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足迹 到天涯海角 | 第七届世界厨师艺术荟开幕式暨国际烹饪艺术展演在海南三亚开启

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六单位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日报社签定长期合作战略协议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与河南省侨联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会连线】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续炳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是传播贵州好声音的关键

海南省侨联牵手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助力自贸港建设再拓海外新舆境

江门侨刊乡讯架起家乡与游子的桥梁

发布时间:    浏览量: 95774   来源: 海内外资讯

文/图|黎禹君 余泽权 何春图

 

    “一百多年来,侨刊乡讯宣传了江门,温暖了海外赤子的心灵,为江门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在2022年初的江门“两会”上,新西兰基督城台山同乡会创会会长、台山市德华澳新厨卫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源感慨道,海外赤子非常喜欢侨刊乡讯,称之为“集体家书”。

    侨刊乡讯,总能牵动海外侨胞的心绪。从1909年《新宁杂志》创办至今,江门的侨刊乡讯已经走过113年风云岁月。这些侨刊乡讯既是记录华侨文化历史的“活化石”,更是华侨华人的“集体家书”,也是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抓手之一。

    江门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报告提出,以《中国侨都》杂志为龙头打造侨刊乡讯矩阵,组建海外华文媒体联盟,提升中国侨都知名度。

    每个阶段的侨刊乡讯虽肩负不同使命,但“家书”底色从未改变,是一座连接家乡与游子的桥梁。当下,江门正积极发挥侨刊乡讯作用,为“侨都赋能”工程宣传造势,讲好江门侨胞爱国爱乡故事、讲好江门大湾区投资环境、讲好江门为侨服务故事、讲好江门投资优惠政策。

 

江门侨刊乡讯数量占广东半数以上

 

    “《新宁杂志》出版后,侨刊乡讯在台山大量涌现,这也让台山成为目前广东省侨刊乡讯最多的地区。”《新宁杂志》社长、总编辑何志恒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最高峰时,台山共有130多本侨刊乡讯出版,形成了以《新宁杂志》为“月亮”,其他乡刊、族刊为“星星”的格局。

    江门是侨刊乡讯的发源地。据了解,自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全国第一份侨刊《新宁杂志》在台山创刊以来,各地侨刊乡讯发展非常迅速,1909—1949年先后出版侨刊乡讯200多种,“文化大革命”期间侨刊乡讯全面停刊,改革开放后,侨刊乡讯得到蓬勃发展。

    当前,江门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联系海内外的桥梁和纽带,侨刊乡讯深受侨胞关注,办好侨刊乡讯意义重大。据统计,目前江门有侨刊乡讯84家,数量约占广东150家的56.6%,占全国300多家的28.3%。

创办于1925年的开平《风采月刊》

    

    目前江门侨刊乡讯可分四类:一是综合性、地区性侨刊,如《中国侨都》《五邑乡情》《新会侨刊》《新宁杂志》《开平明报》《鹤山乡讯》《恩平公报》等;二是镇、村级刊物,如《冲娄侨刊》《文楼乡音》《澄溪月刊》《小海月报》等,其中村级侨刊在五邑侨刊中数量多、分布广;三是姓氏宗族类侨刊,如《胥山月刊》(伍姓)、《居正月报》(黄姓)、《敬修月报》(李姓)等,仅台山一地现存姓氏族刊便达到20家;四是校友会侨刊,如《台中校友》《开侨校友》《冈州中学校友通讯》等。

    作为“集体家书”“家乡的精神食粮”,侨刊乡讯深受侨胞关注。加拿大侨胞冯春源就曾致函《开平明报》称:“《开平明报》是我们家乡的侨刊,我们生活在海外,很想了解家乡近况,特别需要这种精神食粮。故乡情,桑梓事,魂牵梦绕,我们多么渴望,希望出版后寄给我们。”

    这些侨刊乡讯坚持记录江门市各地风土民俗、人文地理、历史掌故、邻里生活。报道范围大至经济建设,小至婚丧嫁娶,包罗万象。不少华侨远隔重洋,仍坚持订阅侨刊,就是因为喜欢看这些内容。华侨文史研究爱好者陈锦堂表示:“在侨刊里,我总能看到自己亲属或朋友的消息和报道,让我感到特别亲切。”

    更有不少华侨华人形容:“看一次侨刊,就像回一次故乡。”

 

搭建联系海内外乡亲的桥梁

 

    江门侨刊乡讯每年向海外发行近60万册,承担了向海外侨胞宣传家乡发展、传递家事的义务,搭建了联系海内外乡亲的桥梁。

江门市新会区成立侨刊乡讯义工服务队

    

    侨刊乡讯是联系海内外乡亲的桥梁和纽带。方炳龙在2009年退休后便加入《溯源月刊》编辑工作,依托侨刊至今已为海外侨胞寻亲2000多人。方炳龙表示:“侨胞有困难可以找我们,家乡群众有困难也可以找我们。”

