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145785
来源:
海内外资讯
6月8日,38家海内外华文媒体顶着烈日炎炎的天气齐聚著名侨乡江门,第一站首先参访华侨华人博物馆,让媒体人了解江门的侨状态和侨历史,也让媒体人知道这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江门市重大文化项目和民生工程,是江门市委、市政府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重要载体。主体建筑由原五邑华侨广场展览中心改建而成,总投资 1.5亿元,于2022年8月向公众开放。侨博馆固定陈列 展面积约5110平方米,展出展品约1200件(套),由 序厅、远赴重洋、拼搏海外、融通中外、推翻帝制、 铸就丰碑、追求光明、中华儿女大团结、结束厅等9 个部分组成。展览以华侨华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主要内容,对江门籍华侨华人史迹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展示。侨博馆收藏华侨实物4万多件(套), 包括五邑银信(侨批)、华侨护照等馆藏精品。这些珍贵文物,从多个方面反映五邑华侨华人艰难而辉煌的创业史和丰富深厚的五邑华侨文化。侨博馆收藏的华侨文物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
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文威在发言中表示全省各级侨联组织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共同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力以赴实施侨助“百千万”工程。早前,我们已在韶关、清远等地开展多场侨界义务植树活动,种下爱心树苗,书写绿色画卷。今天,在五邑大学的鼎力支持下,在热心侨胞的慷慨捐助下,在海外华文媒体和中央媒体朋友的参与见证下,我们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侨助行动延伸至侨都江门,在美丽的五邑大学校园内种下10棵象征智慧、觉悟、健康、吉祥的菩提树苗,留下美丽而永久的绿色印记。
五邑大学校长张运华向远道而来的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五邑大学在侨乡文化研究与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他强调,五邑大学作为侨乡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一直致力于挖掘和保护侨乡文化遗产,同时积极推广侨乡文化,使之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
领导讲话结束后举行了颁奖仪式和揭幕仪式,随后38家华文媒体人与各级领导们一起开始了十棵菩提树的培土活动。纵观整个植树活动过程,充分显现了各级领导对植树造林绿化江门的重视,以及五邑学校师生们的辛劳,烈日炎炎之下的守候,媒体人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我们记者和你们师生们一样顶着烈日,流着汗水,默默地参与陪同着。
江门市侨联精心组织了这场具有地方特色的欢迎仪式迎接海内外华文媒体人。仪式首先是舞狮表演,这让我想起了在吉隆坡每逢活动必有舞狮表演,狮舞又称“狮子舞”,是中华各族民间舞蹈之一,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民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每逢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江门市侨联以舞狮表演开场其寓意深远,可见主办单位的良苦用意,令海外华文媒体人兴奋不已。接着播放江门市的宣传片,看到江门日新月异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又让媒体人深感振奋,江门又是重要的广府人聚集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市下辖的新会区、江海区、蓬江区、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等县级市和区都具有深厚的广府文化。新会是广府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台山是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台山拥有着悠久的广府文化传统。开平的历史文化与广府文化同宗同源,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开平作为最著名的侨乡,有众多的华侨华人从这里走出国门,成为广府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恩平是广府人聚居地,拥有悠久的广府文化。鹤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原居民大都属于广府民系,拥有深厚的广府文化。所以江门市侨联以侨为桥,以媒为介,打造侨务工作新局面是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切实可行的现实意义的。
梁启超故居博物馆 位于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由故居和纪念馆两大部分组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梁启超故居建于晚清,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成长生活的地方,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两厅前各有一天井,偏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小楼亭书房,在故居正厅门楣上悬挂了一梁启超为自己立的“一等嘉禾章中卿衔少卿 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牌匾。1996年,梁启超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完成全面修缮。在故居与纪念馆之间的广场中央竖立着一尊铜像,高2.38米,重400多公斤,由新会籍的广州美术学院林敦厚教授、雕塑家林汉强父子设计。
