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我任台山县政协文史科负责人期间,组织力量,对陈宜禧和新宁铁路有关资料进行广征博采,几经努力,于1987年11月编印了《陈宜禧与新宁铁路》一书,并请新宁铁路原总经理陈挺秀为之作序。
陈宜禧 台山市政协文史室/供图
陈宜禧,字畅庭,乳名业富、德添,1845年12月14日出生,祖籍今台山市斗山镇秀墩村委会美塘村。他的祖父陈良代育有四子:实学、哲学、兰学、资学。宜禧是实学的三子,后过继兰学为养子。因为家贫,宜禧只上过一两年私塾,便当牧牛娃、挑货郎。1860年10月,蒙乡人陈宜道赏识,资助路费,把他带往美国西雅图谋生。
初抵西雅图,陈宜禧在一位美国铁路工程师家里当勤杂工,主人除指点他学习铁路工程技术知识之外,还送他去铁路夜校读书。1865年,陈宜禧参与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从杂工升为技工、管工,后被委以招聘华工,一干40年。后来,他与堂叔陈程学合股开办了“华昌号”商店,除与铁路公司签订开山洞、采矿石和运输等合同外,还与罐头厂签订了劳工合约。1888年,陈宜禧兴建一幢高三层的新楼,与胡观炳合股开设了“广德号”,他既积极为铁路公司招工,又参与西雅图商业区和电缆车的承建工程。
陈宜禧在致力发展自己的事业的同时,竭力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党经常捣乱,酿成多起排华事件。对此,陈宜禧向清廷驻三藩市总领事馆寻求庇护,又请美国著名律师柏克协助,不久,清廷根据陈宜禧等人的强烈要求,指示公使与美国政府交涉,终于赢得斗争的部分胜利。
在西雅图华侨社会,陈宜禧还以乐善好施、见义勇为著称。1896-1897年,西雅图华侨请求清廷在该市设立领事馆,陈宜禧被推荐为领事候选人,后虽未成事,被西雅图商会公举为终身名誉董事,使他成为侨领。
自鸦片战争后,铁路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权益的主要对象。而清廷却不断借洋债、用洋人修路,致使许多爱国主义者愤然提出“铁路修自洋人,不如修自中国”的主张,清廷乃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颁发《铁路简明章程》,允许商民集资筑路,并设立商部负责。当时身在海外的陈宜禧感到报效祖国的时机已到,便激昂地表示:“洋人说我们笨,不懂筑铁路,我就是不服气。美国西部的铁路,哪一条不是华工筑的!待我回国筑条铁路给他们看看。”
奔走筹款立案
1904年2月,陈宜禧从美国返回家乡。6月,他邀集乡绅成立了修筑新宁铁路筹备处,被公推为总办,即起草《倡建宁城、新昌、冲蒌、斗山、三夹铁路小引》《修筑新宁铁路估工清单》和《筹办新宁铁路有限公司草定章程》,提出了组织新宁铁路公司的办法和筑路费用预算。
1904年9月,陈宜禧带着上述文件到香港,在华安会所召开3次会议,提出新宁铁路“不招洋股,不借洋债,工程由本县人自办”的主张,号召大家“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以中国人之学历,建中国人之工程;以中国人之力量,创中国铁路史之奇功”。众人听后,当场就有50多家商号认股。1905年2月,陈宜禧又远赴美洲开展集股活动,到1905年年底共筹集股银276万元,超出原计划的四倍多。
在陈宜禧为集股而四处奔走之时,协理余灼等人将筹办新宁铁路的文件禀请新宁知县陈益转奏商部立案,而陈益却另拟“县官倡办”的《章程》上报两广总督,后未获准。1905年7月,广东商务提调余乾耀也另拟章程上呈两广总督,还诬蔑陈宜禧“未能胜任总办之职”。
1905年8月,陈宜禧从美国招股旋里,即为此事上省禀报,当时,陈宜禧虽然为方便筑路而“捐”了从三品“盐运使”官衔,但因有职无权,致使他上访毫无效果。为此,陈宜禧再往香港。恰遇商部右丞王清穆到港考察商务,陈宜禧便向他提出申诉。王几经调查,除致函商部请予支持外,还介绍其随行秘书吴楚三为陈宜禧助理。
