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174691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武汉报道)2025年4月16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武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宜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襄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荆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承办的“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在湖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慧萍的带领下走进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科特迪瓦、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埃及、尼日利亚、中国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华文媒体,以及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境内媒体参加了参访活动。襄阳市政协副主席蒙世远,襄阳市侨联主席陈红, 谷城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五山镇党委书记杜晓溪,谷城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凯,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主任闵洪艳等 陪同参访。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既不归文,也不属诗,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古人称“赋者,古诗之流也”。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排偶、藻饰、押韵和用典是赋的最大特征。
一、“赋”的种类,赋可分为骚赋、大赋、小赋、骈赋、文赋五种,也包含诗赋、俗赋。
(一)骚赋,骚赋是指模拟《楚辞》而写的一种赋。沿袭《离骚》格调,多以“兮”字入句。表现手法上常用排比,但不求对偶句之精严。隔句押韵,且常转韵。内容重在“写志”,而不在“体物”。如贾谊《吊屈原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二)大赋,也称古赋,大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喜堆砌词语,好用难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被后人视为赋体正宗。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
(三)小赋,也称骈赋,产生于六朝,是东汉抒情短赋的变体。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齐,多为四言、六言骈偶组成,通篇押韵。骈赋讲究一定声律,但是,骈句除字数、词性、结构一致外,其平仄还不是特别讲究,可称之宽式骈赋,如江淹的《别赋》。据此,有人说今日作骈赋不必过于拘泥,但这种观点未获普遍认可。
(四)律赋,唐宋时代科举考试要求作赋,于是骈赋又演化出律赋,特点是题目、字数韵式、平仄都有严格限制。律赋句式极其多变,唐代中期出现的《赋谱》,就有“壮、紧、长、隔、漫”等句式。律赋转韵频繁,科考时常限八韵。短短四百余字的赋,即需用八个韵,可见其频繁程度。
(五)文赋,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唐宋古文家在赋的创作方面,通篇贯穿散文的气势,不刻意追求对偶、声律、词采、典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较自由,甚至大量运用散文的句式,文赋实际上是赋体的一种解放。其代表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
