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YB郑立慷在一起

与马来西亚前新闻、 通讯及文化部副部长王赛之在一起

马来西亚前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拉惹·拿督·努西尔万在北京给侨商拜年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欧阳玉靖在一起

与第18任马来西亚上议院(Dewan Negara)主席,第8任森美兰州务大臣丹斯里莱士雅丁等在一起

“亲情中华”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巡展吉隆坡站举办开幕式

发布时间:    浏览量: 166459   来源: 海内外资讯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吉隆坡报道)2025年10月24日,由中国侨联、云南省侨联主办,昆明市侨联、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承办,钟开天艺术馆、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联办的“亲情中华”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巡展吉隆坡站开幕式在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大楼举办。云南省侨联副主席、昆明市侨联主席尹朝晖出席并致辞,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林家全出席并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钟开天艺术馆馆长钟开天出席并致辞,出席开幕式的还有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副主席陈松青,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以及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其他相关领导和部分单位的领导近百人出席开幕仪式。
       中国著名艺术家钟开天创作的《郑和下西洋》500米国画长卷在中华全国侨联等机构组织下,正式启动海外巡展“一下西洋”,首站访问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两国三城同步开展‌1。该活动以“亲情中华”为主题,标志着长卷在历经国内十余站巡展后首次出海,追寻郑和六百年前的航海足迹‌。

       在“亲情中华”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巡展吉隆坡站开幕式前,与会全体人员在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大厅合影留念,之后集体到二楼参观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了解马来西亚华人的乡愁、乡音与乡情。参观环节以尹朝晖主席和钟开天老师在签名簿上签名而结束。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是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史里肯邦安的历史文化类民办博物馆,2018年5月竣工于华总大厦二楼,面积逾1200平方米,由侨领吴德芳创立。馆内设16个展区,陈列近千件藏品,通过复现德兴金铺等历史场景与扩增实境(AR)技术全景展示华人自南迁、扎根至参与建国的历史进程,镇馆之宝为1959年及1961年由华人财政部长签发的纸币。
       该馆2019年获马来西亚旅游协会“最佳华人博物馆黄金奖”和“最佳旅游景点黄金奖”,2022年4月因疫情闭馆两年后重新开放。筹建期间吴德芳带队赴中、泰、印尼等地收集史料,展品以中文、英文、马来文呈现多元文化特色!。2018年起规划扩建至3000平方米,拟增设马中友谊、华文教育等展区。

       华人博物馆展现马来西亚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和谐相处,展现马中两国历史友好关系等主题。

