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活源
1922年,《开平明报》由开平籍旅加拿大侨胞创办,旨在“宣达国情乡讯,以慰海外侨胞怀念之殷,鼓吹家乡公益事业之兴办,以促进家乡之发展”。初时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报。抗战期间,因交通阻塞,邮递断绝,该刊于1944年停刊。1949年7月该刊复刊,出版几期后再度停办,1955年4月才复刊,后又因“文化大革命”于1966年被迫停办,直至1982年再度复刊。《开平明报》曾发行至五大洲,在侨胞中有广泛的影响力,目前主要发行至美国、加拿大、秘鲁、英国、泰国、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文莱、新加坡、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
复刊40多年来,《开平明报》多次荣获广东省侨办的表彰,曾获得广东省侨刊乡讯评比赛二等奖、三等奖,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侨刊。
我从1989年5月开始负责编辑《开平明报》,至2015年4月,编辑出版了42期。在长达25年的编辑生涯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家自筹经费出版的市(县)级侨刊的办刊不易。
1980年,开平县首办美加华裔青年夏令营,在广东乃至全国开了风气之先。《开平明报》复刊后,于1988年10月报道了该活动。从1980年至1988年,夏令营共举办7期,学员约310多人。每期夏令营在该县活动13天,除安排学员学习中国语文、历史、地理、书法、图画、武术、烹饪、针灸,以及组织学员到县内及邻县参观、游览外,还专门安排时间进行“寻根问祖”,探亲访友,加深学员对家乡的了解。活动结束后,主办方还组织学员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旅游观光。《开平明报》成为最早宣传报道华裔夏令营的侨刊,广受好评。
2007年《开平明报》上半年合订本
《开平明报》配合开平县政府,为引导侨胞回乡投资发挥了宣传导向作用。1988年10月,《开平明报》报道了开平县人民政府制订了鼓励外商投资优惠办法。《开平明报》复刊第5期,在卷首刊登了开平县港澳及海外乡亲支持家乡建设委员会的名誉主任、顾问、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以期调动海外乡亲支持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1989年12月,为了宣传开平投资环境,《开平明报》发表了时任中共开平县委书记黄广汉的文章《我县环境优越投资大有作为》,文章推介了开平随着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出现了水陆交通方便、邮电通讯快捷、能源供应充裕、工业开发区面积大、工农业基础好、劳力素质强、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等优越环境,同时本着互惠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制订了各种优惠措施,给予投资者提供一切方便,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作为开平侨刊,《开平明报》每期都设立“乡情辑要”专栏,报道家乡的消息,使海外乡亲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如,1989年12月,《开平明报》刊文《辛勤创业一侨眷》,记叙了塘口镇侨眷周欢辉利用侨资辛勤创业、建设家乡的动人事迹。周欢辉利用侨资20多万元,承包飞鹅山果场,开挖鱼塘,饲养肉猪,打造一个以种为主、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生产基地。他在山上安营扎寨,一边辛勤劳动,一边学习种果,感动了在美国洛杉矶的儿子,支持父亲辛勤创业。同期,该刊报道了苍城镇旺岗村香港同胞许贵现回乡承包了8亩小山岗,靠种柑橙、荔枝致富的事迹。复刊第17期报道了侨乡的新面貌、新变化,推出了《凤来村变靓了》,报道了金鸡镇凤来村修筑了凤来里水泥大道、闸阁、牌楼等,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古城苍城气象新》介绍了苍城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衣食住行发生可喜的变化;《簕冲人的“四步棋”》介绍了三埠簕冲管理区发展“三高”农业、兴建市场、招商引资的事迹。复刊第18期推出长篇通讯《三埠的桥》,回顾了县城三埠由无桥至有桥,由一座浮桥至建筑了17座钢筋混凝土桥梁,三埠成了四埠的巨大变化。
