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115681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辽宁大连报道)2025年9月15日,由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共大连市委统战部支持,大连金普新区管委会、大连市商务局、大连市侨联主办,大连金普新区党工委统战部,大连普湾经济区管委会承办“创业中华 侨兴辽宁”2025侨商辽宁行(大连)活动在大连拉开帷幕,辽宁省侨联领导,以及海内外侨商、特聘专家、辽宁省侨联商协会80多位代表,大连市委、金普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侨联、普湾新区领导及大连侨商侨企代表及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新闻媒体及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金融和旅游城市,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陆地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11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 1371公里,是我国大陆岸线最长的城市。常住人口754.4万人,现辖7个区、2个县级市、1个海岛县,拥有国家级园区6家、省级园区9家。
大连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齐全的工业门类,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我市有35个,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在石化、大型船舶、内燃和电力机车、机床、轴承等行业都有全国排头兵企业。船舶制造行业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80多个“第一”,已基本形成了集建造、修理、配套、技术研发及试验等为一体的船舶产业体系,具备建造30万吨及以下各种类型船舶能力。石化行业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PTA 生产基地。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内最大的一次性建设的石油炼化项目。绿色石化、工业母机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洁净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制造、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具有大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大连是融合发展的“三个中心”。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连共有码头206个,开通集装箱航线106条,连通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多个港口,实现RCEP成员国核心港口全覆盖,日韩集装箱航线密度位居全国前列。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唯一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港口,东北地区96%以上外贸集装箱、100%商品车、60%以上外进原油转运均由大连港口承担。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开通193条航线,通航国内外122座城市。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外汇结算中心,连续20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榜单,位居65位,外汇交易额、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始终占全省的50%以上。拥有银行、保险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 296家,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7类地方金融组织203家。大连商品交易所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塑料、煤炭、铁矿石期货市场,已上市大豆、玉米、生猪等22个期货和豆粕、铁矿石、聚丙烯等17个期权品种,成交量位列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第9位。
大连是东北地区的开放龙头。拥有金普新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20余个开放合作平台,是全国对外开放功能区最多、最全的副省级城市之一,近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省 60%左右、占东北三省40%左右,出口市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8次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向世界传递大连声音、展现中国方案。大连自贸片区自挂牌以来,打造了我国北方首个LNG国际中转口岸,建设启用全国首个RCEP国际商务区,累计推出7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9 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01项在全省借鉴推广。
大连是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大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先后荣获全球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等称号,连续七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获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大连营商环境优越,连续两次、累计四次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上榜“2023城市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城市”。大连是国际旅游目的地,依山傍海,风景秀美,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7家,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首批旅游休闲城市” “东亚文化之都”。(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金融和旅游城市,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陆地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11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 1371公里,是我国大陆岸线最长的城市。常住人口754.4万人,现辖7个区、2个县级市、1个海岛县,拥有国家级园区6家、省级园区9家。
大连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齐全的工业门类,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我市有35个,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在石化、大型船舶、内燃和电力机车、机床、轴承等行业都有全国排头兵企业。船舶制造行业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80多个“第一”,已基本形成了集建造、修理、配套、技术研发及试验等为一体的船舶产业体系,具备建造30万吨及以下各种类型船舶能力。石化行业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PTA 生产基地。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内最大的一次性建设的石油炼化项目。绿色石化、工业母机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洁净能源、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制造、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具有大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大连是融合发展的“三个中心”。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连共有码头206个,开通集装箱航线106条,连通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多个港口,实现RCEP成员国核心港口全覆盖,日韩集装箱航线密度位居全国前列。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唯一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港口,东北地区96%以上外贸集装箱、100%商品车、60%以上外进原油转运均由大连港口承担。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开通193条航线,通航国内外122座城市。大连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外汇结算中心,连续20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榜单,位居65位,外汇交易额、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始终占全省的50%以上。拥有银行、保险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 296家,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7类地方金融组织203家。大连商品交易所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塑料、煤炭、铁矿石期货市场,已上市大豆、玉米、生猪等22个期货和豆粕、铁矿石、聚丙烯等17个期权品种,成交量位列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第9位。
大连是东北地区的开放龙头。拥有金普新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国(大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20余个开放合作平台,是全国对外开放功能区最多、最全的副省级城市之一,近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省 60%左右、占东北三省40%左右,出口市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8次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向世界传递大连声音、展现中国方案。大连自贸片区自挂牌以来,打造了我国北方首个LNG国际中转口岸,建设启用全国首个RCEP国际商务区,累计推出7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9 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01项在全省借鉴推广。
大连是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大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先后荣获全球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等称号,连续七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获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大连营商环境优越,连续两次、累计四次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上榜“2023城市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城市”。大连是国际旅游目的地,依山傍海,风景秀美,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7家,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首批旅游休闲城市” “东亚文化之都”。(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