       云南省侨联副主席、昆明市侨联主席尹朝晖在“亲情中华”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巡展吉隆坡站开幕式上致辞中表示,长风万里、跨越山海。今天,我们相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这座充满历史记忆的城市,共同见证中国侨联“亲情中华”——钟开天《郑和下西洋》中国画长卷海外巡展的首展启幕。本次巡展由中国侨联、云南省侨联主办,昆明市侨联、钟开天美术馆、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共同承办。受中国侨联和云南省侨联的委托,我谨代表中国侨联、云南省侨联,昆明市侨联,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华文化传播的马来西亚侨团、侨领、侨胞,马来西亚各界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向倾注心血13年创作《郑和下西洋》500米中国画长卷的著名艺术家钟开天先生表示崇高敬意!特别感谢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对本次巡展的大力支持与倾情协助!
       尹朝晖主席接着说,620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首次扬帆起航,在之后的28年里,郑和的船队七次下西洋,以和平之帆、友谊宝船,将中华文明播撒至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航线国家农业商业、文教医疗、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成为中国人移民海外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大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交流。郑和的船队曾5次抵达马来西亚马六甲 ,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书写了中马友好交往的璀璨篇章。今天,中国侨联“亲情中华”钟开天《郑和下西洋》中国画长卷海外巡展来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既是一场视觉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次历史与现在的对话。
       尹朝晖主席说,云南昆明是郑和的家乡,也是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钟开天先生的家乡。用中国画的形式讲述郑和故事,展现郑和精神,是钟开天先生长久以来的心愿。这位中国最具实力与艺术成就的宝藏级书画艺术家,自2010年起投入创作,曾先后走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肯尼亚等郑和下西洋沿线国家,深入调研博物馆、郑和遗址、历史文化、自然风貌、人文风情等,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他心无旁骛,以超人的意志力,殚精竭虑十三载,于八十一岁耄耋之年,终于完成《郑和下西洋》中国画长卷。全画共三卷十八章,高1.2米,长500米,重360斤,300余个场景,17000余人物,多角度、全景式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壮举,以及沿线各国地理风貌和人民生活状态,向世界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传递和平友谊,被誉为“史诗性宏构巨制,旷世之作”,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历史和现实意义。去年5月,经昆明市侨联积极推荐,《郑和下西洋》五百米中国画长卷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首展,此后,长卷在中国多个城市巡展,引起广泛关注和极高赞誉。今天,钟开天先生亲自携《郑和下西洋》中国画长卷缩印版来到海外巡展第一站——吉隆坡,为大家讲述那段珍贵的历史,一起感受“和平共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郑和精神,展现睦邻友好、协和万邦的中华风范。
       尹朝晖主席最后说,郑和下西洋是乘风破浪的壮举,是跨越山海的情义,“郑和精神”是航线国家人民的共同记忆和宝贵财富。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下,“郑和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需要我们携手去传承、去弘扬。本次巡展选择吉隆坡作为首站,正是希望以艺术为媒,进一步深化昆明与吉隆坡,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文化交流,促进双方在文化、经贸、教育、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在筹备此次巡展的过程中,我们更深切感受到海外侨胞传播中华文化的桑梓情怀。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为本次巡展倾注了大量精力,提供热情帮助。相信,通过钟开天先生的艺术瑰宝,能够让大家感受到中华文华的魅力;相信中国侨联“亲情中华”海外文化交流品牌将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文化同根的精神纽带。希望广大侨胞继续发挥密切中马友好关系、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也期待与马来西亚各界朋友携手,在新时代共绘中马友谊新篇章!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林家全在“亲情中华”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巡展吉隆坡站开幕式上致辞中表示,“亲情中华”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巡展来到马来西亚这片充满包容以及多元的土地上,让我们有幸欣赏到钟开天先生这一气势宏伟的历史巨作,借此机会向钟开天先生表达最诚最深的敬意,您以画笔为舟,以情怀为海。重现了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让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交流中,看见了中华文化的力量与胸怀。同时,我也要感谢昆明市侨联和钟开天艺术馆,以及马来西亚陈家庚基金的努力,让这一场展览得以来到马来西亚,让我们海外的华人有机会重温那段连接中马两国情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今天这件巨作能够在马来西亚展出,是我们华人社会的荣耀,这不止是艺术与历史的相遇,更是一次心连心的交流,一次文化的续航,体现了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的精神。也象征着马中友谊在新时代下再次相向而行。