梁启超故居纪念馆2001年建成,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2022年,新会区聘请清华大学团队,对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布置了“强国梦 中华情”梁启超生平史迹专题展,该展览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序厅”“少年才俊 新会骄子”“初涉政坛 救亡图存”“漂泊异乡 心系家国”“再造共和 反对复辟”等5个部分组成。
开平自力村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塘口镇自力村被称为开平碉楼第 一村,是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自力村有9座碉楼、6 座庐(即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居安楼、云幻楼 、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逸农楼、养闲别墅、球 安居庐、耀光别墅、安庐、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 生居庐、湛庐。最早的龙胜楼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 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其中,最精美 的是高5层的铭石楼,这座楼还是电影《让子弹飞》的 拍摄地。碉楼因形似碉堡而得名,是一种集防卫、居 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的 建造历史,最初是为了防范盗匪侵扰,是由开平海外 侨胞回来建造的。开平现存的碉楼达到1833座。碉楼 最上面一层一般为四面悬挑,类似于骑楼,突出于下 面的楼体,这个角度可以居高临下垂直看到地面所有 地方。同时碉楼的四周还设置有枪眼,配置小石头、 碱水、水枪和枪械等工具。门窗都是铁的,与墙壁相 平,而且窗门缝隙极小,无法爬窗而入。
记得上次来到赤坎华侨古镇和自力村碉楼与村落时我曾经写过新闻稿,也写过软文刊发在《海内外》杂志上,对开平碉楼与古镇有说不完的情话和丢不掉的思念,可见它在记者心中的位置,由碉楼想到民风的强悍,由赤坎华侨古镇看到中西文化的交融,又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富民强的现实与“一带一路”的互通共荣,历史与现实的无缝衔接,不得不让人们去认真的思考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康,认真的思考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恩平市歇马举人村 建于元朝至正年间,有近700年的历史,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 丽休闲乡村”。这里“学霸”辈出,明、清时期培养 出680多位功名人士,其中举人285人,从九品至二品 的官员有430多人,因此被称为“歇马举人村”。“勤 勉好学”的传统,是歇马村发展与兴旺的根基。在歇 马村,村场以雄马造型建筑及古祠堂、古树、古碑石 、园林、教子台等名胜而著称。完好保存有功名碑林 、皇帝敕命、旗杆夹、祠堂、祖训碑石等珍贵文物, 以及男人巷、娘女巷等奇特古建筑。其中,功名碑林 是当时凡获举人以上功名者,村里就为其刻石碑竖立 在教子地台周围,以彰显其功名和鼓励后人。教子地 台附近,有200多块宽约0.35米、高约1.3米的功名石碑 有序排列着。碑林旁还有纪念8名五品功名获得者的八 大旗杆,旗杆墩上竖有两块石碑,石碑之间夹着高10 多米的旗杆,根根旗杆高耸入云,令人生出壮志凌云 之感。在近现代和当代,歇马村同样人才辈出。近现 代,歇马村涌现出爱国华侨、飞虎队队员梁汉一,粤 剧名旦芳艳芬以及著名书法家梁鼎光等名人。新中国 成立后,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共200多人, 其中包括美国太空总署哈勃望远镜总工程师梁新柱, 及梁天锡、梁锡三、梁鼎光等三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
其次,在广东省侨联(兼职)副主席、江门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林春晖 的亲自督办下,向采访团的记者们提供发稿素材工作渐入佳境,由开始要求记者适应水土逐渐到以记者发稿需求而提供素材,台山市委宣传部和台山市侨联遵循林春晖主席的指示精神,向记者们提供了大量的适合新闻稿的素材,致使记者们加班加点的赶写新闻稿件以弥补前期的不足,仅《海内外》一家媒体平台就多发了一百多篇新闻稿件,有记者坦言,假如从一开始就这样提供素材,在江门的发稿数量至少有翻倍的可能。
再次,在广东采访行最后时段,江门市委宣传部和江门市侨联及时的在台山组织召开了“ 侨见•江门海外华文媒体沙龙”,以座谈会的形式邀约各方人士交流座谈,总结经验和找出不足,为记者们编发稿的最后冲刺加油鼓劲,效果极佳。 (记者/续炳义,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参访华侨华人博物馆后记者们来到了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先植树后参观,植树活动流程比较正式,有领导讲话、颁发证书、揭幕和植树几个环节,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文威,广东省侨联(兼职)副主席、江门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春晖,五邑大学校长张运华,广东省侨联文化部副部长、三级调研员邵慧,广东省侨联文化部二级调研员柯广宁, 五邑大学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罗丹,江门市侨联秘书长张文正,江门市侨联经济科技部部长黄远雁,五邑大学侨务办公室主任邓宝林, 江门市侨联联络部副部长陈淑媛,以及委内瑞拉全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副主席甄金纯,委内瑞拉全国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秘书颜健文等五邑籍侨胞。来自海内外的38家华文媒体代表细数完整地参加了整个植树活动。
