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前新闻、 通讯及文化部副部长王赛之在一起

马来西亚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在北京给侨商拜年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欧阳玉靖在一起

与第18任马来西亚上议院(Dewan Negara)主席,第8任森美兰州务大臣丹斯里莱士雅丁等在一起

文化底蕴浓厚的扶风县吸引海外华文媒体的关注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25396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陕西宝鸡报道)2025年9月12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宝鸡市侨联协办,《华商报》社和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追梦中华·庚续华夏文脉”2025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陕西省侨联联络信息部部长雷波的带领下走进宝鸡市扶风县参访。来自马来西亚、加拿大、德国、南非、美国、埃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新华社、陕西日报、华商报等3家国内涉侨媒体参加了此次活动。宝鸡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温宗礼,宝鸡市侨联副主席杨永良,陕西省侨联联络信息部四级调研员王霄鹏等领导陪同参访。
       扶风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法门寺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 ‌

       扶风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得名,是西周文化发祥地。境内古周原遗址出土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被誉为“海内三宝”。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499件文物中,佛指舍利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
       扶风总面积720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境内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矿藏包括石灰岩、大理石。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七星河国家湿地、渭河“百里画廊·十里花海”等生态景观。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81.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1%(一产)∶33.7%(二产)∶50.2%(三产)。农业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工业以科技工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
      扶风是佛教文化圣地,法门寺为国家5A级景区,2017年接待游客1300.95万人次。境内还有班固治史、马融讲经等历史典故,以及苏轼《远爱亭》等文化遗迹。

       扶风县是西周文化发祥地、法门文化景区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其历史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县名“扶风”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
       西周时期属岐邑,为京畿重地。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归右扶风辖领,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更迭,至1961年隶属宝鸡市至今。

       文化特色显著,法门寺是佛教文化圣地,其地宫曾出土唐代佛指舍利,成为世界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扶风是青铜器研究重镇,出土了大量西周青铜器,为研究周代礼制提供了珍贵实证;作为西周文化发祥地,扶风保留了完整的周代礼乐制度体系,成为“周礼之乡”的文化符号。

       扶风县,这个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的地方,不仅是西周文化的摇篮,还是法门文化景区的所在地。这里被誉为“周礼之乡”和“青铜器之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天然的,这里是历史和文化的交汇地,自神农氏时期起,就是重要的历史区域。西周时期,扶风县更是京畿之地,与岐邑紧密相连,共同见证了周朝的繁荣与辉煌。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是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扶风县曾多次易名,但其归属始终未变。自汉代起,扶风县历经多个朝代的行政调整,名称和边界多次变化,核心区域始终未变。它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从汉到唐,从宋到元,每一次行政变动都为这一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到了清代末期,民国初年,扶风县改属陕西关中道,继续其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

       扶风县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通过文旅融合推动,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特色模式。扶风县拥有周原遗址、法门寺等453处文物资源,通过开发“一碗面+千年文化”体验线路,将臊子面等地方美食与非遗展演、智慧旅游结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场景。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71.88亿元,线上交易额25.24亿元。 ‌
       在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当地设计制作了《人文初祖·炎帝》《龙的传人》等工艺美术作品,并推出鹿糕馍、早味居豆花泡馍等特色旅游商品。同时,依托电商直播中心和数字赋能,打造“一口香”文化标识品牌,实现流量经济转化。 ‌
       在产业融合升级方面,通过“文化+农业”“文化+旅游”模式,投资51.83亿元建成15个文旅项目,形成以臊子面为核心的美食文化地标。结合乡村振兴,培育5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推动现代农业体系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海外华文媒体通过实地采访、多平台报道等方式传播扶风县的美食文旅特色和产业升级成果,助力其国际知名度提升。
       在文旅融合与美食经济传播方面,采访团深入扶风县,聚焦以“一口香”臊子面为代表的美食文化地标,结合法门寺、周原遗址等文物资源,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美食+文旅”融合场景;利用网红直播、美食品鉴等线上活动,形成“线下体验+线上传播”闭环,2024年通过70余场促消费活动实现线上交易额25.24亿元 。 ‌
        在产业升级与现代农业展示方面,突出扶风县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食品加工项目等产业升级举措,2024年26家规上食品企业贡献全县23%规上产值;通过海外华文媒体的多语种平台,将扶风县的发展案例转化为全球化叙事,如参考人民日报海外版“外籍人士在华支付”系列报道的互动形式 。(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上一篇:推动眉县猕猴桃走向国际化市场是海外华文媒体人的重要使命
下一篇:大儒张载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是海外华文媒体人的永久记忆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