       华总成立于1991年,是由15个华团组织组成的总机构,包括13个州的中华大会堂以及华总的总会,作为全国华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华总肩负着推动华社文化、教育、经济以及社会民生的重任,华总也与董总等华社机构密切合作,共同肩负着马来西亚华人的教育体系,让马来西亚成为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唯一,这是保留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一代一代海外华人的坚持。自1984年起,我们坚持举办全国华人文化节,由各州轮流举办的华人文化盛事,每一届的文化节,我们都会从马六甲三宝山为起点,象征文化星火的国迹传递到全国各地有华人聚集的地方,这不只是一个仪式,更是一个象征着中华文化的火种,永远都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相传下去。
       马六甲的三宝山,相传正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驻扎之地,三宝山在马来语中被称为中国山。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大马华人重要的文化与历史的地标。而这一次的展览场景也让我们再次回到了郑和精神的起点。郑和下西洋,从中国出发,远至非洲,不仅带去了丝绸、瓷器与茶叶,更重要的是它带去了和平与友谊。它代表的不仅是中国的强盛,更是一种开放、包容、复兴的文明精神,这也是本次“亲情中华”展览的意义,无论走多远,血脉与情感始终都是相连的,当年郑和率领船队来到马六甲,留下的不仅是历史的痕迹,更是文化的印迹。今天,我们继续传承这一种精神。在新的时代,以文化交流作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今年适逢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也是马中建交51周年。这不仅是历史的巧合,更像是一种传承的延续。620年前,郑和以海洋为路联系了东西方文明,今天马中两国以“一带一路”为纽带继续合作,加深友谊,书写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自2023年12月免签政策落实以来,来马来西亚的中国游客已经增长到2024年的340万人,预计今年会突破500万人次。过去的十一和中秋黄金周,马来西亚几乎成为了中国游客热门首选,这不仅是旅游业的集聚,更说明马中之间的情谊与互信正在加强,首相安华上任至今已经4次到访中国,是历史上到访中国次数最多的大马领袖,充分显示了马中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的最亲密的时期。我们期待在接下来即将召开的东盟峰会上,马中将会有更多利好两国消息,在双边层面,两国正正深化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携手应对全球的挑战。作为华团的领导机构,华总完全支持首相访华不选边站的外交立场。我们相信,马来西亚人在平衡、中立的外交原则上与包括中国、美国、印度在内的各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正如郑和当年所展现的智慧,以和平航行而非征服为名,以交流合作而非对立为路。
       过去50年,马中两国的关系稳固而深厚。未来的50年,我们肯定在文化、教育、经济和科技上携手并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绿色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两国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愿我们携手共进,开启新的马中黄金50年。
       各位嘉宾,今天所见的展品不只是艺术品,它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一个名著的记忆,也是一条跨越世界友谊之桥,感谢钟开天先生用艺术联系文化,感谢来自昆明市的文化交流代表团,让我们共同见证郑和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愿“亲情中华”的画卷在大马这片土地上继续展开友谊,展开合作,展开希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钟开天艺术馆馆长钟开天在“亲情中华”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巡展吉隆坡站开幕式上致辞中表示,刚才两位领导讲的非常好,郑和下西洋是中华历史上伟大创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郑和航海重要的一站就是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从马六甲走向世界,走向国际,我想说的已经尽在画中,请大家欣赏。
      钟开天(1942年出生)是云南昆明人,著名军旅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曾任成都军区专职美术创作员,长期从事中国画、壁画、书法创作,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画,作品以恢宏雄健、质朴凝重的风格著称。

