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前新闻、 通讯及文化部副部长王赛之在一起

马来西亚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在北京给侨商拜年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欧阳玉靖在一起

与第18任马来西亚上议院(Dewan Negara)主席,第8任森美兰州务大臣丹斯里莱士雅丁等在一起

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实景演出震撼着海内外嘉宾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75464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山东泰安报道)2025年9月8日,由中国登山协会、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泰安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商务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泰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以“文、旅、体、商融合”为理念,包含开幕式、登山比赛、文旅展览等板块的“第三十九届泰山国际登山节在山东泰安隆重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万多名选手,和韩国泰安郡、济州特别自治道、肯尼亚山东商会代表团、其它境外嘉宾、媒体人、自媒体网络达人、留学生、相关文化旅游交流团代表及泰安文旅国际推荐官,山东省内 15 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各级媒体代表等参加活动。

       泰山封禅大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沟通天地的最高礼仪,承载着中华文明对『天人合一』理念的千年追寻,其历史厚度与文化内涵在实景演出中焕发出震撼人心的现代生命力‌。
       先说封禅大典的历史维度,封禅起源于上古自然崇拜,秦始皇首次将其制度化,确立了『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的政治修辞体系。通过刻石记功、统一祭祀流程,封禅成为王朝合法性宣告的核心仪式;据《史记》记载,历史上仅有9位帝王完成泰山封禅,其中最晚的宋真宗因伪造『天书』事件,终结了封禅的严肃性,此后明清帝王改行祭祀之礼。秦始皇封禅时采用简化秦礼,体现法家实用主义;汉武帝引入儒家礼制,融合阴阳五行学说;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日月同辉』封禅,折射出性别权力结构的突破;历代石刻、祭器、乐舞等实物遗存,构成研究古代政治哲学、艺术审美与技术工艺的立体档案。

       从实景演出的文化重构上看,天烛峰天然剧场利用270度环形山体作背景,LED阶梯舞台随剧情升降变化,在光影中重现秦汉的雄浑、盛唐的华美、宋朝的文雅三重美学范式;166人表演团队通过威亚技术实现『飞天封禅』场景,数字投影再现《清明上河图》细节,科技赋能突破传统历史叙事边界。演出设置观众合十祈福环节,将个体情感体验嵌入宏大历史叙事。这种参与式设计复现了古代『君民共祭』的仪式感,形成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通过倭国使节朝拜、西域乐舞等场景,重现陆上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呼应『一带一路』的现实语境。

       通过泰山封禅大典的演出对文化基因的现世启示,古人『畏天命』的祭祀逻辑,暗含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在气候变化加剧的当下,封禅文化启示我们重建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正如演出中泰山云海的意象化呈现,隐喻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泰山石敢当”的民间信仰被提炼为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与“挑山工”意象共同构成新时代泰山精神符号。这种转化使古老文化突破地域局限,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资源;演出尾声五朝帝王共同谢幕的超现实场景,暗示文明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创造性的精神对话。

       泰山封禅大典演出作为融合自然景观与文化传承的实景演出,其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文化传播与历史认同,该演出通过艺术化呈现泰山封禅仪式,帮助当代观众直观感受古代帝王与天地沟通的庄重场景,强化对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认知。例如,2025年升级版演出中,通过70分钟的山水实景表演,浓缩展现五朝帝王的封禅历程,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儒家思想与皇权结合的历史脉络。 ‌‌
       其次是旅游经济带动,作为泰山旅游的标志性项目,《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年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截至2025年7月),单日最高观演人次达3200人。其成功运营直接推动了泰安文旅产业升级,通过“山水实景+历史文化”的模式,将自然遗产转化为旅游经济新增长点。 ‌‌
       还有就是现代技术融合创新,演出采用全景声光电技术,结合300余名演员的规模化表演,突破传统舞台局限,为观众提供兼具视觉冲击与文化深度的体验。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演出艺术性,也助力泰山文化以现代化方式传播。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通过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极具沉浸感的视听盛宴。首先是科技赋能的沉浸式体验,演出运用338台数字化灯光设备、6组激光表演器、16台水雾机及68支阵列音响系统,构建全方位的视听矩阵。新增水效区、LED车台屏幕及轨道车、机械马车等22件创意道具,配合声光电精准调度,实现场景无缝切换,让观众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其次是故事化叙事的艺术升级,以泰山封禅文化为核心,通过“写本”“造景”“造人”三步法构建故事框架,写本‌就是将封禅仪式与泰山自然景观、泰安民俗融合,创作出70分钟浓缩版泰山文化史诗;造景‌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还原南宋皇城、玉龙雪山等经典场景,结合机械舞台模拟钱塘江潮等自然奇观;造人‌就是通过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结合威亚技术呈现马帮铃声、纳西古乐等地域特色元素。
       还有创意道具与特效应用,演出中创新使用全息投影模拟海上丝路奇幻航程,配合机械舞台模拟钱塘江潮的磅礴气势。部分场景还融入360°环形屏幕,打破传统舞台边界,增强视觉冲击力。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作为大型实景演出项目,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演出以泰山文化为核心,通过[秦、汉、唐、宋、清五朝封禅历史背景,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脉络。这种全景式呈现强化了公众对中华文明连续性的认知,尤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凸显本土文化的独特性,有助于构建文化自信。 ‌‌
       二是经济发展与产业融合,项目带动了泰山夜间旅游的兴起,形成“文化+旅游”的增值模式。据统计,演出直接提供600个就业岗位,间接促进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 ‌‌
       三是科技与传统的创新结合,运用数字化灯光、LED屏幕、机械道具等现代技术,重构传统封禅礼仪的视听体验。这种科技融合既保留文化精髓,又符合现代观众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
       四是国际文化交流平台,2025年外国友人观演活动显示,该演出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通过历史场景的国际化呈现,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拓展文化传播渠道。 ‌‌(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上一篇:中国工业抗战史的缩影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光辉永存
下一篇:“会凌绝顶”的攀登意志支撑着海外游子笑看泰山顶峰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