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文威在发言中表示全省各级侨联组织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共同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力以赴实施侨助“百千万”工程。早前,我们已在韶关、清远等地开展多场侨界义务植树活动,种下爱心树苗,书写绿色画卷。今天,在五邑大学的鼎力支持下,在热心侨胞的慷慨捐助下,在海外华文媒体和中央媒体朋友的参与见证下,我们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侨助行动延伸至侨都江门,在美丽的五邑大学校园内种下10棵象征智慧、觉悟、健康、吉祥的菩提树苗,留下美丽而永久的绿色印记。
五邑大学校长张运华向远道而来的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五邑大学在侨乡文化研究与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他强调,五邑大学作为侨乡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一直致力于挖掘和保护侨乡文化遗产,同时积极推广侨乡文化,使之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重要纽带。
领导讲话结束后举行了颁奖仪式和揭幕仪式,随后38家华文媒体人与各级领导们一起开始了十棵菩提树的培土活动。纵观整个植树活动过程,充分显现了各级领导对植树造林绿化江门的重视,以及五邑学校师生们的辛劳,烈日炎炎之下的守候,媒体人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我们记者和你们师生们一样顶着烈日,流着汗水,默默地参与陪同着。
植树过后,38家媒体代表在广东省侨联戴文威副主席和江门市市侨联林春晖主席的带领下参访了广 东侨乡文化研究院,详细了解五邑大学的前世今生。知道了五邑大学自建校以来就重视对华侨历史、侨乡文 化的研究,1994年成立“五邑文化与华侨研究室”。 2006年成立“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所”。同年11月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广东省侨乡文化研 究基地”落户我校,此为首个省级侨乡文化的学术研 究基地。2012年7月,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五邑大学“ 广东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华侨文化研究基 地”,是九个基地中唯一的侨文化研究基地。2015年 ,中国侨联批准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为中国华侨国 际文化交流基地。同年,五邑大学与中国华侨华人历 史研究所共建的“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赋予五 邑大学推动全国侨乡文化研究的新使命。2020年10月 ,五邑大学将“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改名为“广 东侨乡文化研究院”。同年11月,江门市委、市政府 依托五邑大学成立“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 在二十多年的学科和平台建设中,广东侨乡文化研究 院搭建了“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两年一届)、“中国侨乡比较研究”国内学术交流 平台,推出了“侨乡研究丛书”,创办了学术辑刊《 中国侨乡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 目“侨批文书整理与研究”。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是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侨批档案 —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首席专家单位 ,其中,2人被广东省政府荣记一等功,1人荣记二等功,为这两个中国涉侨的世界遗产申报成功做出了杰出贡献。
8日晚上江门举办隆重的欢迎仪式,在欢迎仪式上,江门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江门市主委胡念芳首先致辞,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戴文威讲话,媒体代表、澳门《国际贸易导报》总编辑殷杉发言,香港中外通讯社总裁韦燕宣读了媒体联盟的倡议书,举行了媒体联盟的签约仪式,领导和媒体代表为媒体联盟的成立按下启动键,江门市文旅等相关单位做了江门推介。纵观整个欢迎仪式,成立媒体联盟是主题,大概承办方是想借着这次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把江门的海外华文媒体联盟成立起来,为后续国际宣传筑牢基础,想法十分丰满。