1905年11月,陈宜禧在新宁县学明伦堂开会,理直气壮地逐条驳斥余乾耀所拟的《章程》,与会者亦严词声讨,余乾耀只好自行告退。会议决定:(一)悉照金山各埠附股华侨来函,一致公推陈宜禧为新宁铁路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师;(二)重新修订《宁阳铁路公司章程》,并拟订《宁阳铁路公司权限章程》和《宁阳铁路公司开办善后章程》。会后即把各章程上呈两广总督岑春煊咨报商部。谁料,岑春煊竟从中阻挠,企图敲诈勒索。为此,陈宜禧马上携带有关章程上京找朝廷解决。他途经上海后,得悉王清穆正在上海,乃请求引见。同时,旅美华侨亦争得清廷出使美国大臣梁诚致电商部。1906年1月22日,这个上奏获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批示:“依议,钦此。”除商部颁发铜制“商办新宁铁路公司钤记”。 1906年4月25日,商部又奏核订《新宁铁路章程》。至此,新宁铁路的立案申请,最终获得核准。
筑路大功告成
1906年5月1日,新宁铁路在斗山圩鸣炮开工,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由斗山至公益。按原计划是由斗山经台城至新昌。谁料,遭到新昌甄姓顽固势力的阻挠,造成铁路线弯轨多出39处,新昌埠站也不得不取消,只好将铁路改筑至公益埠。
新宁铁路车站旧址 台山市政协文史室/供图
铁路进入施工阶段后,陈宜禧按照备案章程招工,从而减少招工方面的争执,保证了工程的进度。
1909年3月21日,新宁铁路第一期工程竣工。从斗山经台城至公益,干支线全长59.3公里,沿途设车站19个,通车时,举行盛大庆典活动。消息传到海外,广大华侨无不欢欣鼓舞。加拿大域多利埠的华侨特制刻有“宁阳铁路伟人”字样的金牌赠给陈宜禧,以表彰其功,清廷则聘陈宜禧为四等顾问,授资政大夫,赐予“铁道转运使”官衔,官阶升至正二品。这种政治待遇是对他从事铁路建设的肯定,也有利于他开展下阶段的建设。
第二期工程由公益至江门北街。1908年3月,陈宜禧再次上书邮传部、农工商部,要求准予修筑公益经新会至江门北街铁路。尽管邮传部很快批准先展筑公益到新会线的立案,但由于受到干扰,测量工作难以开展,工程被延搁至1910年1月才动工。后来,当铁路筑至会城时,一些封建顽固分子联名向县政府投诉,请求下令制止筑路。为此,陈宜禧一方面疏通土绅,另一方面作出让步:凡新会境内所设车站,均安置两名当地人供职,以及沿途所占用耕地亦高价补偿,这样才把矛盾妥善解决。
1910年6月,陈宜禧又上书邮传部,申请修筑会城至江门北街线。7月获邮传部核准,陈宜禧迅速组织力量勘测,并于1912年1月动工。8月,当铁路筑至北街时,土豪劣绅煽动乡民殴打、绑架施工人员并向上级投诉。后经官方调停,这场风波虽然平息了,但短短两三公里的平地铺轨工程竟整整耽误了一年时间。
第二期工程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两广总督张鸣岐决定电请邮传部令交通银行缓追欠款,如再有所需,可与该行进行洽商,这样才使资金得以落实。另一个重大难题是技术。牛湾河宽400米左右,河水很深。陈宜禧无建桥技术,便决定建造轮渡载运火车过河,并自行设计,向香港定制一艘长350英尺的渡海铁船,铺设3条轨道,每次能载运机车头1辆,客卡3辆,货车1辆。火车到达江边,通过轨道开上铁船,而在潭江南北两岸码头,装有往返粗钢缆,连接在两岸的卷扬机上,卷扬机一开动,就能把铁船平稳地牵引过江。在当时,它是中国唯一的火车渡江奇观。
1913年4月26日,新宁铁路第二期工程完成,从公益经会城至江门北街,干支线全长45.1公里,共建成车站16个,同时建有机械厂1座,公益、北街等码头3座,牛湾船坞厂、宁城印刷厂、台会公司大楼3座等,从而促进了江门四邑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三期工程由台城至白沙。新宁铁路经几年经营,基本上清还了修筑公益至江门北街的103.5万元借款。于是,陈宜禧决定展筑台城至白沙线。1917年1月15日向交通部呈请立案获批准后,他决定重点在县内招股解决该线资金。
当时,由于铁路运输的效益已是乡民皆知,所以在修筑该线时,引发了与先前相反的纷争。白沙以黄姓和马姓居多。按原计划,铁路先经黄姓的潮境圩,再转经三合而至马姓的白沙,故导致黄姓的强烈反对,并上书交通部。1918年3月,当铁路筑至横坑、水寨时,黄姓聚众数百抗议,并冲入台城,引起械斗。陈宜禧与双方代表通宵倾谈,才将事态平息。
1920年3月20日,新宁铁路第三期工程完成,全长28.6公里,沿途设有车站11个。至此,历时14年的新宁铁路大功告成。它共招股365万多元,购地30654亩,全长133公里,站线长121.8公里,车站46个,重要桥梁53座,涵洞437座,有机车9台,客车16辆,货车60辆,截至1931年共用去建筑费739万多元。