梳理上述5种类型的“赋”,我们在写赋时,可以扬长避短,有所取舍。如果韵律功夫还不到家,我们就不要去尝试律赋。然而,赋的句法,我们还必须要向律赋学习。
赋的格律主要包括:一是形式上的特点: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既有诗的韵律,又有文的表达方式。赋的形式多样,包括散体赋、诗体赋和骚体赋等。散体赋的语言可以是三、六、九言等,诗体赋则多为四言,骚体赋则类似于楚辞的形式。
二是历史演变: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到汉代才形成特定的体制。汉代的赋以华丽辞藻和夸张的语言描写事物,称为“骈赋”;唐代的赋注重对偶和平仄,称为“律赋”;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赋的写法更加自由,称为“文赋”。三是具体要求:赋属于韵文范畴,必须押韵;骈赋和对仗工整的要求较高,句子多为四言或六言,习惯用典;律赋特别注重平仄的协调和对仗的工整。
四是历史上的经典作品:汉代的司马相如《上林赋》、唐代的杜牧《阿房宫赋》、宋代的欧阳修《秋声赋》和苏轼《赤壁赋》等都是赋的经典之作。
先说押韵规则
赋是一种文体,起源于诗骚,保留韵的形式。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是无规律押韵(文赋)。当句末是语气词时,往往是语气词的前一个字押韵。骈散结合的,散句不押韵,骈句则押韵。
关于换韵,对长篇大赋而言,若通篇一韵,既不符合声气开合,抑扬顿挫的大原则,也不能利用平仄不同的韵来调度文章气氛。所以,文章篇幅较短的可以一韵到底。如果篇幅较长,就需要换韵。而换韵的频度并无定制,有的押二三字而一换韵,有的多至押十数字而一换,多少不等。
再说平仄格式,赋的五种形态,骈赋、律赋讲究平仄,骈赋对平仄也不特别严格。律赋是骈赋的升级版,严格对仗平仄。总体而言,赋对平仄没有硬性规定,但作者在遣词造句时,多使平仄错落有致,朗朗上口。
马行走时,斜对角迈蹄,也就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如果将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这就是马蹄律的声律规则。
汉朝是赋的顶峰时期,韵文还没有对声调的讲究与格律约束,只讲究句尾字押韵。到了唐朝,赋的平仄和声调的格律得到了发扬光大。而律赋是骈赋的升级版,严格对仗与平仄。总体而言,赋的平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规范化,虽然没有严格的硬性规定,但作者在创作时会注重平仄的搭配和韵律的美感。
赋的骈偶,两马并驾叫骈,两人一起叫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古代的仪仗也是两两相对,因此,骈偶又叫对仗。骈体文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对。
(一)句法结构相似。注重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这是骈偶的基本要求。如: 主谓宾结构,心铭使命,足迹春天。述宾结构,泯欲海之浊浪,慰心灵以清泓。
(二)句子成分相同。不仅整体对称,句子成分也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试问民意,何以洒泪潸潸;且看警魂,无惜捐躯拳拳。迤逦而来,双水双流,如带如襟融融合抱;缱绻而去,双峰双视,若拱若揖遥遥引吭。
(三)虚实词性相配。在一联对句里要讲究词语的配对,前后两句的相对位置,原则上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连词、介词对 连词、介词。 因势赋形,寺隐茂林繁简;随机造物,庙筑危岩叠重。外游游物,法天地而不语;内游游心,慰道体以初衷。古人讲究的是虚对虚、实对实,而实词和虚词内部则常有变通之处。形容词用作主语或宾语:壮伟同行,豪迈比肩;泱泱乎万道祥光佑嘉美,赫赫乎十方瑞气祝丰登。动词、形容词同作谓语:飒飒海风,温润营商环境;晶晶窗口,明媚振兴发展。名词、形容词同作定语:龙首山远望层峦而抱青幽,凤冠山近瞰秀水而横白练。名词作状语:塔吊林立,嘉宾鲤集。
(四)词语事类相对。要求用相同“事类”词语两两相对。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器物对器物。如:山河掌中新,日月肩上过。对仗句需要反复练习,比如我在写《太阳宫千字赋》时,左右两块碑,各写500字,两个500字按对联来写。