另一方面,《开平明报》积极邀请海外乡亲撰稿。如,复刊第17期邀请素有儒商之称的侨商吴荣治写了《游子眼中的开平》,通过海外游子观看“可爱的开平”影展,反映了开平这个“排球之乡”“篮球之乡”“艺术之乡”“建筑之乡”“华侨之乡”“碉楼之乡”的可爱,抒发了游子的爱乡情怀。复刊第30期(2005年5月)刊登了加拿大侨胞何卓元的文章《三埠风光无限好——故乡行有感》,抒发了他“阔别多年回到故乡,见到日新月异的三埠,倍感亲切”。复刊第27期(2003年12月)发表了美国侨彦张文灿的文章《回乡行》,表达思乡情。张文灿回到美国后,发动美国、加拿大等地的乡亲筹集了3万多美元,支持家乡朝阳里建设文明村庄。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寄托着海外乡亲的乡愁,是家乡的一个文化符号。《开平明报》刊登了甄石钦写的散文《侨乡的楼宇》,第一次宣传开平的碉楼和村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那村落和田野间,崛起一幢幢高耸的碉楼。一个村庄,少的三四幢,多的二三十幢,纵目四方,酷似一座一座充满战争气氛的壁垒森严的小城堡……村庄鳞次栉比,富丽堂皇,全是水磨青砖或水泥钢筋筑成,大多数是两层、三层的楼房,有廊楼式、别墅式、庭院式、园林式、教堂式、古堡式的……整个乡村仿佛是从繁华的城市扩展开来的,那儿是市区,那儿是郊区,几乎没了界线。”
《开平明报》连续多年的封面、封底等都刊登以开平碉楼为主题的国画或摄影照片。如,2007年6月《开平明报》封面刊登了开平赤水大同里碉楼,在第二版刊登了“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晚会”专版,报道了开平市领导和干部群众3000多人出席晚会并踊跃捐款的盛况,表达了他们全力支持“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共同心愿,并刊载了香港开平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吴荣治在申遗晚会上的讲话。吴荣治在讲话中,深情地回忆了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历史渊源,呼吁让文化遗产在世界文明发展的长河中闪现光彩。为便于海外读者阅读,《开平明报》还同时刊登了讲话的英文版。
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遗产。《开平明报》刊载了一则《开平碉楼与村落通过了表决》的消息,第一时间向海外乡亲报道了此喜讯。
2011年3月,开平荣誉市民、香港达维集团董事长周志峰倡议建立侨心助学基金,旨在帮助开平市贫困学生解决读书、生活方面的困难,将助学和育人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助学模式,为兴教育才闯开新路。周志峰的倡议得到开平市外侨局、侨联的支持,决定向侨界推出“侨心助学基金”项目,开展“一对一”(即一位爱心人士帮扶一位贫困学生)帮扶活动,成立了开平市侨界仁爱帮扶基金。这是全省首个县级市侨界仁爱帮扶基金。周志峰率先捐赠100万元,使侨心助学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开平明报》为支持这一善举,在复刊第37期推出长篇通讯《开平侨心助学基金和她的创办人》。
《开平明报》设立的评论专栏“侨彦新论”,专门发表海外侨胞撰写的评论文章。复刊第31期的卷首发表了香港开平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吴荣治先生的文章《都是“根”文化结的果》,阐述了“根”文化的重要性:
世界上侨民多得很,中国在世界各地的侨民超过三千多万,有一点外国人是不理解的:为什么其他很多国家的移民到了侨居国,很快就跟祖籍国淡忘了,而中国人与祖籍国的联系,包括实质的、感情的,历久常新。20世纪90年代有访问者问邓小平先生,为什么东欧、苏联搞改革开放成效远远不及中国?邓小平说:“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多华裔,更没有像我们拥有中华“根”文化,拥有中国心的华侨。”
吴荣治还在文章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华侨,终生献身革命事业。他结合华侨中优秀青年,发动华侨捐款支持,终于推翻清皇朝,所以他说:‘华侨是革命之母。’这是华侨‘根’文化孕育了他的革命思想,孙中山先生的成就,就是华侨‘根’文化结的果。”
作为一份面向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县级市的刊物,除了开设评论专栏让海外侨胞有建言献策的平台,还设置了“诗坛”“潭江文苑”栏目,让他们抒发爱国爱乡的心声。后来,旅居洛杉矶的开平籍乡亲以“潭江”为名,成立了美国南加州开平潭江联谊会,至今会员三四百人。
百年侨刊添活力,开平明报写新篇。一百年来,《开平明报》宣传了开平,温暖了海外赤子的心灵,面对着新时期新形势,《开平明报》将顺势而为,大胆创新,迸发更加活跃的生命力。
转自: huaxia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