新郎一定要坐黑轿前往迎接新娘。新娘穿男方租用的礼服,由伴娘扶送入轿,跟随到男家。花轿临门前,鼓乐炮竹齐鸣,新郎新娘参拜祖先,引进洞房。翌日晨,新娘入厨房,灶内添柴,缸内加水,然后分大小行礼,拜长辈,认亲戚。第三日,新娘回娘家,于数日后,男家备薄礼到女家接回,至此,婚礼方算结束。解放后,废除封建婚烟制度,推行《婚姻法》,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结婚,成为社会新风,传统的婚姻礼仪也逐步有所简化和改革。50~60年代,迎娶不再坐轿,改用步行,一些陈规陋俗渐废。70年代,迎娶只须男方请三、五个伴郎即可,酒席从简。80~90年代,结婚趋向大操大办,出现轿车迎送,嫁妆高档,酒席十分讲究,甚至在酒楼设宴,每席动辄几百元、上千元。“人情封”也越来越大,一般亲朋无50~100元,不好出手。摆阔之风日盛,结婚费用扶摇直上,达一、二万元以上。殷富人家尚可,度日者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