(一)壮句,也称双三式,在一组骈句中,前面的出句与后面的对句都是三字句,因为字数少,读起来有气促之感。赋谱说:“壮句,气紧促,若赋,则落韵密,宜在关窍处,忌多。”以下全文所举例句,均出自本人所作。堪砥柱,主沉浮。辟康庄、拓福祉。起沉疴,肇新政。双三式,不可有三连平或者三连仄,尽量不要有虚词。一篇赋中,也不能连用,若连用过多,则壮之有余而宽疏不足。壮句前通常需要辅以引发、承接及过渡词语,如“观夫”“所以”“复若”等提引词。
(二)紧句。也称双四式,为二二节奏。从诗经到骈文,大多是以四字句构成。在赋文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既可以用在开篇发端,亦可以使用于任何段落的中间,常常用在每段的起句,紧句在赋文中没有固定的位置。例:半岛剑横,环海弓盘。辽沈枕接,齐鲁襟连。擦肩烈焰,行走刀尖。千峰云起,百壑松生。开篇用双四句时,有时可以加提引词。在换段、换内容、换韵时,如果用四字句,最好要加提引词,这样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段中的文意。在一段中不宜连续使用。最多连用两句,不能三句连用,连续使用会显得句型配合呆板。
(三)长句。关于长句,传统认为是一组五字以上的单句对。双五式:山崇气象阔,众信香火丰。双六式:天地辟于混沌,阴阳判自鸿蒙。双七式:隐耀同尘疲尽解,忘机齐物俗无牵。双八式:尚德而达博能之境,忠诚以证卓越之巅。双九以上:溯千载钟灵灵而毓秀,纵万里瑰丽丽而璀璨。旌旗舒卷依稀金戈铁马,剑戟闪灼若见雄姿英颜。携凤冠挈朱雀以望蟠山无限春光秋色,襟如意怀莲花而邀凡水不尽浪静波恬。长句常用于关键部分的前奏与铺垫,一般不在开篇时使用。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提倡9个字以上的长句,其中的原因是句子太长失去灵动,读起来韵味不足。
(四)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又称“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轻、重、疏、密、平、杂六类。
(1)轻隔:也就是前四后六的四六式。这种句型是骈句的基本形态,使用频率最高。天成锁钥,警京津之门户;地就枢纽,察山海以危安。外游游物,法天地而不语;内游游心,慰道体以初衷。
(2)重隔:也就是前六后四的六四式。职守一方热土,利器公权;情系万家灯火,琴心剑胆。通晚声喧人沸,熠熠奔奔;达旦走台合光,腾腾闪闪。
(3)疏隔:前三后五以上。主要有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三七、三三九、三五七等。益民生,忠诚辉日月;谋福祉,使命映锤镰。堪砥柱,亦警亦军亦政担当以鼎;主沉浮,肃敌肃伪肃特意志如磐。缅英烈,何惧己,危抱血一腔解人危;致英雄,忘却自,安纵情万丈筑民安。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十载虔修奋励,根深本固法门开百世;一宗道脉砥行,枝开叶散圣境演三清。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一般有四四、六六、七七、八八和四四四几种。四四式:货殖络绎,商贾缤纷;达士寒暄,宾旅汇聚。旧城斧旧,难逾旧念;新城裁新,可拓新方。士子贤达,追昔溯往;名流墨客,撰志刻铭。六六式:理想熔与赤心,男儿心驰浩海;热血沸与行动,志士气盖云天。梨开千枝挂雪,枫染半壁流彤;目入一溪凝碧,天刺万朵芙蓉。七七式:书声相闻领梯航,校宇相接行智育;昼如长龙之俯卧,夜似虹虬之翩跹。八八式:徐步览胜思绪渺渺,剑戟闪灼雄姿英颜;伫足抒怀感慨端端,旌旗舒卷金戈铁马。四四四式既而塔吊林立,车喧人沸,蒸蒸腾腾;复又嘉宾鲤集,商徕资引,熠熠闪闪。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竭虑殚精,护万家亦安亦暖;履艰蹈险,保百姓载欣载欢。步阔不休,但行半途需竞劲;功伟不傲,欲达长程更奋鞭。五千载文明璀璨,国泰民安;八百代华夏儿女,枝繁叶茂。隔句由两联四句组成,虽然是四句,却是两两相对,也就是说由两组骈句组成。这里的两两相对。四个分句句脚符合马蹄律: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非此即彼。隔句是在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六种隔句就使用频率来讲,轻、重为最,杂次之,疏、密次之,平为下。
