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量:
151058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辽宁大连报道)2025年9月17日,由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丹东市委市政府主办,丹东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丹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承办,丹东市文旅广电局、丹东市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协办的“创业中华 侨兴辽宁”2025侨商辽宁行(丹东)活动在辽宁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安建晔的带领下走进丹东市元宝区参访,来自马来西亚、南非、赞比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地的80多位侨胞侨商参访,辽宁省侨联领导及侨商协会代表、丹东市委市政府领导等也参加了参观考察活动。
辽宁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荔,辽宁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巍,辽宁省侨联兼职副主席、辽宁杏林整形外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灵芝,辽宁省侨商会秘书长金峰,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牟岱,辽宁省侨联文化宣传部负责人、一级调研员李玫羽,辽宁省侨联联谊联络部部长金丽娜,辽宁省民宗委经济处副处长刘晓东,辽宁省侨联经济科技部副部长李鸣川,以及丹东市相关部门领导陪同参访。
这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元宝区是丹东市的发祥地,丹东历史上第一个水运码头、第一家电报局,第一家报社,第一所小学、第一家大剧院、第一家银行、第一批集贸市场和最早的居民区,都出现在这里,这里既有百年开埠的历史积淀,也有沿边沿海沿江的独特区位优势。
这里资源富集、禀赋优越。丹东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山海相融,元宝山公园风光俊秀,被誉为“安东八景”之首,黄海明珠电视塔坐落于山顶,登塔可近览丹东胜景,远眺异国风情,"天然氧吧"黑沟水库景色宜人、古树参天,库区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全国的“千佳林场”、温泉资源丰富,现已发现温泉井14眼,水温在39℃-52℃之间,是典型的复合型医疗热矿水。
这里商业涌动、潜力无限。全区初步形成“三圈三轴”商业发展格局、新安街是丹东市最早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日均客流量近3万人次,荣获“辽宁省示范步行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元宝区享受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边境贸易创新等政策叠加优势,跨境电商、互市贸易等新业态加速崛起。
这里服务高效、营商一流。建有荣获国家综合标准化试点的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受审分离、一窗办事”。以权力下放、工业用地方案出让为契机、大力优化审批流程,大幅缩短项目审批时限、多个招商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达产,“元宝速度和温度”获得社会各界认可。
元宝区在1938年正式建制,沿用至今。民国时期经历多次政权更迭,包括日伪时期的分区管理、解放初期的公所制度等,最终于1949年7月撤销。1950年恢复区建制后,逐步成为丹东市的经济文化中心。
19世纪中叶,元宝区已成为鸭绿江流域的粮食、木材集散地,东尖头粮市尤为活跃,吸引各地商贩在此交易农副产品;作为丹东开埠最早的区域,诞生了该市第一家电报局、银行等基础设施,见证了东北地区早期的商贸活动;区内聚居汉、满、蒙古、朝鲜等13个民族,佛教、道教等五大宗教活动场所均设于此,体现了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色。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9.7亿元,工业结构优化显著,通用设备制造、电力供应等产业成为支柱。农业方面,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品产量均有提升。
在特色品牌建设方面成功打造“元宝区广场舞大赛”“太极拳展演”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并推出“元宝好礼”系列文创产品,将非遗技艺(如彩绘葫芦、细纹刻纸)与旅游商品结合,增强文化传播力。
在创新发展模式方面,通过“赛事+旅游”模式(如民“BA”赛事),线上线下联动吸引超50万人参与,带动农产品展销收益超10万元。同时,以金山湖冰雪嘉年华等项目拓展冬季旅游市场,构建“冰雪+温泉”等新场景。
在资源整合与项目支撑方面,整合全区文化、旅游、体育资源,重点推进元宝山电视塔升级、金山湖冰雪项目开发等“四大文旅行动”,并规划抗美援朝主题雕塑群等红色旅游集群线路,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