江门市侨联精心组织了这场具有地方特色的欢迎仪式迎接海内外华文媒体人。仪式首先是舞狮表演,这让我想起了在吉隆坡每逢活动必有舞狮表演,狮舞又称“狮子舞”,是中华各族民间舞蹈之一,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民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每逢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江门市侨联以舞狮表演开场其寓意深远,可见主办单位的良苦用意,令海外华文媒体人兴奋不已。接着播放江门市的宣传片,看到江门日新月异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又让媒体人深感振奋,江门又是重要的广府人聚集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市下辖的新会区、江海区、蓬江区、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等县级市和区都具有深厚的广府文化。新会是广府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台山是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台山拥有着悠久的广府文化传统。开平的历史文化与广府文化同宗同源,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开平作为最著名的侨乡,有众多的华侨华人从这里走出国门,成为广府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恩平是广府人聚居地,拥有悠久的广府文化。鹤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原居民大都属于广府民系,拥有深厚的广府文化。所以江门市侨联以侨为桥,以媒为介,打造侨务工作新局面是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切实可行的现实意义的。
广东采访行江门站启动仪式后首先走进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感触颇深,因为在北京时几乎每个月都去一次北京植物园,梁启超家族的墓地就在北京植物园内,出于对梁启超、梁思成的家族的崇敬,经常去梁启超墓地祭奠,仔细拜读每个碑文,所以这次在江门参访梁启超故居博物馆确实是有所思有所想,对他们家族陌生与熟悉交织,仰望与敬佩同在。
梁启超故居博物馆 位于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由故居和纪念馆两大部分组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梁启超故居建于晚清,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成长生活的地方,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两厅前各有一天井,偏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小楼亭书房,在故居正厅门楣上悬挂了一梁启超为自己立的“一等嘉禾章中卿衔少卿 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牌匾。1996年,梁启超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完成全面修缮。在故居与纪念馆之间的广场中央竖立着一尊铜像,高2.38米,重400多公斤,由新会籍的广州美术学院林敦厚教授、雕塑家林汉强父子设计。
梁启超故居纪念馆2001年建成,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2022年,新会区聘请清华大学团队,对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布置了“强国梦 中华情”梁启超生平史迹专题展,该展览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序厅”“少年才俊 新会骄子”“初涉政坛 救亡图存”“漂泊异乡 心系家国”“再造共和 反对复辟”等5个部分组成。
从梁启超故居出来后又走进了新会泓达堂陈皮茶叶有限公司了解 新会陈皮产业发展情况,使媒体人对陈皮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新会陈皮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知道了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土特产”,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传统道地药材,有近千年历史传承,其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优越,历史蕴 藏与传统风俗丰富,造就了独特而最优秀的质量特色 ,具有药食茶同源、食养俱佳的独特价值。享有“一 两陈皮一两金”“千年人参,百年陈皮”之美誉。新 会陈皮是用新会柑果皮为唯一原材料,经炮制而成的 陈年贮存品。2019年,新会区成功创建新会陈皮国家 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入选传 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会区陈皮入选 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和全国乡村产业振 兴典型案例。2022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90 亿元,带动全区7万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约2.2万元 ,新会陈皮荣获“2022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 ”百强榜农业产业品牌第一。目前,新会区新会柑种 植面积达14万亩,新会柑鲜果产量达17.5万吨,加工 新会陈皮8500多吨,已形成药食茶健和文旅、金融等6 大类35细类100余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近年来,新会 陈皮产业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新会陈皮特色名片持 续擦亮,先后荣获“中国陈皮之乡”“中国新会陈皮 茶之乡”“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十大建设模式”等殊荣,在“2022 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排行榜,新会陈 皮成功登顶。参访之后作者随即购买了四盒五年陈皮与有人分享,让浓郁的陈皮香味流向远方,传给世界。