       主要代表作有《壮丽中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壁画):高1.8米、长372米,展现中国大好河山;《郑和下西洋》‌:历时13年创作完成,总长500米、高1.2米,包含17000余人物、300余场景,全景式再现郑和船队航海历程,2024年5月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首展。 ‌
       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防部等国家场所收藏,曾获解放军总政治部美术创作奖、云南省文学艺术成就奖。他主张“民族的、时代的、现代的”艺术创作理念,强调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传承。

       其创作特色在于融合中国画长卷技法与西方色彩学、解剖学,擅长用巨幅作品传递历史与文化内涵。例如《郑和下西洋》采用散点透视与平远构图,结合丙烯颜料增强画面表现力,被评价为“史诗性巨作”。

       郑和,姓马名和,幼名三保。明洪武四年(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区)。先祖为西域布哈刺(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贵族,元初任云南平章政事。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平滇,郑和被掳,遭阉割,入北平燕王府朱棣麾下,转战漠北、辽东。建文元年(1399年),随朱棣靖难入南京屡建奇功,擢拔内官监太监,赐姓郑。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命以总兵正使职率大明舟师200余艘,27800余人,七下西洋,历二十八载。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劈波斩浪,历经千难万险,航程三十万里,远达红海、东非海岸,遍历亚非大小三十余国。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若履通衢,薄来厚往,宣德化于四海,怀远柔至万邦,顺天而循礼,与天下共享太平。宣德八年癸丑(1433年),六十二岁的郑和在航海归途中病逝于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
        钟开天先生创作的《郑和下西洋》长卷,以国画的表现手法,全景式艺术地再现了600年前郑和奉命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东南亚、中东、印度、非洲30余国的航海壮举以及沿途各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基于中国画表现艺术的需要,作品没有平铺直叙地描述“七下西洋”每一次的具体过程,而是将“七下西洋”最为精彩的故事分为三卷十八章300多个具体场景,以连续画面的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使人在流动观赏中艺术地感受郑和船队不畏艰险、劈风斩浪、播撒和平文明种子的动人业绩和伟大精神。面对平布于墙面上的500米长卷,观者可以看到600年前郑和和他的船队的飒爽英姿,触摸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每一个细节,融入那些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福建泉州长乐,山灵水秀,物华天宝,海阔港深,船工之乡,六国码头,人声鼎沸,商贾云集。《郑和下西洋》巨作由此开卷。画面上,郑和船队由长乐五虎门横空出海,高大的旗舰船头高翘,桅杆林立,风帆鼓满;其他舰船紧随其后或位列左右,飞镖铁马,长箭枭龙,扬缚鲲之缨,舞伏魅之麾,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告别钦驾送行的永乐大帝,船队鼓乐喧天,礼炮齐鸣,千帆竞发,飞燕助阵,气势壮阔,向深海进发。旗舰船头,最高统帅郑和左手按剑,右手怀抱《诸番航海图》,身披铠甲,斗篷随风,目光犀利,凝视远方;宝船之上,偌大的“明”字和“郑”字旗高高飘扬;“顺天循礼”“共享太平”的巨型竖幡,昭示着此行的宗旨和方向。跟随画家的笔触,画面来到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古称占婆)。这是船队首发登陆的国家。庞大的船队还未靠岸,占城国国王已经率众恭候多时。沉重的铁锚徐徐垂下,大明使者郑和携百官移步岸上,霎时古乐高奏,举国欢腾。郑和宣帝圣诏,向国王颁授朝服玉玺。占城国融入了欢乐的海洋。如此友好交往的情景占据了长卷的不少位置,此后画面展现的郑和及其副使太监洪保等出使爪哇、苏门答腊、班达亚齐、三佛齐国、真腊国、暹罗国、单马锡、印度柯枝、古里国、锡兰山、溜山国、祖法儿、天方国、阿丹国、埃及以及非洲木骨都束、卜刺哇等国,都是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当然,船队也遇到过海盗、土匪以及出使国内战等状况,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强大的大明舰队轻发武功,事态很快得以平息。长卷的重中之重,是钟开天先生浓墨重彩描绘的郑和船队肩负和平使命、与所到各国人民开展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的情景,内容包括:将中华先进的冶炼、铸币、耕作、烧制陶瓷、凿井开田、制作豆腐、制漆等技术工艺传授给沿途各国;带去瓷器、丝绸、香炉、铜鼎、茶叶、漆等等,换回玛瑙、豆蔻、胡椒、椰果、蓝砧宝石、象牙犀角等物品;拜见各国国王,宣读国书,赐金冠黄袍、宝装玉带、青瓷绢帛、诏印、彩布、袭衣、黄盖,以结永好;帮助土著掘井饮水,好脉诊病、传习针灸、火罐艾灸之术,带去龙井、普洱茶,教授烹茶技艺;在海上交通要道修建基地和海外大本营,设官厂、华人街,立排栅、筑城垣,四门更鼓,夜提巡逻;立明成祖钦题"镇国山"等石碑,存于三保庙、三保山等地,这些遗迹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中国与各国友好交往的见证。
        作为一部史诗性长卷,钟开天先生艺术地再现了600年前南亚、东南亚、中东、印度洋沿岸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山川河流、植被动物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每一间房舍、每一座庙宇,每一条船只、每一片海滩,每一匹战马、每一把刀枪,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石阶甚至每一个人以及人的面貌形态、言谈举止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被他刻画得准确生动、栩栩如生。占城国与古里国的房舍截然不同,苏门答腊人的长相异于锡兰山国,非洲的茅草屋与福建长乐的街巷形成鲜明对比,麦加的伊斯兰教堂与大明宫殿千差万别。每一个建筑都有异于其他建筑的特点,每一处景物都有充分的史料依据。看似不经意的笔墨都经过深思熟虑,看似普通的物象,都有深刻的寓意。如船队的出发地福建泉州长乐,房屋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寓意大明帝国的富庶与强大;郑和出发时身边画一匹战马,肥硕矫健的身姿、镶金嵌银的马鞍,暗喻大明天朝上国强大富裕、兴旺发达,水师装备精良、无往而不胜。长卷塑造了17000多个人物形象,大的脑袋与常人相当,小的只有豆粒大小,个个生动而有个性,绝无雷同重复。
       钟开天先生善于驾驭复杂的故事架构和各种宏大场面。如五虎门扬帆出海、万国来朝、肃清海盗陈祖义畅通海路、波斯湾战巨浪转危为安、访中东天方国麦加朝圣等等。这些宏大场面故事复杂、人物众多,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氛围的烘托等等要素很多,创作难度极大,对画家的统筹水平和驾驭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把控不好,就可能使画面杂乱无章,或者人物关系不符合逻辑,或者线条色彩失去协调。钟开天先生边创作边探索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他对各种大场面都赋予鲜明的主题。“广交往,颂友谊”,以“友谊万岁”为主题,“肃清海盗”以“气吞万里如虎”为主题,“波斯湾战巨浪”以“人定胜天”为主题等等。第二,巧妙构图、合理经营位置。遵从平衡、对比和节奏的原则,合理安排画面元素,使之既不过于拥挤也不过于空旷;把握元素大小、形状、色彩和明暗的差异,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赋予各元素以和谐的排列和组织方式,使画面产生动态的美感。第三,强化环境描写烘托主题。如波斯湾转危为安战斗中,风暴激起的滔天巨浪衬托出征程的无比艰辛,五虎门出海中的千舟竞发和海鸥列阵飞翔,烘托出首航的所向披靡。正是这些成竹在胸的构图布阵和对复杂人物关系的巧妙处理,赋予了长卷史诗般的艺术品格。