三季度重点推进污水处理、管网扩容等15个前期项目手续办理,预计新增投资超2亿元。金洋针织三期项目等厂房建设将提升产能,同步推动俄罗斯电商合作等外贸业务拓展。
2025年一季度家电销售额增长98.1%,通过房交会补贴、文化节等活动拉动消费超3000万元。成功培育评剧百花节等特色IP,金山湖项目成为冰雪旅游新亮点,文旅融合发展潜力释放。
2025年新增科技型企业29户,引进内资增长59.6%,通过“人才公寓”“专家工作站”等举措吸引人才回流。工业领域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辽宁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荔,辽宁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巍,辽宁省侨联兼职副主席、辽宁杏林整形外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灵芝,辽宁省侨商会秘书长金峰,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牟岱,辽宁省侨联文化宣传部负责人、一级调研员李玫羽,辽宁省侨联联谊联络部部长金丽娜,辽宁省民宗委经济处副处长刘晓东,辽宁省侨联经济科技部副部长李鸣川,以及丹东市相关部门领导陪同参访。
这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元宝区是丹东市的发祥地,丹东历史上第一个水运码头、第一家电报局,第一家报社,第一所小学、第一家大剧院、第一家银行、第一批集贸市场和最早的居民区,都出现在这里,这里既有百年开埠的历史积淀,也有沿边沿海沿江的独特区位优势。
这里资源富集、禀赋优越。丹东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山海相融,元宝山公园风光俊秀,被誉为“安东八景”之首,黄海明珠电视塔坐落于山顶,登塔可近览丹东胜景,远眺异国风情,"天然氧吧"黑沟水库景色宜人、古树参天,库区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全国的“千佳林场”、温泉资源丰富,现已发现温泉井14眼,水温在39℃-52℃之间,是典型的复合型医疗热矿水。
这里商业涌动、潜力无限。全区初步形成“三圈三轴”商业发展格局、新安街是丹东市最早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日均客流量近3万人次,荣获“辽宁省示范步行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元宝区享受国家沿边开发开放、边境贸易创新等政策叠加优势,跨境电商、互市贸易等新业态加速崛起。
这里服务高效、营商一流。建有荣获国家综合标准化试点的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受审分离、一窗办事”。以权力下放、工业用地方案出让为契机、大力优化审批流程,大幅缩短项目审批时限、多个招商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达产,“元宝速度和温度”获得社会各界认可。
元宝区在1938年正式建制,沿用至今。民国时期经历多次政权更迭,包括日伪时期的分区管理、解放初期的公所制度等,最终于1949年7月撤销。1950年恢复区建制后,逐步成为丹东市的经济文化中心。
19世纪中叶,元宝区已成为鸭绿江流域的粮食、木材集散地,东尖头粮市尤为活跃,吸引各地商贩在此交易农副产品;作为丹东开埠最早的区域,诞生了该市第一家电报局、银行等基础设施,见证了东北地区早期的商贸活动;区内聚居汉、满、蒙古、朝鲜等13个民族,佛教、道教等五大宗教活动场所均设于此,体现了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色。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9.7亿元,工业结构优化显著,通用设备制造、电力供应等产业成为支柱。农业方面,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品产量均有提升。
在特色品牌建设方面成功打造“元宝区广场舞大赛”“太极拳展演”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并推出“元宝好礼”系列文创产品,将非遗技艺(如彩绘葫芦、细纹刻纸)与旅游商品结合,增强文化传播力。
在创新发展模式方面,通过“赛事+旅游”模式(如民“BA”赛事),线上线下联动吸引超50万人参与,带动农产品展销收益超10万元。同时,以金山湖冰雪嘉年华等项目拓展冬季旅游市场,构建“冰雪+温泉”等新场景。
在资源整合与项目支撑方面,整合全区文化、旅游、体育资源,重点推进元宝山电视塔升级、金山湖冰雪项目开发等“四大文旅行动”,并规划抗美援朝主题雕塑群等红色旅游集群线路,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
三季度重点推进污水处理、管网扩容等15个前期项目手续办理,预计新增投资超2亿元。金洋针织三期项目等厂房建设将提升产能,同步推动俄罗斯电商合作等外贸业务拓展。
2025年一季度家电销售额增长98.1%,通过房交会补贴、文化节等活动拉动消费超3000万元。成功培育评剧百花节等特色IP,金山湖项目成为冰雪旅游新亮点,文旅融合发展潜力释放。
2025年新增科技型企业29户,引进内资增长59.6%,通过“人才公寓”“专家工作站”等举措吸引人才回流。工业领域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