对国际知名的酱料品牌李锦记的认知有了新的高度,平时只知道李锦记蚝油、李锦记虾酱以及李锦记佐料,并不知道它在何处,更不知道它的生产工艺和销售渠道,至于它的生产规模更是知之甚少,来到现场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一片片高耸的工艺罐,说一样望不到边可能是站的位置低,数也数不清倒是事实。 李锦记已从一个只生产蚝油和虾酱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200多款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酱料集团。李锦记集团总部设于中国香港,并在中国新会、黄埔和济宁、美国洛杉矶以及马来西亚吉隆坡设立了生产基地,在全球拥有接近6,000名员工,是一家具有全球网络的跨国公司。李锦记坚持“100-1=0” 的品质管理理念,秉承品质百分百坚持,为人们提供 选料上乘、味道醇正、安全健康的高品质中式酱料, 是中式调味品的领军品牌,获奖无数。近年重大荣誉 包括:2006年,李锦记LEE KUM KEE商标被国家商标局 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8年, 李锦记新会生产 基地荣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国家绿色工厂” 称号;2020年,李锦记新会生产基地成为全世界发酵 食品行业领域第一家获得“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 )”铂金认证的企业;2021年,凭借在员工敬业度、 人才发展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李锦记酱料 集团旗下四间公司获颁 “2021亚洲最佳企业雇主奖” 。其中李锦记中国香港总部及李锦记(中国)销售有 限公司已是自2017年以来连续五年获颁此奖项,李锦 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首次获得“WeCare认证”。
走出江门新会来到开平赤坎华侨古镇和自力村的碉楼与古村落,这两个地方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旅游集散地和网红打卡地。赤坎华侨古镇有着370多年开埠建圩的历史 ,保留着600多座骑楼,是全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 、保存最完整的侨乡古骑楼建筑群,入选第三批“中 国历史文化名镇”。开平赤坎华侨古镇于2023年1月10 日正式开始试运营,赤坎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以赤坎历史文化特征最显著的风貌老街作为历史景观轴线,以潭江内河及周边沿江建筑景观风貌形成黄金河岸和码头景观的沿江传统风貌轴线,以赤坎两大家族关族和司徒氏的自然领域分成上埠核心和东埠核心,展现二十世纪初期赤坎商贸繁荣景象和市井生活,成为海外人士了解中国古镇文化、华侨历史文化、开平碉楼文化的窗口。
开平自力村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6月28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塘口镇自力村被称为开平碉楼第 一村,是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自力村有9座碉楼、6 座庐(即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居安楼、云幻楼 、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逸农楼、养闲别墅、球 安居庐、耀光别墅、安庐、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 生居庐、湛庐。最早的龙胜楼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 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其中,最精美 的是高5层的铭石楼,这座楼还是电影《让子弹飞》的 拍摄地。碉楼因形似碉堡而得名,是一种集防卫、居 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的 建造历史,最初是为了防范盗匪侵扰,是由开平海外 侨胞回来建造的。开平现存的碉楼达到1833座。碉楼 最上面一层一般为四面悬挑,类似于骑楼,突出于下 面的楼体,这个角度可以居高临下垂直看到地面所有 地方。同时碉楼的四周还设置有枪眼,配置小石头、 碱水、水枪和枪械等工具。门窗都是铁的,与墙壁相 平,而且窗门缝隙极小,无法爬窗而入。
记得上次来到赤坎华侨古镇和自力村碉楼与村落时我曾经写过新闻稿,也写过软文刊发在《海内外》杂志上,对开平碉楼与古镇有说不完的情话和丢不掉的思念,可见它在记者心中的位置,由碉楼想到民风的强悍,由赤坎华侨古镇看到中西文化的交融,又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富民强的现实与“一带一路”的互通共荣,历史与现实的无缝衔接,不得不让人们去认真的思考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康,认真的思考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走进恩平市的冯如故居和歇马举人村,这两个地方有个共同点是励志,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感觉恩平的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高科技企业的占有率也比较低,人们的观念尚需向故人学习、继承与弘扬。恩平市冯如故居,位于广东省恩平市牛江镇杏圃 村,建于清代,是一间典型的三间二廊的岭南小院, 坐东向西,硬山顶,龙船脊,外墙为青砖砌筑,内墙 为泥砖垒筑,俗称为“银包皮”。故居总长10.49米, 总宽9.61米,占地总面积100.81平方米。故居内还展出 了冯如生平事迹、中国航空发展史等珍贵的文史资料 图片。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将故居按原貌进行 维修。