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185525
来源:
海内外资讯
这次有幸参加“追梦中华·昂扬自贸港”2025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活动,感触颇多,收益颇多,一路上总想说说聊聊,采访结束后完成了稿件收尾后写写我的胡思乱想,谈谈我这次的感受。原来的思维总感觉国内媒体人和我们海外华文媒体人的思维不同,写作方式不同,传播方式也不相同,客观上你们是公家单位报销路费,而我们海外华文媒体人则是路费自理,落地接待,同样是参加采访你们是完成任务,我们是责任担当,不远万里自费回国参加采访感受肯定不一样,虽然同样在讲中国故事,你们个人没损失声音传的又近,我们海外媒体声音传的远还要自己搭钱,总有一种我们的思想境界要高一些,如果每一场采访行有一半以上是真正的海外华文媒体人参加,就不会有目前的被动局面。通过这次采访行改变了我的思维,让国内这帮年轻媒体人的行动给我上了一课,使我重新理解了“记者”这两个字的含义了,知道了“专业”与“业余”的重大差异,进一步理解了“滥竽充数”对海外华文媒体团队的影响与危害,同时也警醒着海外华文媒体老板们在派人参与国内采访行时要慎之又慎,因为这不只是你一家媒体的信誉问题而是整个海外华文媒体团队的信誉问题。
其次是采访活动结构主体的变化,名义上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由于专业上的业务差异实际上形成了国内媒体主旨,海外华文媒体为辅的格局,在采访安排上看,采访谁不采访谁早已确定,在采访现场中新社的记者能够直入关键环节直入主题问答,视频、音频、文字一起上,且出稿速度惊人,真正体现了什么叫新闻稿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如果一篇新闻稿件不及时编写与发布那还叫新闻稿吗?三天后还能找到采访现场的感觉吗?每天的行程那么紧凑,三天后还能回忆起来你都去了哪里了吗?所以中新社记者们的亮眼表现与敬业精神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也给我们整体记者上了一课,学习了什么叫记者,怎么样做记者,记者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这次中新社的记者们和中国新闻报的记者刘益伶老师、中国网的记者胡俊老师、央视总台的钟庆老师等用他们的行动教会了我们这些自命清高不凡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
还有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记者的责任与担当。中新社的总社记者与分社记者联动,瘦小的女孩们手托笔记本电脑活跃在采访现场,活跃在大巴车上,估计在宾馆的房间里也会通宵达旦的书写妙笔文章。这种敬业精神直接感染了我,她们远比我们这些所谓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强多少倍,她们的出稿速度与现场的敬业态度也远高于我们,令我们很无地自容。一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玩命工作,不是领的薪水和工作环境,而是他们真正理解了“记者”与“新闻”的含义,他们在家时或许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是一旦到了采访现场就是一名记者是无冕之王,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而不是游山玩水的游客,所以我总想为他们点赞,也借机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我们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怎样理解“记者”与“新闻”,怎样诠释记者的责任与担当,怎样面对各级侨联组织对海外华文媒体的期盼与展望?(媒体人/续炳义)
其次是采访活动结构主体的变化,名义上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由于专业上的业务差异实际上形成了国内媒体主旨,海外华文媒体为辅的格局,在采访安排上看,采访谁不采访谁早已确定,在采访现场中新社的记者能够直入关键环节直入主题问答,视频、音频、文字一起上,且出稿速度惊人,真正体现了什么叫新闻稿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如果一篇新闻稿件不及时编写与发布那还叫新闻稿吗?三天后还能找到采访现场的感觉吗?每天的行程那么紧凑,三天后还能回忆起来你都去了哪里了吗?所以中新社记者们的亮眼表现与敬业精神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也给我们整体记者上了一课,学习了什么叫记者,怎么样做记者,记者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这次中新社的记者们和中国新闻报的记者刘益伶老师、中国网的记者胡俊老师、央视总台的钟庆老师等用他们的行动教会了我们这些自命清高不凡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
还有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记者的责任与担当。中新社的总社记者与分社记者联动,瘦小的女孩们手托笔记本电脑活跃在采访现场,活跃在大巴车上,估计在宾馆的房间里也会通宵达旦的书写妙笔文章。这种敬业精神直接感染了我,她们远比我们这些所谓的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强多少倍,她们的出稿速度与现场的敬业态度也远高于我们,令我们很无地自容。一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玩命工作,不是领的薪水和工作环境,而是他们真正理解了“记者”与“新闻”的含义,他们在家时或许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是一旦到了采访现场就是一名记者是无冕之王,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而不是游山玩水的游客,所以我总想为他们点赞,也借机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我们海外华文媒体记者怎样理解“记者”与“新闻”,怎样诠释记者的责任与担当,怎样面对各级侨联组织对海外华文媒体的期盼与展望?(媒体人/续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