新宁铁路建成通车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使原来新会县一个镇的江门变成市。二是30年的运营,带动了台山和新会交通、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当时,干支线通过的白沙、水步、大江、四九、五十、三合、冲蒌、沙坦等圩镇,店铺林立,并出现了公益、斗山两大新兴圩镇。三是带动公路、航运及建筑业的兴旺,使台山形成新的产业队伍。正如《新宁乡土地理》云:“此路既成,六都之人,交通便利。陈君此举,为吾邑增一光荣、美丽之历史矣。”
陈宜禧力排万难筑成的新宁铁路,得到了海内外乡亲的广泛赞誉。邑人将其事迹编入小学教科书。1920年3月20日,新宁铁路董事局特地为陈宜禧铸造一尊铜像,立于台城火车站,还盖了一个纪念亭。
光辉形象永存
新宁铁路全线通车后,陈宜禧已75岁。初时,公司运作正常,营业畅旺,每年客运量约为300万人次,货运量约为10多万吨,每年收入约120万元,到1921年公司动产和不动产共值180多万元。大功告成后,陈宜禧又于1917年往广州谒见孙中山,建议开辟铜鼓商埠,得到孙中山的嘉许,先后委任他为开埠筹备委员、开埠专员,并赞他“是有卓识和能干的人才”。于是,陈宜禧草拟了《开设铜鼓商埠简章》,拟将新宁铁路从斗山展筑至铜鼓,后因种种原因,致使他的宏图未能实现。
陈宜禧(前右二)邀请美国要人前来台山参观新宁铁路时合影 台山市政协文史室/供图
然而,1925—1926年间,公司大部分车站、栏栅遭破坏,积欠债款达140多万元。陈宜禧虽变卖了西雅图楼房1幢和沙坦市5间店铺,把所得的6万元交给公司周转,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导致经营困难。
在铁路经营过程中,尽管困难重重,陈宜禧都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谁知贪官污吏伺机插手,公司股东亦出现纷争,有人甚至诬告陈宜禧贪污舞弊,企图推他下台。特别是孙中山逝世之后,广东省政府“右派”乘机加紧与地方土豪劣绅勾结,妄图掠夺新宁铁路权益。为此,他们于1926年9月煽动火车司机罢工11天,致使铁路工人发生斗殴,有6名机器工人被击毙,火车运转一时陷入停顿状态。同年11月11日,广东省政府借以“工潮迭起,路务废弛”“管理不妥”为由,决定由省建设局派出3名官员,会同公司2名董事,组成“新宁铁路整理委员会”接管新宁铁路。此事立即引起股东纷纷请愿和通电强烈反对,陈宜禧更坚决拒绝交出总理权力。整理委员会即与军阀勾结,实行武力接管。1927年4月20日,陈宜禧被迫离职返乡避居。
虽然如此,陈宜禧却一直没有停止过抗争。1927年6月,他在《台城舆论报》上连续12天刊登广告,以总办名义宣布6月15日召开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同年10月,他又发出《致宁路股东及各界诸君书》,呼吁股东“急举贤才”。整理委员会迫于无奈只好同意在1928年11月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董事会。1929年1月,整理委员会才把路政交回新董事会接管。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0月,敌机便以新宁铁路为目标,进行几十次狂轰滥炸,沿线车站、桥梁、牛湾渡海铁船和机器厂等先后被炸毁,铁路运输逐渐陷入瘫痪。1938年10月,国民党第四军驻江门办事处电令,限年底前拆毁铁路,以实行“焦土抗战”政策;1939年,再发动沿线乡民第二次包段毁坏铁路。1940年之后,日军多次侵占台山,新宁铁路奉命5天内把路基彻底破坏。至抗战胜利时,该路已拆毁殆尽。
陈宜禧抱着振兴实业、挽回利权的宗旨回国“倡筑宁路”,却经历了立案、筑路和“整顿”的激烈斗争,致令他倾家荡产,心力交瘁,精神失常。1929年6月25日,陈宜禧含恨辞世,终年84岁。他出殡之日,冒着大雨参加执绋者逾万人。
1966年8月,陈宜禧铜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毁,纪念亭被拆除。1984年9月26日,台山县人民政府在台城台西路口花坛中央的纪念亭中,重立高1.8米、总重量500千克、身穿长袍马褂的陈宜禧铜像。2007年11月,台山隆重举行“百年陈宜禧、世纪新台山”庆典活动,以此缅怀陈宜禧的丰功伟绩。
转自: huaxiamagazine