    “绝大多数侨胞对侨刊是热爱和支持的。他们从这长篇家书中获得思乡的满足。也有侨胞从这家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家乡,找到了久违的亲人。如台山水步镇芦雫村一位老华侨,就是通过《水步侨刊》的帮助找到了分开六十余年而从未谋面的亲人。”旅美侨胞叶小林认为,侨刊在海内外侨胞的心中仍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侨刊乡讯是讲述五邑故事的文化载体。走进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里恩平市牛江镇,自然风光优美,田园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新媒体以及《牛江侨刊》等媒介平台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牛江的特色风土人情、优美景色和新农村建设新景象。

    “每次回到家乡,看到侨刊里的故事,我都觉得特别感动。”冯如后人麦少芳说,“有一次,我在美国看到,一位侨胞看完《牛江侨刊》刊登冯如的故事后竖起了大拇指。”

    侨刊乡讯还是侨胞参与家乡建设的精神纽带。

    “在侨刊乡讯的百多年历史中,曾为唤起海外侨胞爱国热情、积极支持参与祖国各项事业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新会侨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徐锡琨说。比如,新会梅阁阅书报社在20世纪20年代末由美加华侨集资建成,历经沧桑、风雨侵蚀。《梅阁侨刊》发表《致我乡旅外侨胞的公开信》,获得侨胞捐赠40多万元重建报社。

    又如,鹤山旅港乡亲冯业昌在改革开放初期从《鹤山乡讯》了解乡情,并与当地侨务部门联系,在沙坪镇租厂房经营印刷业务,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于1995年在家乡龙口镇龙津工业开发区内买地开设印刷公司。

 

与时俱进办好侨刊乡讯

 

    当前,江门积极发挥侨刊乡讯作用,为“侨都赋能”工程宣传造势,讲好江门侨胞爱国爱乡故事、讲好江门大湾区投资环境、讲好江门为侨服务故事、讲好江门投资优惠政策。

    如何办好侨刊乡讯,联结好这份乡情?

    组团发展是侨刊乡讯工作者探索出的一个方向。在江门市侨联指导下,江门市侨刊乡讯协会于2021年底正式成立,深入调查侨刊乡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改善侨刊乡讯的生存环境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协会计划建设全市侨刊乡讯电子阅读平台,实现电子文件分享推送,同时创建全市侨刊乡讯排版中心,解决侨刊乡讯排版不专业的难题。”江门市侨刊乡讯协会常务副会长秦瑞明透露,该协会还在筹备拍摄纪录片《集体家书》。

 

    早在2013年,为了提高台山侨刊乡讯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台山35家侨刊乡讯就组成了侨刊乡讯联谊会,加强了各刊间的业务交流与指导。“联谊会经常组织选材、编辑、发行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采编人员的从业素质。”何志恒说。

 

    2014年,由《新会侨刊》发起并主导筹建,把新会区、镇、村三级的侨刊乡讯组织起来,在江门率先成立了新会区侨刊乡讯协会。2020年初,新会区侨联、义工联联合新会侨刊乡讯协会,组织成立江门市新会区侨刊乡讯志愿服务队。受这一模式的启发,新会区沙堆镇去年在沙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侨刊乡讯志愿服务队。“我们希望为讲好侨都故事、传播江门好声音、传承侨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该志愿服务队成员冯子琪说。

 

    为了适应新时期大数据时代和宣传媒体发展的多样性,江门市各个侨刊杂志社在努力抓好杂志出版质量的提升、精心组织和策划每期杂志编辑的同时,又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化设施,实行纸网互动。

 

    “侨刊乡讯的特色特点和风格应该是别开生面的、是生动活泼的、是求同存异的、是凝聚共识广交朋友的。”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黄柏军认为,侨刊乡讯想要得到海外侨胞的喜爱,只有一个办法:面向侨胞、争取侨心、报道侨乡、反映侨声,适应年轻读者的阅读思维习惯。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江门侨刊乡讯正不断注入新活力。2021年11月,《新宁杂志》中英双语增刊正式发行。采用鲜明的色彩设计、简洁明快的排版以及明亮清澈的配图,与《新宁杂志》的传统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而这也是台山侨刊乡讯在新时代的一次勇敢尝试。《新宁杂志》编辑部门负责人表示,邀请一些台山年轻华侨华人创业者参与策划、采编,瞄准海外年轻台山乡亲,风格充满朝气。“内容上侧重于介绍台山的文化、美食、美景以及华侨旅游、创业的故事,希望在文化交流、创新创业、公共法律服务、人才交流、资讯政策研究等方面有所作为,以此吸引海内外青年一代发现家乡的机会,回乡投资和创新创业。”

转自:huaxiamagazine

上一篇:唐明照:新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
下一篇:旧巷色彩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