2012年10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 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冯如1883年出生于恩平牛江 镇杏圃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2岁随舅父漂洋过海到美 国谋生。他目睹了美国的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 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 入了飞机制造,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之 后,他萌发出制造飞机救国的思想。1905年日俄战争 在中国爆发,从此他开始致力航空事业,发誓:“苟 无成,毋宁死!”在爱国华侨的大力资助下,创办飞 机制造公司,历经千辛万苦,克服无数困难,终于1909 年试制成功第一架飞机。次年10月,他参加国际飞行 协会举办的飞行比赛,获得比赛第一名。1911年3月, 冯如谢绝美国的重金聘用,毅然带着两架自制飞机投 到祖国怀抱。他为了开通民智,宣传航空知识,于1912 年8月25日,为民众作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受重伤牺 牲。在他被送医的弥留之际,这位开创了中国航空事 业先河的伟人对助手说:“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 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也。”至今这句话仍然激励着无 数航空人奋勇前进。
恩平市歇马举人村 建于元朝至正年间,有近700年的历史,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 丽休闲乡村”。这里“学霸”辈出,明、清时期培养 出680多位功名人士,其中举人285人,从九品至二品 的官员有430多人,因此被称为“歇马举人村”。“勤 勉好学”的传统,是歇马村发展与兴旺的根基。在歇 马村,村场以雄马造型建筑及古祠堂、古树、古碑石 、园林、教子台等名胜而著称。完好保存有功名碑林 、皇帝敕命、旗杆夹、祠堂、祖训碑石等珍贵文物, 以及男人巷、娘女巷等奇特古建筑。其中,功名碑林 是当时凡获举人以上功名者,村里就为其刻石碑竖立 在教子地台周围,以彰显其功名和鼓励后人。教子地 台附近,有200多块宽约0.35米、高约1.3米的功名石碑 有序排列着。碑林旁还有纪念8名五品功名获得者的八 大旗杆,旗杆墩上竖有两块石碑,石碑之间夹着高10 多米的旗杆,根根旗杆高耸入云,令人生出壮志凌云 之感。在近现代和当代,歇马村同样人才辈出。近现 代,歇马村涌现出爱国华侨、飞虎队队员梁汉一,粤 剧名旦芳艳芬以及著名书法家梁鼎光等名人。新中国 成立后,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共200多人, 其中包括美国太空总署哈勃望远镜总工程师梁新柱, 及梁天锡、梁锡三、梁鼎光等三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
2024年6月11日,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江门台山,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首先是记者们 在台山有幸参加了由江门市侨联主办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广东省粤菜师傅海外交流基地、广东厨艺技工学校侨胞之家的三牌揭牌仪式。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向海外侨胞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里,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海外侨胞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广东省粤菜师傅海外交流基地,则是推广粤菜文化、传承烹饪技艺的重要窗口。粤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精致的烹饪技艺,深受海内外食客的喜爱。通过这个基地,培养更多优秀的粤菜师傅,将粤菜文化推向世界。 广东厨艺技工学校侨胞之家,是为侨胞朋友们提供的温馨家园。在这里,侨胞朋友们可以学习烹饪技艺、交流心得体验,感受家的温暖和关怀。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侨胞朋友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让他们在海外的生活更加美好。通过这些活动,希望提升“粤菜师傅”影响力,着力讲好基地故事,不断增强广大侨胞对故乡的亲情、对故土的眷恋、对乡情的感知、对文化的认同,使基地成为侨界朋友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助力“百县千镇万村工程”高质量发展。
其次,在广东省侨联(兼职)副主席、江门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林春晖 的亲自督办下,向采访团的记者们提供发稿素材工作渐入佳境,由开始要求记者适应水土逐渐到以记者发稿需求而提供素材,台山市委宣传部和台山市侨联遵循林春晖主席的指示精神,向记者们提供了大量的适合新闻稿的素材,致使记者们加班加点的赶写新闻稿件以弥补前期的不足,仅《海内外》一家媒体平台就多发了一百多篇新闻稿件,有记者坦言,假如从一开始就这样提供素材,在江门的发稿数量至少有翻倍的可能。
再次,在广东采访行最后时段,江门市委宣传部和江门市侨联及时的在台山组织召开了“ 侨见•江门海外华文媒体沙龙”,以座谈会的形式邀约各方人士交流座谈,总结经验和找出不足,为记者们编发稿的最后冲刺加油鼓劲,效果极佳。 (记者/续炳义,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四川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江苏省侨联文促会副会长兼国际传播专委会主任、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