(一)壮句。也称双三式,在一组骈句中,前面的出句与后面的对句都是三字句,因为字数少,读起来有气促之感。赋谱说:“壮句,气紧促,若赋,则落韵密,宜在关窍处,忌多。”以下全文所举例句,均出自本人所作。堪砥柱,主沉浮。辟康庄、拓福祉。起沉疴,肇新政。双三式,不可有三连平或者三连仄,尽量不要有虚词。一篇赋中,也不能连用,若连用过多,则壮之有余而宽疏不足。壮句前通常需要辅以引发、承接及过渡词语,如“观夫”“所以”“复若”等提引词。
(二)紧句也称双四式,为二二节奏。从诗经到骈文,大多是以四字句构成。在赋文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既可以用在开篇发端,亦可以使用于任何段落的中间,常常用在每段的起句,紧句在赋文中没有固定的位置。例:半岛剑横,环海弓盘。辽沈枕接,齐鲁襟连。擦肩烈焰,行走刀尖。千峰云起,百壑松生。开篇用双四句时,有时可以加提引词。在换段、换内容、换韵时,如果用四字句,最好要加提引词,这样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段中的文意。在一段中不宜连续使用。最多连用两句,不能三句连用,连续使用会显得句型配合呆板。
(三)长句。关于长句,传统认为是一组五字以上的单句对。双五式:山崇气象阔,众信香火丰。双六式:天地辟于混沌,阴阳判自鸿蒙。双七式:隐耀同尘疲尽解,忘机齐物俗无牵。双八式:尚德而达博能之境,忠诚以证卓越之巅。双九以上:溯千载钟灵灵而毓秀,纵万里瑰丽丽而璀璨。旌旗舒卷依稀金戈铁马,剑戟闪灼若见雄姿英颜。携凤冠挈朱雀以望蟠山无限春光秋色,襟如意怀莲花而邀凡水不尽浪静波恬。长句常用于关键部分的前奏与铺垫,一般不在开篇时使用。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提倡9个字以上的长句,其中的原因是句子太长失去灵动,读起来韵味不足。
(四)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又称“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轻、重、疏、密、平、杂六类。
(1)轻隔:也就是前四后六的四六式。这种句型是骈句的基本形态,使用频率最高。天成锁钥,警京津之门户;地就枢纽,察山海以危安。外游游物,法天地而不语;内游游心,慰道体以初衷。
(2)重隔:也就是前六后四的六四式。职守一方热土,利器公权;情系万家灯火,琴心剑胆。通晚声喧人沸,熠熠奔奔;达旦走台合光,腾腾闪闪。
(3)疏隔:前三后五以上。主要有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三七、三三九、三五七等。益民生,忠诚辉日月;谋福祉,使命映锤镰。堪砥柱,亦警亦军亦政担当以鼎;主沉浮,肃敌肃伪肃特意志如磐。缅英烈,何惧己,危抱血一腔解人危;致英雄,忘却自,安纵情万丈筑民安。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十载虔修奋励,根深本固法门开百世;
一宗道脉砥行,枝开叶散圣境演三清。(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一般有四四、六六、七七、八八和四四四几种。四四式货殖络绎,商贾缤纷;达士寒暄,宾旅汇聚。旧城斧旧,难逾旧念;新城裁新,可拓新方。士子贤达,追昔溯往;名流墨客,撰志刻铭。六六式:理想熔与赤心,男儿心驰浩海;热血沸与行动,志士气盖云天。梨开千枝挂雪,枫染半壁流彤;
目入一溪凝碧,天刺万朵芙蓉。七七式:书声相闻领梯航,校宇相接行智育;昼如长龙之俯卧,夜似虹虬之翩跹。”八八式:徐步览胜思绪渺渺,剑戟闪灼雄姿英颜;伫足抒怀感慨端端,旌旗舒卷金戈铁马。四四四式:既而塔吊林立,车喧人沸,蒸蒸腾腾;复又嘉宾鲤集商徕资引,熠熠闪闪。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竭虑殚精,护万家亦安亦暖;履艰蹈险,保百姓载欣载欢。步阔不休,但行半途需竞劲;功伟不傲,欲达长程更奋鞭。五千载文明璀璨,国泰民安;八百代华夏儿女,枝繁叶茂。隔句由两联四句组成,虽然是四句,却是两两相对,也就是说由两组骈句组成。这里的两两相对。四个分句句脚符合马蹄律: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非此即彼。隔句是在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六种隔句就使用频率来讲,轻、重为最,杂次之,疏、密次之,平为下。
