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曾经两次在杭州做官,第一次是熙宁四年到七年(1071-1074)担任杭州通判,离开时39岁。十五年之后,元祐四年至五年(1089-1090),东坡以龙图阁学士身份领军浙西兼任杭州太守。两次加起来也就五年时间,但是东坡在杭州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比如说西湖十景,南宋定型后一直流传至今。不仅是杭州家喻户晓,有些景观像南屏晚钟、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在全国也有知名度。西湖十景共40个字,第一个字就是“苏”,苏堤春晓。苏东坡第二次来到杭州时,由于长期疏于管理,西湖湖面一半已经淤塞。东坡主持疏浚西湖,把挖出的淤泥堆成一道长堤,全长近3公里,上面设了六道桥。堤坝上种植了桃树、柳树,春天时桃红柳绿,景色宜人,成为西湖上最美的风景之一。颐和园的西堤,就是仿造苏堤修建的。西湖十景里面,还有一处景观与东坡有关,那就是三潭印月。苏东坡疏浚西湖之后,为保持西湖长久清洁,把靠近岸边的水面租给农户种植菱角。农户为了收成,会定期清淤,相当于对西湖进行长期保养。同时,东坡在湖中立了三座石塔,规定石塔之间不准种植菱藕,以便测量淤泥厚度。石塔中空,可以放置蜡烛,月圆之夜灯火与月色相印,成为著名景观——三潭印月。这三座石塔至今仍是杭州地标,三潭印月也成为了人民币上面的图案。不论苏堤还是石塔,其实都是市政工程。但是在天才的苏东坡手下,都成为了著名的景观,与杭州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共享千年。苏东坡和杭州的缘分,还有很多。比如杭州名菜东坡肉,据说是在疏浚西湖的时候,犒劳民工的菜。根据时间判断,东坡应该是把他在黄州炖土猪肉的做法,移植到了杭州。他创办了杭州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他重修了水井,保证市民的淡水供应。他得到了杭州人民的爱戴,被贬黄州的时候,杭州人每年都会给他带去茶叶水果等土特产。他在杭州也收获了“爱情”,他的知己、伴侣王朝云就是杭州人。当时王朝云是官妓,可以看做是公费提供家政服务员。东坡离开杭州后,朝云也一直伴随着他,后来在黄州正式成为了他的侍妾。苏东坡在杭州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章。比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堪称宣传西湖的最佳文案。西湖以前有很多称呼,郦道元称之为名圣湖,白居易称之为钱塘湖“,还有金牛湖,放生池等。苏东坡这首诗之后,西湖就成了这片湖水最响亮的名字;把西湖比喻成西施也是绝妙,至今西子湖也是西湖最美丽的别称。在传统审美观里,雨往往与离别、愁思联系在一起,比如渭城朝雨中,西出阳关;骤雨初歇处,无语凝噎。但是东坡巧妙提出了”雨亦奇“的观点,至今杭州还有“晴湖不如雨湖”的说法。这句诗也可作为后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一个注解。还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湖上四时看不足,唯有人生漂若浮”、“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等著名诗文,也是东坡在杭州写的。苏东坡在杭州的日子,虽然不是他官职最高的时候,却是他人生中惬意自在的时光。他热爱西湖,热爱杭州,热爱这里的人民。杭州人也至今感念东坡,说起东坡好像在谈一位乡贤。东坡可爱,不单是因为他造福民众,更重要的是他给西湖的山水赋予了灵性和神采。
海外华媒打卡海南|两次治理给杭州西湖的山水赋予了灵性和神采的苏东坡
发布时间:
浏览量:
86221
来源:
海内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