        500米长卷,既有大开大合的恣意挥洒,又有精致入微的细节描绘,大到茫茫深海、旗舰龙船,小到飞禽羽毛、树叶纹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毫发毕现。如水师不同等级官员朝服上的花纹绝对不同,数百只海鸟的飞行姿态各有优美之处,船舰风帆上无数绳子都有来龙去脉,熙熙攘攘的集市上的每一个瓷瓶的图案都是一幅艺术佳作。这么多细节的处理,不是在一张四尺或六尺宣纸上进行的,而是在500米鸿篇巨制的300多个场景里面。这就不能不使观者对已处耄耋之年的画家心生无限敬意!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简称“华总”)成立于1991年12月13日,由马来西亚13个州的中华大会堂或华团总会联合组成,整合全国华人社团力量,致力于维护华人权益、推动文化传承及促进社会和谐。该机构通过举办全国华人文化节、年度汉字评选等活动传承中华文化,并在教育领域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华文教育发展。截至2024年,华总已促成多起中马经贸合作项目,并长期担任马来西亚华社与政府间的沟通桥梁。
       华总由马来西亚13个州的最高华团领导机构组成,实行总会长负责制,每届任期3年,现任总会长是林家全,2025年9月接任。(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上一篇:尹朝晖:发挥“侨”的优势,做中马友好的促进者、合作共赢的参与者
下一篇:“亲情中华·品味云南”马来西亚吉隆坡滇菜展演交流活动举办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hnwhrzx.com 海内外资讯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