在五、漫句。漫句即散句,不需要对偶的句子。漫句在骈赋和律赋中通常只能用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漫句适合议论、抒情、说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下句中的斯地斯人:斯地斯人,心径豁开,能括阴阳之妙有;玄思奔涌,可究天地之未穷。再如《融园赋》中的主体段,三个角度观看融园,得出三个结论。每个结论句都是散句。结尾段,此三者进行小结,也属于散句。观夫融园,……聚天之大美而成焉。比及融园,……汇地之妙有而存焉。迨至融园,……得人之至和而乐焉。此三者,可谓天地人德满功圆。我在创作大连公安赋时,主体部分为五段,每一段的主旨句都放在最后,且以散句形式呈现。这样写,既形成内在的节奏,也不断丰富文本的主题。五个散句如下:对l党忠诚之红色血脉由之而盎盎然
服务大局之家国情怀由之而巍巍然守正创新之敬业精神由之而浩浩然;敢打必胜之英雄精神由之而凛凛然;专群结合之制胜法宝由之而卓然。
(一)起铺结。赋的结构,可以归结为三段式:起、铺、结,相当于现代文的总分总结构,或者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所谓起,即开头的话,可以是破题,可以是导语,或者是引出正文的引语。具有一定的叙述性,或散体、或骈体,因具体情况而有别。有的开篇直接点题,比如《九鼎龙泉寺五百罗汉堂万佛宝塔碑记》:天开殊胜,九峰鼎立屏障;地设奇观,一泉翠聚龙珠。此马家寨九鼎龙泉寺也。有的开篇需要交待背景,有的交待背景还特别多,在文前加以“序”,这个'序'的作用即为'起',正文就可直接进入'铺'了。比如《鲁迅文学院公安作家班赋》:文坛赫赫,警察著述无多;名师济济,公安作家几何?高端高瞻,热望灼灼;前沿前行,企盼切切。癸巳之秋,京华之所,鲁院二期公安班,重彩启幕,业已传道授业解惑也。感动于兹,人按其册,序依其列,由次嵌名赋曰:再如《大连公安赋》:半岛剑横,环海弓盘。辽沈枕接,齐鲁襟连。天成锁钥,警京津之门户;地就枢纽,察山海以危安。大连公安——向党生,忠诚辉日月;跟党行,信仰映锤镰。铸使命以丹心,铭史册以赤胆。思绪渺渺,感慨端端。情动于衷,赋记以骈。所谓铺,即铺陈正文。这是赋的主体结构。在这部分里,各种句型往往穿插运用,相映生辉,由于篇幅较长,因此要求文章在笔势上要避免平直、达到有张有弛。如果是叙事,要按时间、空间或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叙述。注重详略,详细描写与简略概括相结合。避免平铺直叙,可设置悬念、转折等。比如《铁岭公安赋》,除前后两段,中间分为七段,按时间先后来写,每段的首句是:甲申岁首,春明布谷。乙酉启步,路辟新途。丙戌春早,建瓴高屋。丁亥岁入,阳光泽普。戊子年初,强势而出。己丑载牛,荷重疾步。庚寅临虎,似火如荼。再如《铁岭新城三赋》中的第二篇,以对话体构成全文的结构。有客飘然而至,望凤冠山葱葱,山依水而水泱泱;莲花湖渺渺,水临山而山煌煌。惊曰……,客曰……,客悠然曰……,言笑晏晏,客陶然而曰……,客嘻而笑,泛舟龙湖,沉酣未央,不知天水河兮为他乡。再如《融园赋》中的一段,先从东南西北入手,然后再说其“依冈、临水”的地势,最后概括总结其“聚天之大美而成焉”。东依龙脉,南接城山之巅;西寻流溪,北系渤海之湾。依冈而托其势,临水而禀其玄。聚天之大美而成焉。如果是描写,要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角度描写。要注重方法,用白描勾勒轮廓,用细描突出局部。比如《铁岭新城三赋》,描写山都有“山字头”,描写水都有“三点水”。山有龙首、凤冠之巅崖峥嵘,巍巍崇崇;水有凡河、天水之流波潋滟,浩浩汤汤。如果抒情,可以直接表达情感,也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间接抒情。如果议论,可在在开头或结尾提出观点。所谓结,即煞尾、结束。一般来说,'结'宜干净利落,不拖不沓,既能总结全文内容又能简短明快。好的'结'有一唱三叹之效,令人回味无穷。如《千山无量观赋》:仰观俯察,莫道山危岭峻;游目骋怀,俱是天辽地宁。再如《指点山河唯一墨》:赞曰:三百赓续,一代俊杰。继往建功,开今正舵。胸阔江海,气雄泰岳。壮哉,先生一墨染就莽莽群山,浩浩长河。
(二)起承转合。赋之首段开头,一定要炼词炼句,如起讲之擒题,先声夺人。《大连公安赋》开篇两组骈句,“半岛剑横,环海弓盘。辽沈枕接,齐鲁襟连。”便把大连所处区位领起,再用一联承接,“天成锁钥,警京津之门户;地就枢纽,察山海以危安。”从大视角彰显大连公安的地位与作用。接下来转入正题,“大连公安——向党生,忠诚辉日月;跟党行,信仰映锤镰。铸使命以丹心,铭史册以赤胆。”再用“思绪渺渺,感慨端端。情动于衷,赋记以骈”四字句收尾。此段是全文之起,但是段内又暗含起承转合之义。
