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前新闻、 通讯及文化部副部长王赛之在一起

马来西亚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在北京给侨商拜年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欧阳玉靖在一起

与第18任马来西亚上议院(Dewan Negara)主席,第8任森美兰州务大臣丹斯里莱士雅丁等在一起

鸭绿江断桥:不能忘却的记忆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79462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辽宁大连报道)2025年9月17日,由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丹东市委市政府主办,丹东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丹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承办,丹东市文旅广电局、丹东市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协办的“创业中华 侨兴辽宁”2025侨商辽宁行(丹东)活动在辽宁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安建晔的带领下走进丹东市鸭绿江断桥遗址参访,来自马来西亚、南非、赞比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地的80多位侨胞侨商参访,辽宁省侨联领导及侨商协会代表、丹东市委市政府领导等也参加了参观考察活动。
       辽宁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邓荔,辽宁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巍,辽宁省侨联兼职副主席、辽宁杏林整形外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灵芝,辽宁省侨商会秘书长金峰,辽宁社科院研究员牟岱,辽宁省侨联文化宣传部负责人、一级调研员李玫羽,辽宁省侨联联谊联络部部长金丽娜,辽宁省民宗委经济处副处长刘晓东,辽宁省侨联经济科技部副部长李鸣川,以及丹东市相关部门领导陪同参访。

       鸭绿江断桥原身为鸭绿江大桥,于1911年建成通车,是鸭绿江上的第一桥。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座国家级保护单位。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入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主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中原大地。由于断桥在援朝战争中具有“交通大动脉”的战略地位,美军千方百计对其进行破坏,派出百余架 B-29型轰炸机,对大桥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直至1951年2月,经历了4个月炮火倾销的鸭绿江大桥最终全面瘫痪,成为废桥。中方所剩的4孔残桥保留至今,被人们称为“鸭绿江断桥”。
       站在鸭绿江断桥瞩目远眺,千万处弹痕遗留宛然,仿佛一位屹立于江中的不朽老人,见证并陈述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岁月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

      鸭绿江断桥的由来可追溯至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轰炸事件,其前身为1909年建成的中朝铁路桥,因1950年11月被炸毁仅保留中方一侧残桥而得名‌。‌
       鸭绿江断桥原为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于1909年5月动工建造,1911年10月竣工。其修建目的是服务于日本殖民扩张,掠夺中国东北资源并强化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桥梁全长944.2米、宽11米,第四孔设有旋转式“开闭梁”,可90度旋转供大型船只通行。建成后成为连接中国安东(今丹东)与朝鲜新义州的重要交通枢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该桥成为志愿军跨江作战和物资运输的“生命线”。美军为切断补给,于1950年11月8日展开多次轰炸,导致朝方一侧桥梁完全损毁,中方一侧仅存四孔桥体。

       战后中方保留残桥并命名为“鸭绿江断桥”,朝方拆除剩余桥体仅留桥墩。1992年曾短暂更名为“端桥”,2000年恢复现名以强化历史记忆。

       断桥现存钢梁上的弹痕、扭曲的断裂面等战争遗迹,直观还原了美军轰炸场景,成为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象征。桥上陈列的文物(如军用水壶、钢梁残片)与历史照片,构建了可触可感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景。
      断桥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承载的“保家卫国”精神被纳入辽宁省“六地”红色文化体系,成为传承抗美援朝历史的核心载体。(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上一篇:理念与品牌紧密结合的边疆特产销全国展销中心吸引侨商的目光
下一篇:产业升级加速、项目投资强劲、民生服务优化的丹东元宝区在前进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