1、起法。开篇实起法,这种起法多以一两句散句起笔,要求是直接点明主题。如《铁岭新城三赋》之三:宜居宜商,何处谓卓凡?亦赞亦颂,此际称先河!开篇虚起法,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用与主题相关联的素材来起笔。虚起法要从骈句开始,与实起法通常用散句不同;虚起部分不能选用与题目隔意太远的物象。文字也不要过长,两骈、最多四骈就要回到题目上来。如《千山无量观赋》:天地辟于混沌,阴阳判自鸿蒙。一气资始,万物元亨。看千峰云起,百壑松生,近临碧水为津渡,远抵白山因脉承。煌煌无量观,宗开广大,教化咸恒。
2、承法。紧承首段,次段要分出层次。《赋学指南》总结次段的起法有四: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这四种方式,概况起来就是八个字:承上启下、扩展扩张。
3、转法。转是赋文中的主要部分。除去首段、次段和尾段,中间都属于转。关于中间诸段技法总结起来有下面十三种方法: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关于起承这些内容讲起来,篇幅太长了,以后单独说。如果有需要的,可在留言区说明。本人在30年前出版过《语段技法》,对起承转合有过专门研究。
4、合法。赋之尾段又叫赋之结段。《赋学指南》中分为: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由一个字构成的提引词,多用于发篇或句与句之间承接,二三四字及以上的“提引”既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亦可用于句与句之间,无定式。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就是另起段落的开头。
换段、换内容、换韵一般都要用提引词。在同一赋中,提引词一般不能重复使用。常见的提引词有:发语词:夫、若夫、若仍、若、乃
连词:且、故、而、则、至如、至于、及夫、是以、既而叹词:嗟乎、呜呼、已矣哉、噫、噫嘻代词(+动词):臣、臣闻、臣等、其后、吾闻夫、吾想夫谦词:伏惟、门下。动词:闻夫。介词(介宾短语):于时、于是、自。写一篇赋,尤其是骈赋和律赋,因为全篇由无数个“珍珠”组成,提引发语就是一条丝线,把珍珠一个一个串起来。否则,文章就是一堆对联,美妙的骈句也如同一堆散沙。
YANHEFU
茶旅五山,楚天名镇;生态堰河,乡旅名村。雄踞百日山,故地上七坪。东连筑水襟江汉,西倚武当控巴秦。十里山川皆锦绣,聚宝藏珍;三千儿女竞风流,人杰地灵。“总体布局显山露水,交通道路依山顺水,产业结构保山护水,生态资源养山润水”,今日堰河,美丽绝伦!
山生五彩,溯古寻根。缘起真武大帝,历历仙踪道影。百日山紫气氤氲,洒金岭遍地铄金。蛇隐天坑,潜龙岭紫藤高悬;龟息地缝,夹板洞飞瀑传音。祖师殿,真武观,古拙玄妙钟鼎盛;先百日,后武当,峰峦如聚一脉承。
茶乡胜地,新村佳境。洋溢时尚风采,保持自然本真。“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生态茶园流翠飘香,柏油大道桂柳成荫;农家宅院古朴典雅,休闲山庄浑然天成。村史馆、奇石馆、书画馆,耕读传家;茶圣亭、茶经路、茶艺室,茶旅回情;茗香居、盛贤居、独山居,农家乐事,采摘园、民俗园、游乐园,野趣怡心。茂林修竹,小桥流水,处处画意诗情;楼台庙坛,墟里炊烟,仿佛梦里仙境。
乡风文明,生态为本。首倡垃圾分类,村容整洁;推行一建四改,净化环境。数字化彰显现代气息,乡士味传承古风神韵。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年货、民俗、观光井行。鄂西茶王赛,生态旅游节,年俗文化节,农家美食节,留醉四方人;环保小卫士,十佳生态户,十星文明户,致富示范户,幸福堰河村。
小康梦成,乡村振兴。“三三制”之源,“五山模式”之魂。国家AAA景区,专家誉为“中部小康典范”;休闲农业示范点,游客眼中“最美休闲乡村”。道乡寻根游、茶色生香游、田园风光游,全域旅游示范点,生态财富聚集地;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党组织、全国乡旅模范村,脱贫攻坚“奋进奖”,管理创新第一村!
功成当代党引领,造福千秋领路人。“村里有产业,农户有项目,人人有岗位,个个有钱挣”,鸿雁展翅,“堰河香”一枝独秀;党性教育,“大会堂”吐故纳新。醉美山水,五十万游人“打卡”;示范基地,十几国政要“慕名”!
壮哉,堰河人!美哉,堰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